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他原本就是魏国的人 为什么刘禅投降之后还要想着复国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8
转发:0
评论:0
他原本就是魏国的人为什么刘禅投降之后还要想着复国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姜维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姜维是三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姜维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姜维是三国末期蜀汉阵营的将领。当年姜维子承父业,做了天水郡参军。后来天水郡太守马遵怀疑姜维投蜀,当即丢下姜维等人连夜逃走,等姜维回城时早已大门紧闭,不得已,本没有投蜀之心的姜维一气之下拜在了诸葛亮的帐下,由于他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因此诸葛亮对他十分看重,并传授他毕身所学。

image.png

  后来诸葛亮去世,姜维独领一军。他继承了丞相诸葛亮的遗志,数次出兵北伐,无奈曹魏阵营日益强大,虽然经历了司马家夺权的动荡时期,但自司马懿掌权以来,曹魏上下政权集中,越发不可攻破,因此姜维的数次北伐均无功而返。后来钟会率大军与姜维对峙与剑阁,邓艾率领三千骑兵偷渡阴平,杀到成都城下。此时邓艾还没做出应对之策,刘禅就出城投降,蜀汉因此而灭亡。邓艾的将士们听到国家灭亡的消息后十分愤怒,纷纷拔刀砍石泄愤。

image.png

  要知道当时姜维率领众位将士与邓艾的大军浴血奋战,而刘禅却在后方不战而降,换做是谁都会感到愤怒与悲凉。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姜维也没有因此而心灰意冷的投降曹魏,也没有就此自尽殉国,他为了完成诸葛亮托付给他的遗志,决心假意投降曹魏,忍辱负重,寻找机会恢复蜀汉政权。因此他特意修书一封,找机会交到刘禅手中,让刘禅做好准备。

  在姜维的精心策划下,他成功的挑起了钟会与邓艾两人之间的纷争。毕竟邓艾仗着攻破成都的不世之功,愈发自大,钟会身为三军统帅,很看不惯邓艾的作风。就这样,姜维假借钟会的手,将邓艾斩杀。而就在姜维想一举除掉钟会,重新建立蜀汉政权时,钟会却因为在成都造反不成,被魏军在乱战之中杀害,连累着姜维也战死。原就是魏国人的姜维,在刘禅投降之后还想着要复国,甚至于比刘禅这个皇帝还上心,究竟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要知道姜维身负诸葛亮遗志,并为此奉献终身,自然不愿意因为刘禅的放弃而对蜀汉置之不理,更何况他手下的将士都出身蜀汉,对国家感情深厚,如果姜维就此降曹,只怕有杀身之祸,还不如乘机复国,说不定还有机会一举大权在握。一旦成事,他就会成为曹魏之中司马懿一般的存在,这是姜维夺权最大的机会,他肯定不会放弃。

