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宪宗在历史上大有作为,刚离世藩镇便复叛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9
转发:0
评论:0
唐宪宗在历史上大有作为,刚离世藩镇便复叛,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宪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朝的历史上不乏明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宪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朝的历史上不乏明君英主,尤其是在中晚唐那个纷乱复杂的十字路口上,更是涌现出了诸多力图恢复往日“大国之风”的皇帝。这中间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唐宪宗、唐武宗以及唐宣宗,因为这三个唐朝皇帝为唐朝缔造了三次重要的治世。唐朝能够在“安史之乱”后坚持一百多年的时间,更是同这三位皇帝,有着很大的关系。

image.png

  历史上中晚唐时期第一个治世,便是唐宪宗在位期间缔造的“元和中兴”,这次中兴使得唐朝国势为之一振。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则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唐宪宗在位期间,对藩镇势力采取绝不姑息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元和中兴”的大好局面,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随着唐宪宗的离世,唐王朝便又回到了过去的老路上。那么,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唐宪宗,为何刚离世藩镇便复叛?

  在公元821年,即唐宪宗离世后的第二年。“河朔三镇”之一的卢龙便发生了军乱,而这一军乱则如同多米诺骨一般,产生了连锁反应。不久之后,唐宪宗在位时期归附唐王朝的“河朔三镇”便纷纷复叛。而往日对于“河朔三镇”的归附,起到巨大作用的田弘正也在军乱中殒命。可见,这样的局面,使得“元和中兴”的成果近乎全部归零。

  首先,唐宪宗死后“河朔三镇”便选择复叛,其根源还是在于宪宗一朝没能将藩镇彻底铲除。在中晚唐时期,“河朔三镇”完全成为了一个风向标般的存在。这是因为,“河朔三镇”的整体实力,近乎到了难以动摇的地步。而宪宗一朝所以能够收复“河朔三镇”,很大程度上是唐宪宗剿灭吴元济敲山震虎,以及魏博镇反正的结果。

image.png

  由此可见,唐宪宗在位时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河朔三镇”这个问题。虽然,唐王朝做到了政令一统,但是藩镇割据的种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这样的情况,同唐朝的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讨伐吴元济的过程中,唐朝损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唐朝在短时间内无法在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面对魏博、成德以及卢龙三镇的上表归附,唐朝虽然采取了接纳的做法。但在宪宗一朝,始终没有触及藩镇势力的根本。

  当然,藩镇复叛的情况发生,不仅在于宪宗一朝没能摧毁藩镇的根基。实际上,这也是宪宗的继任者唐穆宗迅速推及“销兵”之策的结果。唐穆宗时的“销兵”之策,说白了便是通过唐王朝政令的方式,让拥兵自重的节度使自削兵权。但是,这样的政策,明显有些脱离了实际。这是因为,各地藩镇所以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兵力的充沛上。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在触碰已经归附藩镇的底线。

  并且,这样的做法,其诞生之初便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这个缺陷便是,唐朝的国力根本无法为这样的国策,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唐宪宗在位早期的连年用兵,使得唐王朝到了兵员、财力枯竭的地步。而在宪宗死后,旋即便宣布“销兵”,显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招致藩镇的强烈反弹。而此时的唐王朝已经没有力量,如宪宗一朝对藩镇予以打击。这也是为何唐穆宗之后,唐朝开始默认“河朔三镇”割据现状的重要原因。

