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父亲是太宗,儿子是世宗!他为什么没能进宗庙?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4
转发:0
评论:0
父亲是太宗,儿子是世宗!他为什么没能进宗庙?,父亲是太宗,儿子是世宗!他为什么没能进宗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父亲是太宗,儿子是世宗!他为什么没能进宗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王朝,虽然只存在短短的四百年就灭亡了,但每逢天下大乱就会有人以这个王朝的国号建立地方政权,后人对它念念不忘。黎民百姓怀念那个时期不断涌现的盛世,文人骚客歌颂那个时代的璀璨文化,将军士卒缅怀以军功封侯拜相的岁月,后世的统治者们无不以追赶那个时代作为执政目标,那个王朝深深融进我们的血脉中,在无数次面对外敌的入侵,我们都会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壮志前仆后继,死不旋踵。它就是汉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中央集权国家,后来的朝代中只有唐朝和明朝可以望其项背,这一时期明君、贤臣、悍将层出不穷,诞生了诸如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汉光武帝、桑弘羊、霍光、卫青、霍去病等人。

image.png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今天我们谈论的就是汉朝的汉景帝,汉景帝的父亲是汉文帝,汉文帝是汉朝历史上非常节俭的一位帝王,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汉文帝刘桓一生没有修建宫殿,也没有发动战争,他的陵墓也是汉朝最为寒酸的帝王陵墓,陪葬品皆为瓦罐等物品。刘桓去世后,大臣感念他在位时期的业绩,谥号定为孝文,后人称之为汉文帝,此外还建立宗庙供奉汉文帝,将他的庙号定为太宗。唐朝也有一个帝王的庙号是太宗,他就是广为人知的唐太宗李世民。汉文帝所实行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路被汉景帝继承,由此实现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image.png

  文景之治

  汉景帝的儿子是与秦始皇并列著称的汉武帝,汉武帝的功绩主要是武功,汉武帝自即位以来就一直对周边的蛮夷用兵,三次战役打垮了北方匈奴,同时将南越、朝鲜半岛、西南地区纳入统治区域。最难得的事武帝晚年能够及时更改穷兵黩武的国策,给予百姓休养生息,避免走上秦朝灭亡的老路。刘彻去世后,大臣们根据他在位时的功绩,谥号为孝武,后人称之为汉武帝,此外将武帝送进宗庙中供奉,庙号定为世宗。

  但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刘启在位期间平定七国之乱,同时也严格执行父亲汉文帝的休养生息的国策,国内一派繁荣景象。但是去世后仅得了个较好一点的谥号,也没能进入宗庙享受后世祭祀,汉景帝的重大过失在哪?后人为何对他如此冷淡?

image.png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为人刻薄,这是造成后世评价不高的重要原因。汉文帝继位初期为了稳定朝政,断绝诸侯王对皇位的觊觎,于是立了长子刘启为皇太子,因为是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刘启本人的政治才能是有待观察的。当时诸侯王有定期到长安朝见的规定,即使本人因为年纪大了也会派遣太子前来朝拜,吴国太子因为出生在吴国这样的荒蛮之地,对刘启所代表的中央朝廷没有太大的畏惧之心,在一次与刘启下棋的时候发生了争执,刘启一怒之下拿起棋盘砸死了吴国太子。中国人对于血缘关系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将孝悌作为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如果对养育自己几十年的父母都没有尊重,又怎么会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君主尽忠呢?孝是对长辈,悌是对同辈,吴国太子是刘启的从兄,对自己的兄长都能为一盘棋下杀手,可见此人凉薄。

image.png

  汉景帝与吴太子下棋

  说汉景帝凉薄还真不是胡言乱语,汉景帝继承皇位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削藩,汉景帝削藩有两个考虑,一是实力大增的诸侯王对中央有的离心,二是怕吴国对吴太子的死耿耿于怀,实力大增后会造反。因此任用太子府中老人晁错,晁错在汉文帝时期就力主削藩,可是被汉文帝以时机未到没有采纳,被重用的晁错开始激烈的削藩举措,对诸侯王大翻旧账,趁机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当削藩诏书到达吴国时,已经六十二岁的吴王刘濞杀掉官吏举兵直逼京师,响应造反的诸侯王多达六家,史称七国之乱。这些诸侯王只是因为有造反的可能就被大规模削藩,而这些诸侯王有的是汉景帝的长辈,有的是同辈,血缘关系十分密切。弃用汉文帝众建诸侯少其力的削藩策略,直接从诸侯王手中硬夺封地,由此引发大规模叛乱,造成汉景帝在刘氏皇族成员中刻薄的印象。

image.png

  汉景帝与晁错的密谋削藩

  汉景帝的凉薄还体现在对有功大臣的处置上。汉景帝继位后对晁错言听计从,但当听到七国叛乱的消息时顿时慌了神,在得到袁盎杀晁错平息叛乱的建议后,在朝会上直接宣布对晁错处以腰斩以及灭三族的判决,前一刻还在谋划平叛的晁错还未换上囚服就被处以朝服腰斩。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周亚夫也没能逃过汉景帝的卸磨杀驴,周亚夫是汉文帝为儿子留下的重要人才,在死前嘱咐儿子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汉高祖刘邦死前也曾说:“安刘者,勃也。“周勃正是周亚夫的父亲,周勃平定了吕氏之乱,迎立汉文帝,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保全了汉景帝,父子二人可以说是汉朝的国之柱石。但是汉景帝出于猜忌,在收到有人举报周亚夫购买一些铠甲作为陪葬品的时候,趁机将周亚夫投入廷尉府,在汉景帝的授意下,廷尉说了一句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你即使不想再地上造反,也是想要在地下造反。“这么扯淡的话直接将周亚夫气得而亡。

image.png

  周亚夫耿直的面相

  汉景帝的凉薄还体现在对太子刘荣的处置上,汉景帝晚年对自己做了深刻的分析,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无力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家事务,因此对能力平庸的太子刘荣十分厌恶,借着一件小事废除了刘荣的太子位置,立小彘为太子,并改名为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刘荣被贬后因为犯了忌讳又被投入中尉府,在汉景帝的授意下中尉郅都逼迫刘荣自杀谢罪。

