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东魏时期的皇帝真的没有实权吗 真相却是这个样子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1
转发:0
评论:0
东魏时期的皇帝真的没有实权吗真相却是这个样子的,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魏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风堂,刘桃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魏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风堂,刘桃枝自后拉 而杀之,时年五十八。由此可知,斛律光的死就是以祖珽为代表的汉人和恩幸集团共同排斥异己势力的 结果。斛律光家族的灭门对北齐政权有一定的影响。斛律光死后,北齐政权就在 军政大权的任调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北齐书》中记载:以太宰、任城王为右丞相,太师、冯翊王润为太尉,兰陵王长恭为大司 马,广宁王孝珩为大将军,安德王延宗为大司徒。……以司州牧、北平王仁 坚为尚书令,特进许季良为左仆射,彭城王宝德为右仆射。

image.png

  这次的任职,虽然基本上都是高氏家族的宗亲,但高齐的统治者高纬对他们都心 生猜忌,所以他们在征途上都不能大展拳脚,有的最后还招来了夺权或者杀身之 祸,像兰陵王高长恭被高纬赐毒酒而死,高延宗在并州抗击北周时自己称帝,高 纬得知此事后,其曰:“我宁使周的并州,不欲安德得之。可见高纬对延宗 的忌恨。而北平王仁坚也引来了高纬的猜忌,随后,“后主以贞长大,渐忌之。 阿那肱承旨,令冯士干劾系贞于狱,夺其留后权。”北齐朝政中奸佞臣子当道, 高齐后期的统治者唯有昏庸无能,不理朝政。

image.png

  西魏、北周政权不仅在西魏时候,宇文泰按照六条诏书来实行“擢贤良”, 提拔重用了不少人才,到北周周武帝时期,还是相当重视人才。周武帝曾经多次 下诏书,寻求有才之人。《周书》记载:邹鲁缙绅,幽并骑士,一介可称,并宜铨录。 山东诸州,各举明经干治者二人。若奇才异术,卓尔不群者,弗拘多少。山东诸州举有才者,上县六人,下县六人,下县四人,赴行在所,共论 治政得失。

image.png

  东土诸州儒生,明一经已上,并举送,州部以礼发遣。 由上述诏令可见,周武帝对人才求贤若渴。由于周武帝频繁下发诏令,很多人才 都来投奔到北周。周武帝对优秀人才也有着很优渥的待遇,如隋朝的开国大将杨素。周武帝“拜 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渐见礼遇。”,杨素跟随周武帝伐齐之时,又“封 清河县子,邑五百户”。灭齐之后,周武帝又一次奖赏其“邑千五百户,赐以 粟帛、奴婢、亲畜”。

image.png

  周武帝对有才之人相当重视。正因为如此,许多优秀的人才也愿意为其效犬 马之劳。由于西魏北周对人才的重视与起用,使得北周时期朝中人才济济,为灭 齐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隋唐培养了杨素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东魏时期,在一定名义上还是保留着元氏的皇帝。孝静帝住在邺城,但 始终是一位傀儡皇帝,当时有童谣传唱:“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羽翮垂欲 成,化作鹦鹉子”。高欢打败尔朱兆,得到晋阳“以晋阳四塞,及建大丞相府 而定居焉。”随后,高欢、高澄父子都是辅臣的身份在晋阳控制实权。在当时 晋阳的实际权力大于邺城,如:东魏天平二年,“或告东魏司空济阴王晖业与七 兵尚书薛王叔贰于魏,八月,辛卯,执送晋阳,皆免官。”可见,在东魏时期, 晋阳的丞相府是权力中心,相权明显大于君权。

image.png

  到了北齐文宣帝禅位后,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高洋对中央政府机构 进行了改革,罢免了大丞相府,北齐的尚书省的机构设置十分齐全,尚书省“置 令、仆射、吏部、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等六尚书。又有录尚书一人” ,仆射为“置二则为左、右仆射,皆与令同。”则录尚书、尚书令、仆射还“总理六书事”,其“谓之都省。其属官,左丞,右丞各一人”。还设置了“都令 史八人”在北齐尚书省之下还分为二十八曹,由“六尚书,分统列曹。”

