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历代君主为什么都要诛杀功臣?不杀功臣的仁君最后结果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8
转发:0
评论:0
历代君主为什么都要诛杀功臣?不杀功臣的仁君最后结果是什么?,历代君主为什么都要诛杀功臣?不杀功臣的仁君最后结果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

  历代君主为什么都要诛杀功臣?不杀功臣的仁君最后结果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君主,在平定天下后,总会对功臣举起屠刀。后世的文人,也会为此对前朝君王口诛笔伐,将他们斥责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之人。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看出其背后的根源。

  史书的那些作者,通常也是文官集团中的一员。身为和帝王分庭抗礼的“臣”,他们自然不希望自己这个利益集团,遭到来自君主的无差别伤害。所以,他们诟病前朝君王功臣的行为,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但站在君王的角度来看,又当如何呢?

  自从秦始皇算起,中国的皇权政治,已经延续了千年之久。绝大多数的帝王,都成功集天下权柄于一身。他们心中很清楚,如果杀害功臣,必定会留下万代骂名。但如果不杀功臣,或许会招来更为可怕的结局。

image.png

  秦始皇

  他们永远没有忘记周朝的前车之鉴——这个王朝任由功臣做大,最终却招致了群雄并立的局面,王室的权力就此旁落,君王的子孙后代,几乎变成了丧家之犬。

  王权的旁落,不过是一道开胃菜,之后绵延近五百年的战乱,才是致命的祸患。

  (一)诸侯的分封与权柄的倒置

  周朝在灭掉商朝后,便将昔日的开国功臣,分封为各地的诸侯。譬如立下汗马功劳的姜子牙,便被封到了齐国。姜子牙的次子,被封到了纪国。纣王的长兄微子在投降后,被封到了宋国,昔日的商朝遗民,也大都随他而去。因为他们很擅长做生意,所以“商人”成为了生意人的代名词,宋国也成为了发达的商业国家。

  除此之外,被分封到曹、蔡、管、卫等地的诸侯,无一例外都是武王姬发的亲戚,基本上全是他的亲兄弟。

image.png

  齐国先祖姜子牙

  在分封列国时,武王姬发的初始想法很好。在他看来,这些开国功臣和自己的亲兄弟,都是对自己忠心不二的人。这些人可以管理封地,他可以通过管理这些人的方式,将整个天下握于掌心。

  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埋藏着贪欲的种子。随着时间流逝,这颗种子迟早会破土而出,并成长为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

  当中央政权尚且强大时,这些诸侯仍会宣誓效忠,而且不敢造次。当中央政权衰落后,这些诸侯崛起的机会,便已经近在咫尺了。

  在西周被犬戎攻破后,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古称),史称东周。此时的周王室,已经变得极为弱小,诸侯反而在这个阶段扩张了势力,并且开始争霸天下。当一个强国崛起后,它便会成为天下的霸主,周王室只是他们名义上的领导,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无法控制这些诸侯了。

  人类只会服从强者,这是万古不变的规律。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在后人看来,周武王不肯杀害开国功臣,以及功臣的后裔,这当然是不折不扣的仁君。但他的行为,也招致了诸侯尾大不掉的结局。

  (二)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周王室的衰落显而易见,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不仅变得很穷,而且已经堪称是寒酸了。

  在《左传·隐公三年》中,就有这么一段记载,“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这件事情发生在周平王刚刚去世后不久。如果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话,那就是这样的:周平王虽然贵为天子,但他死后,都穷得没钱下葬了。只能派遣使者来到鲁国,央求鲁国给点财物,从而帮助他把葬礼办了。

image.png

  有钱真的了不起

  当经济实力捉襟见肘时,连体面都维持不了,又何谈尊严呢?但天下财富的分配,却是此消彼长。本该流入王室的财富,此时已经落入了各大诸侯的口袋。最为鲜明的代表,便是姜子牙后裔所统治的齐国。

  齐国的大臣管仲,是一位不世出的经济建设奇才。在《管子·轻重戊》一文中,我们可以回溯管仲的经济建设历程。他以贸易手段,促使周边各国成为高度依赖齐国的出口型国家,然后再扰乱其物价,促使其百姓纷纷逃到齐国。在劳动人口渐渐密集后,齐国更是大兴盐铁,依山铸币,成为了东方首屈一指的富裕强国。

image.png

  齐都临淄还原沙盘,拍摄于淄博足球博物馆

  齐国富得流油,周天子却穷得叮当响,王室的权力旁落可见一斑。当然,齐国仍然对天子保持尊重的姿态。《古文观止》中有一篇文章,名叫《齐桓下拜受胙》。虽然齐桓公身为霸主,而且年岁很大了,但在周王室赐给他胙肉时,他仍然行了全礼,以表达对王室的尊重。

