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53
转发:0
评论:0
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是怎么流行起来的?,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为什么会流行起来?宋武帝女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寿阳公主是南朝时宋武帝刘裕的女儿,传说黄历正月初七这天,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下,殿前有几棵腊梅树,有几朵梅花飘下来了,其中一朵轻柔地打着旋儿,落到寿阳公主的额头上。寿阳公主她醒来之后,对额头上的梅花浑然不觉,顶着它走来走去。宫女们笑着上来帮她摘掉花瓣,但是公主的额头上已经印上了花痕,就像投影上去一样,栩栩如生,洗也洗不掉,三天后,才渐渐淡了。

  宫女们觉得额头上装饰几朵梅花花瓣,更显娇俏,也学着在额头上粘花瓣。这种妆就成了宫廷日妆。但腊梅不是四季都有,于是她们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贴在额上或者面颊上,叫做“梅花妆”。

image.png

  由于腊梅有季节性,不能经常保持,于是,女子们便想方设法采集其他黄色花粉,而后做成涂饰粉料代替腊梅,以便长期使用。大家把这种粉料称为“花黄”。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梅花妆”不久便流传到了民间,很快受到女孩的喜爱,特别是那些富有大户的女孩以及歌伎舞女,更是争相仿效。

  在当时,人们都认为不贴花黄,就缺少了女性特征。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上两颊画成各种花纹成为少女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但少女出嫁以后,就要改变这种贴黄的装饰,别作一番打扮。同时,“黄花”在古代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因此,人们在“闺女”前面加黄花,不仅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还说明这姑娘心灵美好,品德高尚。这样,“黄花闺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轻女子的代名词了。

  “梅花妆”后来有所发展,不只是黄色,还有红色绿色;也不只是梅花形,也有动物形,比如小鸟小鱼小蝴蝶;材料也不只是金箔,还有纸片、玉片、干花片、鱼鳞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宋人陶谷在《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花子”就是贴花,把蜻蜓翅膀剪成花瓣形,涂上金粉,贴在额上,比金片更轻薄精致。到宋代以后,女子渐渐不贴花钿了,但后来只要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就用“梅花妆”一词。

image.png

  以上的说法是民间传说,其实北朝时期贴花黄之风俗比南朝刘宋要早,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可见这一风俗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

  “梅花妆”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寿阳公主是宋武帝的女儿,这个“宋”是六朝(东吴、东晋、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的那个“宋”。六朝的社会审美就是喜欢绮靡之风,衣裙多繁复装饰,甚至织进金线。金、翠、红是主色调,头饰和衣饰是搭配的。在这样的艳妆之下,寡淡着一张脸显然很不协调,所以社会审美迅速认可了在面部也贴金描翠的方式。隋唐两代延续了这种审美,特别是唐代,贴花钿的风气很强劲。花钿变得很大只,一张脸甚至贴好几片——大约唐代女子的脸胖大,不多贴些显得太空旷。到了宋代,女子的服装色彩渐渐素淡,“梅花妆”就渐渐消失了。

image.png

  这其实有动物的求偶特征。大凡动物,面部都有对称的花纹。六朝以来直到唐代,女子的求偶环境比较宽松,特别是未婚女子,贴上花钿,等于在脸上写了征婚启事。尽管没有明定说已婚女子不可以贴花,但只有“黄花闺女”,才可以贴黄花,成为约定俗成。