image.png

  二十八曹中的官员除了吏部、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以外还有左、 右民,三公,主客、比部等官员。这一措施的改革,将原来相权一分为三。省下 设置的各个执掌分明,可以不经尚书令直接向皇帝奏事,从而有效地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君权。这一次中央机构的改革实行,在当时的局面下具有稳固政权的作用。西魏北周的相权与皇权的争斗一直都很激烈。宇文泰就是通过无限扩大相 权,最终夺取了西魏皇帝的的权利,集军权、政权于一身。到了公元 557 年,宇 文觉在宇文护的辅助下登上皇位,宇文觉就是北周的孝闵帝。从孝闵帝到明帝, 北周的国家大权都由宇文护掌控。

image.png

  直到周武帝宇文邕继位,国家大权还紧紧掌握在已经擅政两朝的宇文护手 中。宇文邕身边的裴文举对宇文护擅政行为表现出不满,如《周书宇文宪》纪 载了裴文举对宇文邕的一段话:晋公不臣之迹,朝野所知,朕所以泣而诛者,安国家,利百姓耳。昔魏末不纲,太祖匡辅元氏;有周受命,晋公复执威权。积习生常,便谓法应须 尔。岂有三十岁天子,而可为人所制乎?且近代以来,又有一弊,暂经隶属, 便即礼若君臣。此乃乱代之权宜,非经国之治术。 北周保定四年间,周与齐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北周派宇文护、尉迟迥、权景宣等人迎战,结果却是“护于是班师。以无功。”再加上宇文护“兼诸子贪 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上下相蒙,曾无疑虑。”