  毕竟当时的齐国,并无能力,各国之间仍需相互制衡,所以齐国率先“尊王攘夷”,扛起了政治正确的大旗。而苟延残喘的周王室,也得以存续数百年——但一呼百应的强权,早已彻底旁落,再无回归的可能。

  (三)诛杀功臣的典型案例

  鉴于周王室的教训,后世的很多开国皇帝,在对付功臣的时候都毫不手软。譬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便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而被他诛杀的开国功臣胡惟庸,堪称是诛杀功臣的最典型的案例。

  胡惟庸曾一度做事谨慎,也因此颇得朱元璋的欢心。可当他官居丞相,坐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时,他心中那颗贪欲的种子,便开始生根发芽了。根据《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的记载,胡惟庸不仅“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而且还有“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的现象。

  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话,那就是:胡惟庸当了这几年丞相,掌握了生杀大权和升官贬官的大权,有时候不奏报朱元璋,而是选择自己直接决断。下级官员如果送上密封奏章,他要先拆开瞅瞅,如果有人在骂自己,就藏起来不给皇帝看。

  更可怕的是,他还收受了大量贵重的财物。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一旦手里有了钱,多半会去买房置地。而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根源,无一例外都源于土地的兼并。出身贫苦的朱元璋,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

  最终的报应,也来得格外猛烈。在发现胡惟庸谋逆的罪证后,不仅胡惟庸被诛杀,与他有牵连的人无一幸免,累计达三万多人。与胡惟庸有所牵连的势力,几乎被彻底拔除。

  本以为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次可是一人得道,鸡犬不留。

  或许你会告诉我,胡惟庸专权贪婪,死不足惜。其他被诛杀的功臣,未必人人和他一样。这些人,真的该死吗?

  凭借开国元勋的功劳,功臣不仅能身居高位,或许还能荫蔽子孙。《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府,便是开国元勋的后裔。除了贾政之外,我们可以看看其他的贾府子孙,都是些什么样的嘴脸?!

  若再传一两代,恐怕连门口的石狮子,都落不得干净了。

  在岁月迁延之下,这些功臣和他们的子孙,很难说会变成什么样子。若权柄掌握在他们的手中,这庞大的帝国,可能便会被这些世家大族拖入衰颓的轨道。

  唯有帝王自身,才会尝试成为帝国的力挽狂澜者。所以,他们是货真价实的“孤家寡人。

  (四)杀功臣的本质在于哪里

  很多人在分析“杀功臣”事件时,都会从帝王心术、人性本质、权力争夺等方面分析。很少有人会从经济基本面入手,去考虑资源分配与土地兼并的问题。

  杀功臣固然是为了巩固皇权,但它的本质,其实是通过财富的二次分配,将资源分配权重新握于掌心。

  杀功臣的本质,是让旧贵族陨落,让新贵族崛起。只有给新贵族分到一块大蛋糕,才能换取他们的忠诚。否则,旧贵族将一切利益垄断,上上下下都是铁板一块,一旦开国君主去世,继任的君主又经验不足,很快便会被诸侯架空。而想要上位的新人,是会向效忠的君王,还是会效忠这些大贵族呢?其答案不言而喻。

  然而,二次分配本身是一个刺刀见红的残忍过程。任何,都不可能乖乖让出利益。所以,朱元璋们向功臣举起了屠刀。当功臣势力被彻底拔除后,一切资源都被并入皇室之手,二次分配也得以被继续推行下去。