  到了晚唐,面部贴花似乎越来越红火,而且是以翡翠玉片(一说翠鸟羽毛)为主——“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翠钿贴靥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玉片是有点重量的,用米饭粘肯定不行,劳作出汗还会掉下来,很麻烦,容易让人分神。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里说,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未尝暂去”。可见贴花钿的胶粘性很强,用的是方便的“呵胶”——刷在贴花背面,呵口气就有了黏性,比贴邮票还方便。呵胶是用鱼鳔捣熬制成,叫鱼鳔胶,粘家具木器都不成问题,贴在脸上对皮肤也没伤害(还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呢),用热水泡一下就自行脱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寿阳公主梅花妆竟引领了南朝妆容的潮流
有关寿阳公主,至今对她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可以说她整个人的生平在各个朝代史书并没有多少记载。据考证,我们只知道她是会稽公主,是南朝宋武帝的女儿,那么她就出生于383年,卒于444年。姑且我们就当她是公主,并且是汉族人,有关她的故事,那就只有梅花妆这个典故了。花中精灵寿阳公主在《太平御览》中曾有过描述,描绘的是寿阳公主躺在屋檐下,梅花落到了公主的额头上,就变成来了无片花,并且抹不掉。皇后看到,建议她留下来再说,看能撑的了几时,过了三天之后,用水一洗就凋落,宫女们都觉得这个很奇特,都模仿她,就有了梅花这个妆饰。之后她的梅花妆进一步的流出宫墙,到了民间之后,受到了女孩子们的喜爱,尤其是那些出身贵族子女的喜爱,更是互相模仿,相互攀比。在明代张岱诗中,也曾提到过寿阳公主,认为她的美貌就由于梅花妆,可见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影响之大。描绘她的诗词影响力最大莫过于牛峤的《菩萨蛮》,通篇讲诉对寿阳公主的喜爱之情,...
· 寿阳公主简介寿阳公主是怎么死的?寿阳公主的驸马是谁?
寿阳公主,本名朱尧娥,生于公元1565年,去世于公元1590年,是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女,母亲是孝定太后。万历九年下嫁侯拱辰,九年后也就是万历十八年去世,享年26岁。《畿辅通志》记:”侯拱辰,大兴人,尚寿阳公主。掌宗人府事五十余年,凡所谏言,皆慷慨切直。万历中,青宫久虚,廷臣拟上疏,莫敢首署名者,拱辰日:‘《会典》以宗人府为文职第一,愿首署名。’至册封代王与挺击狱起,拱辰据经弓义,无所顾忌,国是耆定。卒,谥荣康。侯拱辰娶寿阳公主后,便是皇室宗亲,因而得张宗人府。在执掌宗人府的五十多年里,他一直都坚持原则,敢于为先。后来发生国本之争,也就是太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之间的废立问题,侯拱辰掌管宗人府,不可辞就,也参与其中。补充说明:《寿阳长公主圹志》:”公主乃穆宗庄皇帝第三女,……皇太后所出……今上同母妹也。生于嘉靖四十四年四月初九日午时,至万历九年二月十六日册封为寿阳长公主,下嫁驸马都尉候拱辰。万历...
· 寿阳公主
参考文献^《国榷》卷首之一元潢^《寿阳长公主圹志》^《明史》(卷121):“寿阳公主,万历九年下嫁侯拱辰。国本议起,拱辰掌宗人府,亦具疏力争。卒赠太傅,谥荣康。”
· 明朝寿阳公主朱尧娥的生母是谁?寿阳公主丈夫是谁
明朝寿阳公主朱尧娥的生母是谁?寿阳公主丈夫是谁寿阳公主(1565年-1590年),名朱尧娥,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女,明神宗朱翊钧的同母妹妹。母亲为孝定太后。生于嘉靖四十四年四月初九日(1565年),万历九年下嫁侯拱辰。万历十八年九月十九日(1590年)薨,享年26岁。孝定太后简介:李太后(?―1614年),李氏,漷县人,明神宗朱翊钧生母。为人十分严谨,对于明神宗十分严厉,后来明神宗统治的繁荣也有她的辅佐之功。十五岁进入裕王府,为裕王朱载垕生第三子朱翊钧,进而由都人(宫女)升为侧妃。裕王登基后被封贵妃,地位仅次于陈皇后。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为母亲李氏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六年三月,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十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十二年,与陈太后一同谒山陵。二十九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三十四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四十二年二...
· 【中国古代百俗图】之唐 饰梅花妆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