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历史上真实的的华歆是什么人?比小说中好得多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1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真实的的华歆是什么人?比小说中好得多,你真的了解渊清玉洁,有礼有法:真实历史上的华歆,形象比小说中好得多吗?小编给

  你真的了解渊清玉洁,有礼有法:真实历史上的华歆,形象比小说中好得多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聊城高唐县)人。汉末魏初名士,曹魏重臣。不过,在曹操时期人才济济的统治集团中,华歆因并无出众的谋略和赫赫战功,而往往被社会大众漠视。相关励志道德故事、小说和戏剧,却又将他描绘成一个无恒心毅力、助纣为虐的小人、奸贼,却在社会大众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祛除后世给他添加的种种虚构不实乃至污蔑之辞,恢复其本真面目,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华歆固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却既堪称世之道德楷模,也是国之良臣。

image.png

  一、华歆“被黑”的史源和表现形式

  华歆“被黑”的典型材料,或许来源于《世说新语》、《三国演义》和许多在民间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戏剧。

  《世说新语·德行》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这就是成语“割席绝交”的来源。在这个故事中,华歆被塑造成一个嗜财如命、爱凑热闹的小人的形象。这个故事,也往往成为后人教育子弟要视钱财如粪土,学习或工作时要专心致志,不能心无旁骛的典型。

  华歆“被黑”的另一则典型史料,也是后世诸多嘲骂华歆的戏文主要史据,则是大名鼎鼎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对华歆种种不堪的描写。

  《三国演义》第66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记载:

  汉献帝与伏皇后密谋铲除曹操。谋泄,华歆奉曹操命,引甲士入后殿搜寻伏后。伏后藏匿墙壁中,华歆命甲士破壁,亲自动手揪后头髻拖出。华歆曾与邴原、管宁友善,时人称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管宁避居辽东,常戴白帽,坐卧一楼,足不履地,终身不肯仕魏;歆先事孙权,后归曹操,至此乃有收捕伏皇后事。后人有诗叹华歆曰: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如果说华歆捕捉伏皇后事,尚在《曹瞒传》一书中有记载为据的话,那么,下述二事,极有可能出于罗贯中的虚构了。一是第78回《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记载:曹操刚死,群臣因无天子命曹丕继位的诏命,正在为难之际,华歆自许昌飞马而至。歆曰:“今魏王薨逝,天下震动,何不早请世子嗣位?”众官曰:“正因不及候诏命,方议欲以王后卞氏慈旨立世子为王。”歆曰:“吾已于汉帝处索得诏命在此。”歆于怀中取出诏命开读。原来华歆谄事魏,故草此诏,威逼献帝降之;帝只得听从。

image.png

  二是第80回《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更是将华歆逼迫汉献帝“禅位”的无耻嘴脸,描画的入骨三分:华歆上奏,望献帝效尧、舜之道,禅皇位与魏王,免遭大祸。献帝痛哭不从。歆曰:“陛下若不从众议,恐旦夕萧墙祸起。”帝曰:“谁敢弑朕耶?”歆厉声曰:“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无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乱!若非魏王在朝,弑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尚不知恩报德,直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耶?”帝大惊,拂袖而起。王朗以目视华歆。歆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变色而言曰:“许与不许,早发一言!”

  94版《三国演义》华歆逼宫剧照

  京剧及秦腔《白逼宫》、川剧《血带诏》、湘剧《华歆逼宫》等,即系华歆捕杀伏皇后事;京剧《受禅台》(又名《献帝让位》)中,也有华歆逼汉献帝“禅位”的情节。

  二、历史上真实的华歆

  历史上真实的华歆,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华歆有一较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为官之道

  华歆年轻为吏时,就小心谨慎,与人为善。《三国志·华歆传》:“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他就任豫章太守后,“为政清静不烦”,深受吏民爱戴。《魏书》记载,他认为臣子向皇帝陈事、讽谏,务必合乎圣贤之道;所陈所谏的话语,不宜在公开场合喧嚷显露,以暴帝王之短,彰显己能。因此,史书中少有华歆进谏的记载,以至于世人多误以为华歆尸位素餐,无所事事。

image.png

  (二)名利乃身外之物

  前述《世说新语》所载管宁、华歆抛金、拾金的故事,容易使人认为华歆极度贪恋财物。然史书所载,却表明华歆并非嗜财如命者。《三国志·华歆传》:“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华峤谱叙》也记载:歆淡于财欲,前后宠赐,诸公莫及,然终不殖产业。华歆离开孙权至曹操处时,吴朋好友馈赠数百金。华歆虽都收下,但私下里将各人所赠,都作标识。临别时,华歆将各人钱物都一一归还。华歆的清廉,得到了时人及后世普遍的赞誉。魏文帝、魏明帝时,华歆还多次辞职,请求将自己的职位,让给管宁。