  什么意识形态,什么人性,什么权力的游戏,什么帝王的心术,都是过眼烟云。唯有经济基本面和生产资料的分配,才是决定帝国兴亡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代皇帝为何都要杀功臣
文/刘伟“飞鸟尽,良弓藏”,在中华帝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周而复始地上演着这出闹剧。整个历史陷入一个怪圈,无论你如何挣扎,终究不能走出循环,就如齐天大圣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般。由于每朝每代都发生了此类事情,因此从逻辑上、直觉上来说这都不应该是某个皇帝的个人素质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借用经济理论,我们可将皇帝与功臣间的关系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皇帝作为帝国的所有者,控制着帝国的产权,但他不可能直接治理国家,必须委托一个或数个代理人来帮助他管理国家。在这样一个委托代理关系下,皇帝给功臣们高官厚禄,对他们的要求是勤奋工作,为皇帝效命。不过皇帝最主要、最关心的还是要求功臣们不得造反。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确保江山万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功臣们造不造反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们绞尽脑汁来解决的问题。解决功臣们造不造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识别到底谁会造反,但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大臣们自己知道自己造不造反...
· 揭秘历代开国皇帝为什么都要杀戮功臣?
纵观煌煌二十四史,历代开国皇帝在打下天下后,无不屠戮功臣,这是巧合?还是存在某种必然的规律!我们先来分析下大多数历代开国皇帝或者为开国做出开辟奠基能力的人都有哪些特征:网络配图一:与生俱来的军事才能最典型的莫过于司马懿(虽然不是晋的开国皇帝,但是没有他,就凭他的那几个蠢儿子,是不可能得到天下的,连诸葛亮对司马懿都无可奈何。)李世民(李渊是开国皇帝,但是李世民的军功最盛。),成吉思汗(虽不是元的开国皇帝,但是他的军事才能简直太强大了,几乎征服了半个地球!),朱元璋,军事天才,从小流浪乞讨,做过和尚,但是军事天赋异禀,尤其平江战役,可谓是他的杰作。努尔哈赤(虽不是清的开国皇帝,但是军事才能也很彪悍,遗憾的是最后一仗在宁远败了,但是依旧遮掩不住他强悍的军事才能。)除了刘邦的军事才能实在不敢苟同之外,其余开国皇帝都有几把刷子的。二:杰出的政治才能和管理能力!刘邦曾经对韩信说,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
· 刘秀为什么不杀功臣?是他不敢吗
很多开国皇帝都容不下开国功臣,为何刘秀却没有滥杀一个功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开国皇帝忌惮开国功臣,招致开国功臣被杀,成为王朝社会的打不破的怪圈。但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对开国功臣却一团和气,他一共封了三百六十多位列侯,这些列侯他都很善待他们,列侯们也很少造反,最后都得到善终。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一,刘秀在功臣心中有巨大威望,功臣们没有僭越之心。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开国皇帝之所以要杀开国功臣,起因大都是因为开国功臣对开国皇帝不服气。凭什么你能当皇帝,我就不能呢?凭什么你一个人享有那么多的权力,我就不能享有呢?于是在言行上就有僭越的举动。有了僭越的举动,开国皇帝睡不踏实了,因此就要想办法除掉开国功臣。但是如果开国皇帝在功臣那里有巨大的威望,开国功臣就不会有僭越的想法。而刘秀就恰恰具有巨大的威望。刘秀的威望从哪里来呢?其一,刘秀是皇室后代。虽然刘秀这个皇室后代,已经是皇室很远的旁支...
· 皇帝为什么会诛杀开国功臣?
中国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英雄,而这些英雄之所以被人们铭记,除了战功赫赫,还有那些令人惋惜的经历。中国历史中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魔咒,皇帝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开国功臣,这是为什么呢?“飞鸟尽,良弓藏”,在中华帝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周而复始地上演着这出闹剧。整个历史陷入一个怪圈,无论你如何挣扎,终究不能走出循环,就如齐天大圣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般。由于每朝每代都发生了此类事情,因此从逻辑上、直觉上来说这都不应该是某个皇帝个人素质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我们可将皇帝与功臣间的关系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皇帝作为帝国的所有者,控制着帝国的产权,但他不可能直接治理国家,必须委托一个或数个代理人来帮助他管理国家。在这样一个委托代理关系下,皇帝给功臣们高官厚禄,对他们的要求是勤奋工作,为皇帝效命。不过皇帝最主要、最关心的还是要求功臣们不得造反。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确保江山万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功臣们造不造...
· 谁说李世民不杀功臣
鸟尽弓藏帝王惯用的手段,当一旦有人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他们绝对会毫不手软的。网络上有文章喜欢拿刘邦、朱元璋和刘秀、李世民作对比,然后说刘邦、朱元璋朱元璋的泥腿子皇帝,喜欢杀功臣,而刘秀、李世民这样子非基层(我觉得用基层来形容农民工人比用底层要合适)出身的皇帝就不会杀功臣。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看待问题的角度从来是以自身利益国家利益出发的,不会因个人出身来决定的,刘秀、李世民也只能说不滥杀而已,谁要威胁到了他的统治,不杀才怪,而且刘邦也不算滥杀,从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出发,杀韩信还真不算是错杀、滥杀。而李世民也是有杀功臣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被杀了俩个,一个是侯君集,一个是张亮。侯君集,在贞观朝中战功仅次于李靖的一代名将,豳州三水人,早年人比较浮夸,学弓箭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后来加入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被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