image.png

  只可惜姜维最终功败垂成,未能一举起势,不得不说是蜀汉气数已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姜维投降魏国是真是假?他投降魏国是真的想再复兴蜀国吗
诸葛亮初次北伐失利于街亭,虽然是无功而返,但除了迁移西县千余家人口,还得到了一个“凉州上士”姜维,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认为姜维就是诸葛亮心目中的接班人。但姜维在剑阁抵御魏国大军时,接到了皇帝刘禅的投降命令,不顾士兵们的愤怒情绪,毫不犹豫地就投降了。人们不禁要问,诸葛亮看好的人,难道就是这番德性吗?后来发现了姜维给刘禅的密奏,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以此可以证明,姜维投降是假的,至此诸葛亮可以瞑目了,因为他没有看错人。姜维的投降究竟是真是假?假若是真,他的这种行为可取吗?他对于蜀汉国能起到丝毫作用吗?换做是诸葛亮,他能够这样做,或者是他会支持这样做吗?姜维复蜀意图的大致原因是,魏国伐蜀的大军尽归钟会,钟会怀有野心,姜维看了出来。钟会也想借助姜维的力量在蜀地称王,因此两人“情好欢甚”。但是魏国将士并不支持他们,于是姜维劝钟会,让他把魏国的将军全部杀掉。...
· 他登基之后为什么第一件事就是批阅奏折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登基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清朝的皇帝里面,除了晚期的几位皇位一生未有什么作为,早中期的皇帝们大都每个都是民间歌颂的好皇帝。雍正帝是在五十八岁的时候去世的,接下来的皇帝便是其儿子弘历,便是乾隆帝。雍正帝死的时候特别突然,并未有何征兆,因此,大清的皇帝也是的在一夜之间换了人。那时的官员们所呈上来的奏折在送往京城之后,但却已经不是他们所熟悉的雍正帝了。乾隆刚刚登基之际,面对父亲遗留的这些奏折,因此他便想出一个不仅可以怀念父亲,还可以令大臣们觉得新帝能力不错的办法。于是,他便安排了一个恩威并施的戏码,由此以来,不但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有所了解,同时还在大臣们的心里树立了一个勤政的形象,要知道,清朝的奏折也不仅仅只有一种,也是被分为好几种类型。密折便是在奏折里有一些仅能可以令皇帝过目的事情,除了皇帝之外,别的人是没有权利知道的。而公文折呢,便是汇报一些自己所管理...
· 刘禅投降之后可以安享晚年蜀汉的人们又是怎么过的
还不知道:刘禅投降之后蜀汉怎么样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钟会、邓艾大军压境,蜀汉后主刘禅在大臣谯周的力劝下,弃城投降。至此,蜀汉宣告灭亡。对于刘禅的投降,《三国志》的评价相当高,八个字:“刘氏无虞,一邦蒙赖。”意思是,不但刘禅一家平安无事,整个蜀汉的百姓都幸免于战乱之苦。功劳则来自说服刘禅投降的谯周,“(谯)周之谋也。”顺便说一句,《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正是谯周的弟子。应该说,刘禅投降了曹魏之后,的确没有受到太大的委屈。他搬到洛阳居住后,被封为“安乐县公”,人称安乐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吃住供养,堪称丰富,小日子过得相当不错,这才“乐不思蜀”,安享晚年,最终活了64岁,寿终正寝。然而,蜀汉大臣以及数十万成都百姓,就没有这样幸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知道,当初,曹魏大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征伐蜀汉,钟会为主将,邓艾...
· 于禁投降之后受世人诟病,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于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三国时期,有很多的降将,因为那个时代非常的纷乱,所以改换阵营其实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但令人疑惑的是,于禁在投降之后却受到了很多人的诟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这和于禁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于禁平时给自己树立的人设就是忠君爱国,恪尽职守。他经常训导自己的手下,让他们忠诚于自己。但尴尬的是,在对阵的时候于禁本人却最先选择了叛变。如果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形容他,于禁就是人设崩塌,而且还是非常彻底的那种。于禁的言行不一致,这是人们主要谴责他的地方。如果之前的时候于禁不是喜欢给自己标榜忠诚,人们也不会如此批判他。其次,这和于禁叛变的人有关系。曹操是那种锱铢必较的人,于禁在背叛他之后,曹操是想尽办法诋毁他。如果他背叛的人不是曹操,而是刘备,那么于禁的境遇会有很大的差别。刘备对孟德非常的好,但是他最后选择了叛变。面对这种情况,刘备不但没有责怪他,...
· 张仪为什么要回到魏国呢他究竟在害怕什么呢
还不知道:张仪为何回到魏国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仪是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是诸子百家中"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关于他的事迹,可以说许多都家喻户晓。他凭借如簧的巧舌和过人的胆识,开创了与苏秦"合纵"理念相对应的"连横"学说,主张"以横破纵"。张仪主张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瓦解苏秦所建立的六国抗秦联盟。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四处游说,并为秦国争取到了许多的利益,于是地位尊崇,被封为"武信君"。但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了国君的支持,无奈之下只得远走魏国,并担任了魏国相国,不久去世。那么,《史记》对张仪这样一个人生经历非常丰富的人有何评价呢?张仪本是魏国人,"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年轻时,他和苏秦一起在鬼谷先生那里学习辩论、游说的学问,而苏秦则认为自己比不上张仪。学成之后,二人分头前往各国施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