image.png

  历史上唐宪宗时期缔造的“元和中兴”,可以说是中晚唐历史最为光辉的一次治世。可是,这次中兴的成果却随着唐宪宗的离世,最终成为了一场幻梦。以至于,藩镇割据又一次重回到了唐朝的历史舞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史学文纵——宪宗时藩镇叛服
?宪宗即位之月,韦皋卒。刘辟自为留后,使将校表求节钺。朝以袁滋为西川节度,而征辟为给事中。辟不受命。滋逗留不敢进。坐贬,而以辟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辟又求兼领三川,不许。辟与同幕卢文若善,欲以为东川,遂围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梓州。乃以长武城使高崇文为右神策行营节度使,会李康及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砺讨之。时元和元年正月也。辟旋陷梓州,执李康。三月,崇文复之。辟归康求解。崇文以康败军失守,斩之。四月,以崇文为东川副使,知节度事。辟屯兵鹿头关,见第七章第四节。崇文败之。严砺前收剑州,见第三章第四节。及是,又遣将败辟兵于绵州。见第六章第三节。九月,崇文入成都。擒辟,槛送京师,斩之。卢文若自杀。十月,诏割资、今四川资中县。简、见第六章第三节。陵、今四川仁寿县。荣、今四川荣县。昌、今四川大足县。泸见第三章第七节。六州隶东川,以严砺为节度,而以崇文为西川。崇文不通文字,厌案牍谘禀之烦,求去。明年十月,以为邠...
· 胡刚复
学术贡献胡刚复将X射线标识谱、吸收谱和原子序数之间的实验规律扩展到25号至34号元素,并测定了X射线频率和光电子速度的关系,对X射线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改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在大陆更名南京大学,1962年在台复校)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把近代物理学研究引入中国。培养了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钱临照、余瑞璜等著名物理学家。抗战期间,作为理学院院长协助竺可桢校长西迁浙江大学,并将浙江大学理学院办成了当时最好的学院之一。此外,曾在1923年陪同德国科学家普朗克来中国讲学。讲学时用到entropy一词,胡刚复在翻译时灵机一动,把“商”字加火旁来意译此词,创造了“熵”字,发音同“商”。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胡刚复物理奖授予实验技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 历史上唐德宗没做到的削平藩镇,宪宗为何做到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德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唐朝历史上,“安史之乱”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的平叛后期,唐朝对安史叛将,采取了招降的办法。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后世所熟知的藩镇之祸。在唐德宗年间,唐朝和藩镇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德宗一朝,唐朝的高压削藩政策,一度使得藩镇势力愈演愈烈。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二帝四王之乱”,而德宗皇帝也因为变乱的原因,逃离长安。这样的情况,到了唐德宗的孙子宪宗李纯继位之后,却发生了很大的逆转。这是因为,唐宪宗在位的元和年间,各地藩镇纷纷选择归附唐王朝,这段历史也因此被史书称为“元和中兴”。要知道,从德宗到宪宗仅隔了一代皇帝,而顺宗在位的时间,也仅仅只有几个月而已。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便能发现,唐宪宗实际上接过的是唐德宗的衣钵。那么,历史上唐德宗没能做到的削平藩镇,为何能够在宪宗一朝得以实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唐宪宗...
· 中国简史——藩镇割据和宪宗削藩
关键词:藩镇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中,唐王朝依靠地方节度使的力量平定了叛乱,地方势力开始抬头。此外,唐朝统治者为了迅速平定叛乱,接受了大批叛军将领的投降,又将其册封为新的节度使,这就导致了地方藩镇林立、中央集权严重削弱的局面出现。唐德宗、唐宪宗时期,地方藩镇叛乱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国家的统治。唐宪宗即位后,全力推行武力削藩的政策,使唐朝出现了“元和中兴”的局面。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世走向衰亡的转折点。这次动乱之后,唐王朝由统一集权走向分裂割据,地方武将控制的军队由屏藩朝廷的国家军队一变而成为割据地方的军阀武装。特别是在对安史降将如何处理的问题上,唐代宗姑息养奸,轻易地放过了李怀仙、李宝臣(叛将张忠志投降后被赐名)、田承嗣三大叛将,形成了卢龙、成德、魏博“河北三镇”割据一方的局面。李怀仙、李宝臣、田承嗣三人在自己的藩镇内“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所有“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
· 唐宪宗
简介唐宪宗李纯(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年),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元和十五年(820年),驾崩于大明宫中和殿,享年四十三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景陵。生平幼时经历李纯原名李淳,为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大历十三年(778年)二月十四日,生在长安宫中。李纯出生时,正是曾祖唐代宗李豫的晚年。他出生的第二年,祖父德宗李适即位,父亲李诵被立为太子。李纯六七岁的时候,唐德宗把他抱在膝上,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