image.png

  宇文护在北周的声望也大不如从前,他的党派势力更是大大削弱。宇文邕便 趁机秘谋除掉宇文护,在公元 572 年,宇文邕“引护入含仁殿朝皇太后”的时候,宇文邕“以玉帝以玉珽自后击之,护踣于地。又令宦者何泉以御刀斫之。泉 惶惧,斫不能伤。时卫王直先匿于户内,乃出斩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清朝时期的宰相真的没有出现过这个职位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宰相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如果有注意的话,会发现几乎每个朝代好像都有宰相。宰相一方面是帮助皇帝治理朝政,另一方面也是对皇帝的权力进行约束的。当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一开始还有宰相这个职位,但我们都知道明朝为了巩固皇权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东厂、锦衣卫等,朱元璋生怕自己的天下被别人夺走。于是就自编自导了一出左丞相谋反的戏码,借此将宰相的位置从中国历史上剔除了,而且下令以后不许大臣们上奏关于丞相职位的事情。之前提到过,宰相的一方面作用,是帮助皇帝处理朝政之事,为了弥补这个空缺,朱元璋就建立了内阁制度,由他自己选取6、7个人,组成内阁,来帮助自己处理事务。“内阁”成员的任期是无限期的,皇帝可以随时更换。清朝雍正年间(1730年),废除了“内阁”,成立了军机部。军机部成为神秘而强大的皇帝的代表机构。首相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是中...
· 嘉庆皇帝真的是熬到40岁才掌握实权的吗?
真所谓,历代封建王朝都无法避免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乾隆中叶后,清朝开始衰危。嘉庆帝即位后,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天理教甚至冲进紫禁城内,那时的清王朝已是积重难返。当清朝江河日下,渐趋衰微的时刻,西方西本主义正蓬勃兴起,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只能在自恨自愧中叹息,道光以后的咸丰、同治、更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同治的生母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清朝从此大权旁落,频于覆灭的边缘。网络配图而清朝的皇帝,正是沿着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出现了亲政才七年的短命皇帝,也出现了在位长达六十一年的长寿皇帝。由此而出现了幼年登基和中年登基的皇帝,幼年登基的年幼无知,朝权掌控在太后手中,出现了忍辱负重的孝庄太后和祸害匪浅的慈禧太后。今儿要说的是少为人知的中年登基的皇帝,他就是清朝史上的嘉庆帝,他是怎样在长寿父亲的掌握下,登基后处境又是如何的尴尬?嘉庆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他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
· 蜀汉的灭亡真的是刘禅的锅吗事实真相却是这样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为何投降呢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有个成语叫做“乐不思蜀”,大家一般只知道这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外玩乐的很开心,乐的找不着北了,却不知这句话竟然是刘备的儿子,蜀汉后主刘禅所说的。据《三国志》记载,刘禅投降后成为了曹魏的俘虏,一直在魏国宫廷中,很快乐的样子。有一天大将军司马昭就问他:“你是否会思念蜀地呢?”却没想到刘禅竟回答说:“我在这里天天都很快乐,一点都不思念蜀国”。乐不思蜀因此得来。说起刘禅,人人都道他是昏庸之主,刘备都觉得这个儿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尤其是有关于他乐不思蜀的那番话语,更是让人觉得这皇帝怕不是个傻子?因此蜀汉被灭亡的罪责,一般也都是被归结到他头上。不过蜀汉灭亡真的全都是刘禅之过吗?如果换个清明的皇帝来,都不一定可以扭转蜀国的颓势,刘禅开门投降迎敌之举,能说他没骨气,能说他不会治理国家,但不能说蜀汉灭亡全是他的错。蜀汉灭亡主要有这几点。第一、诸葛亮...
· 曹操在世时期为何司马懿没有造次呢真相却是这样的
还不知道:曹操在位时期司马懿为何不敢造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在位的时候,司马懿加入曹魏集团只有12年之久,而且当时曹操基本上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相对来说战事要少一点,这就在客观上减少了司马懿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司马懿想要在短短的12年内兴起来,没有足够的战功,在当时那个三国纷争的年代是比较困难的。司马懿出仕的时候,曹魏的政治格局已经基本确立下来,司马懿在汝颖文士集团中本来就已经属于后进,而他这时候又被界定为文士,所以很难得到建立较大功勋的机会,也就不容易出头。此外,曹操时期,曹魏的军权始终由曹魏外围宗亲军功集团把持,司马懿更加难以得到表现的机会。曹操在位之时,兵强马壮,曹操也是一位军事家,不光是理论上,曹操得作战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古代带兵打仗的将军门都是经历过很多战役打出来的,并非天生就会打仗。纸上谈兵的赵括不是挂了么,所以真刀真枪...
· 清朝时期的后宫妃嫔真的有“小主”这个称呼吗?
这些年宫斗戏一直是比较火的电视题材。很多人拍,也有很多人喜欢看。相信大家经常看的话一定也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那些清宫戏里面,对于妃嫔,下人们都喜欢叫她小主。那么历史上清朝的后宫妃嫔真的有“小主”这个称呼吗?小编在光绪年间一位翰林院侍讲商衍鎏写的著作中找到这样一句话“珍妃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太监得些小恩小惠,都竭力奉承她,称之为‘小主儿’,谓‘小主儿’大方。以上为信修明见闻。”里面确实有小主这个称呼,但是是叫成“小主儿”,后面有个“儿”字而不是叫小主。而对于清朝其他的一些著作里面的称呼,一般都称为主子。也没有出现过“小主儿”或者“小主”。那么小编可以认为,也许清朝确实有这样一个称呼,但是真正的叫法是“小主儿”,“小主儿”的原型可能是小主子。因为古代下人都属于奴隶,相对的,下人侍奉的就是主人,在满清宫廷历史上,对于妃嫔主人的称呼,一般都会说娘娘主子,皇后主子。或者是在妃嫔的封号后面加上主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