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刘备连续称帝之后 为何孙权却选择等待呢
孙权为何隐忍不称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十月,曹丕代汉称帝,改元黄初,定都洛阳,建立魏国;第二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曹丕、刘备的先后称帝,深深刺激到了孙权。
从建安五年接掌权力开始,年轻的孙权不仅巩固了孙策留下的基业——江东六郡,而且还实现了政权的软着陆。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野心家,孙权也日思夜想着早日称帝。只是客观现实不允许那么做,他必须包羞隐忍。
史载,“权闻魏文帝受禅而刘备称帝,乃呼问知星者,己分野中星气何如,遂有僭意。而以位次尚少,无以威众,又欲先卑而后踞之,为卑则可以假宠,后踞则必致讨,致讨然后可以怒众,怒众然后可以自大,故深绝蜀而专事魏。”
家有三件事,先从紧上来:建安二十四年(219)十二月,吕蒙擒杀关羽夺得荆州,孙刘联盟完全。刘备随时有可能率军顺江而下打上门来,孙权必须小心应对危局。次年正月曹操病亡,其子曹丕继位,时局更添了变数。为避免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孙权主动出击展开危机公关。他一面派使臣联络曹魏,观察时局变化,一面令陆逊整军备战防御刘备东征。曹丕称帝后,孙权立即上表称臣,第一时间接受了曹丕的“吴王”封爵。
在解决了后顾之忧后,孙权决定迁都武昌。东吴最早的政治中心在吴(今苏州),建安十三年(208)迁到京口(今镇江),建安十六年(211)又迁到了秣陵(今南京)。后来为方便与刘备争夺荆州,又迁到了陆口、公安等地。如愿夺得荆州之后,陆口、公安的地位下降,两地位于荆州腹地,离长江下游的建业太远,一旦扬州有警则鞭长莫及。而武昌位置居中,既可以兼顾荆扬二州,西边又有樊溪,适合训练水军,长江边有樊山,还利于孙吴军队防守。
事实证明,孙权的决策是正确的。在武昌,孙权指挥若定,全盘统筹调度,陆逊在前线沉着应敌,一举击败了刘备的进攻,赢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击败刘备后,孙权审时度势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另派使臣前往刘备处展开了外交斡旋,希望可以尽释前嫌、共御曹魏。差点蚀光老本的刘备痛定思痛,也变得冷静下来,经交流沟通后,双方达成了谅解。曹丕得知孙权与刘备暗中勾结往来,恼怒异常,立即调兵遣将兴师问罪。由于应对及时,孙权成功粉碎了曹军的进攻。
在击退曹丕后,群臣上书孙权,劝其称帝。孙权权衡再三,觉得称帝时机不成熟,婉言拒绝了群臣的建议。刘备病亡后,诸葛亮主持了蜀汉军政大权,主动派遣邓芝使吴意在修好,孙权与蜀汉破镜重圆,并逐渐疏远、断绝了与曹魏的关系。
曹丕闻读大怒,再次兴兵伐吴,孙权临江拒守,迫使曹丕退兵而还。曹丕死后,孙权一改从前的“屈身仕曹”,主动向曹魏江夏郡发起了进攻。先后发动了石阳之战、襄阳之战、石亭之战,尤其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曹魏军兵死伤万余。
经过一系列的军事斗争和外交斡旋,孙权终于拥有了与曹魏、蜀汉政权势均力敌的政治力量,于是称帝之事也提上了日程。
此前,“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直到汉末三国,东南有天子气的谶语并没有完全消失,反而愈演愈烈,这时候竟然成了孙权称帝的依据。紧接着,汉献帝兴平年间吴中童谣“黄金车,班兰耳,闿昌门,出天子。”又传唱开来。
在众人一片劝进声中,孙权终于按奈不住心底的欲望了,痛斥曹丕称帝是淫名夺器,自己称帝才是天命所归。
吴黄武八年(229)四月,孙权终于得偿所愿,在武昌南郊登坛称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