  汉景帝的刻薄寡恩是全方位的,这样的君主难以进入宗庙也是应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禹是继他父亲的失败开始治水的?
禹的父亲叫鲧,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而禹是继他父亲的失败开始治水的.网络配图相传鲧曾受尧指派,负责治理洪水.他用筑堤挡水的办法,试图堵住洪水,但堤坝坍塌,造成了更大的水患,治了九年也没有成绩.舜摄政后视察治水情况,“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古史传说往往以为,鲧用堵水之法治水失败,其子禹用疏导之法获得成功,事情简单而明确.网络配图有个神话,说鲧偷窃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这是一块长生不止、能堆山成堤的宝土,鲧用它去堙塞洪水,但不见成效.从此中可以推测,鲧治水患的方法很成问题,主要是用壅塞的办法,水无处可去,东堵西决,此堵彼溢,仍然为患,所以治水9年,“绩用弗成”.其实,治理洪水是原始社会后期先民们经过数代人的奋斗才得以完成的.古史传说将功劳全归于禹,网络配图这是当时人们英雄主义观念的反映,其中肯定有夸张和简单化的地方.其合理因素,是在于禹作为领导者使治水伟业最终得以完成...
· 唐太宗是谁?唐太宗最爱的儿子是哪一个?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能够和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比肩的书法家、诗人。能文能武,长得还风度翩翩,可这样的帝王居然是个儿控。如果父爱可以计量,那么别人家的父亲比起来,他的父爱只多不少。我们先来说太子李承乾,他是长孙皇后的长子,是太宗所有的皇子中最彪悍聪颖的,深得宠爱。公元630年(贞观四年)五月,唐太宗下诏令承乾“宜令听讼”,还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要培养李承乾作为储君的政治能力啊,可是那时候的李承乾才12岁,要是放在现代,这是小学六年级左右的年龄,这就开始锻炼他了。足以见得,太宗是多么想这个儿子长大后能继承自己的衣钵。李承乾生病时,太宗就说可以不用每天上那么多课,要多注意休息,好暖的父亲啊!太宗这个不信佛的人为了儿子居然也愿意请道士为儿子祈福,还大赦罪人,替儿子谋福祉。真是暖到爆啊!可是这李承乾的宠爱只能算...
· 安禄山的儿子为什么能进凌烟阁
安禄山我们都知道,作为唐朝历史上,可以说是颠覆了唐朝的人物,一直都被看作是一个乱臣贼子,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将原本盛世辉煌的唐朝变成了一个乱世,之后更是一路走下坡。虽然说唐朝的衰败也不只是安禄山一个人的责任,这也是那个时代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安禄山的罪名还是很重的。但是在后来,安禄山的一个儿子,却不仅被皇帝封王,甚至还进入了凌烟阁,要知道凌烟阁可是供奉对唐朝有功之人的地方,最初只有二十四个人,后来逐渐增多,但是安禄山的儿子怎么可能也能进入凌烟阁呢?这个人到底是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待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安禄山养子李宝臣简介李宝臣(718~781年),原名张忠志,字为辅,幽州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区)人,奚族。唐朝中期军阀将领。善于骑射,起家范阳射生官,成为节度使安禄山养子,亲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参与安史之乱。后来,投降朝廷,拜恒州刺史,册封密云郡公,赐名李宝臣,迁成德军节度...
· 尉迟恭的名声为什么不如秦叔宝?是没他厉害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历史上的尉迟恭比秦叔宝厉害,为啥名声不如秦叔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隋唐英雄,最著名的当属秦叔宝了,这得益于《隋唐英雄传》这部小说的广为流传。在小说中,秦叔宝为人仁义、义薄云天、武艺高强,但在众多猛将中也仅仅排名第十三。另外一位,黑猛将尉迟恭,武力与秦叔宝相当,但名气大为不如。说起正史,秦叔宝和尉迟恭都是唐朝的开国名将,尉迟恭的功劳甚至于都要大于秦叔宝,可为啥在后世的名气,尤其是民间,远远不如秦叔宝呢?首先简单说一下正史中,秦叔宝和尉迟恭的历史功劳。秦叔宝,是隋末将领,很早就以勇武闻名,后来先是投奔瓦岗,然后短暂效力王世充,最后才跟随的李世民。在跟随李世民以后,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死后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一位。尉迟恭,是一位憨厚耿直之人,勇武善战,跟随李世民立下无数战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得皇位,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7位,在武将中排名第一。...
· 唐太宗14个儿子12个是死于非命:唐太宗儿子之死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的可悲结局:唐太宗在封建帝王中很有作为,却拿自己的儿子们没有办法。他为他们操心劳神、洒泪顿足,甚至下过杀子诏,史家记下这类宫廷轶闻,我们不妨利用它来认识一下封建社会。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儿子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唐太宗十四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