  (三)一诺千金,言出必践

  《华峤谱叙》记载华歆年轻时,为躲避长安战乱,与郑泰等六七人结伴出武关(今陕西商南县)东逃。途中,他们遇到一男子独自赶路。为安全起见,该男子哀求诸人,允许他和大伙一起走。郑泰等准备答应。华歆劝阻说:目前危险重重,我们自然无论是祸福患害,以“义”相处。无故接受一个外人,又不知他品行如何,万一有难,能丢弃他吗?郑泰等还是固执地收留了此男子。途中,该男子不慎堕入井中。郑泰等准备弃之不顾,继续赶紧赶路。华歆劝阻道:弃之不义。于是,大家合力,将该男子从井中救出来。

  《世说新语·德行》篇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华歆、王朗坐船逃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一起避难。华歆认为不可。王朗则应允了。贼寇追近时,王朗想丢下搭船的人,华歆认为这样做不义,于是带着那人继续一起逃跑。

image.png

  (四)谋略长远,为国为民

  华歆年轻时,冀州刺史王芬与众豪杰密谋废黜昏庸的汉灵帝,立明君。他私下里邀请华歆、陶丘洪参与大计。陶丘洪准备前往,华歆劝阻他,认为王芬性疏不武,谋必失败。后果如华歆所料。

  孙权攻略江南,华歆自知不敌,遂主动投降,以保全境内百姓。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遣曹真伐蜀。华歆上奏谏阻。他提出:“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况且因为征役无度,农业生产遭到严重影响,应注重农业生产,以安定百姓为要务。

  文史君说

  由于《世说新语》、《三国演义》及众多戏剧对华歆的严重“抹黑”,以至于在社会大众的观念中,华歆嗜财如命、心狠手辣、死心塌地的阿附篡逆奸贼、无忠君观念的形象,可谓根深蒂固。然稽之史书,上述描写,大多子虚乌有。真实的华歆,可谓有远见谋略,以民为重,深谙为官之道,视名利为身外之物,……虽然人性复杂,上述史书所载,虽亦难免管中窥豹之嫌,但从总体上来说,华歆可谓品德高尚的谦谦君子,曹魏国之柱石与栋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真实的武松比水浒小说中要更加英雄
武松是水浒传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角色,在书中她被塑造成了一位英雄,其实真实的武松要比书中更加英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武松。《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上述史籍中,武松原是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
· 历史上真实的乾隆是什么人?
真实的乾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乾隆自幼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严格的说,清廷的家庭教育都特别严格,众皇子们六岁开始读书,不仅读书,还习武,所以清朝皇帝文化素质都不差,乾隆皇帝更是饱读诗书。这一点比明朝强多了,明廷就是太不重视家庭教育了,所以明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歪瓜裂枣。乾隆对写诗作画十分感兴趣,动不动就吟诗一首,据说他是留下诗作最多的人,比李白、杜甫多了去了,但写得好不好,就不敢说了,反正皇帝写诗,谁敢说不好呢。乾隆不仅写诗,小说也看。有人送他一本《红楼梦》,他看完后,将书往旁边一放,说了句:“这说的不就是纳兰明珠他们家的事吗。”因此有人判断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形。乾隆喜欢看书,也喜欢藏书,还派人编书。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是他吩咐纪晓岚带人编的。乾隆这么喜欢文化,但并没有给天下文人一个明媚的春天。乾隆年间,汉人写诗...
· 历史上有张小敬这个人吗?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张小敬
历史上有张小敬这个人吗?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张小敬说到张小敬最近大家也被这个人个圈粉了吧,这个人是真的强,少有的古代孤胆英雄,又是实力派演员雷佳音饰演,所以真的把人看得十分的喜欢,当然易烊千玺的加入也填色不少,剧好看又是历史剧,有些事情就不得不说了,比如这部剧的主角张小敬,话说张小敬这么给力,那么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张小敬这个历史人物呢?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真实的张小敬又是怎么样的呢?所以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这个历史上的张小敬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是真的有“张小敬”这个人的,但是但是,历史上的张小敬和剧中的张小敬却完全是两个人,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一道来。张小敬这个历史人物只在一个地方出现过,那就是《安禄山事迹》这本古书中,如果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小伙伴会发现,这本书的作者是“姚汝能”,而且姚汝能在长十二中又是张小敬的随从,好吧,这个马伯庸也真的挺能...
· 历史上真实的姚启圣是什么人?
历史上真实的姚启圣,不蔑视清朝处处为其效力,收台湾后病逝,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王朝里有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叫姚启圣,这个人看不起满清的刀戈铁马,认为我们中华文明是最好的,认为满清配不上我们中华文明,康熙对他是恨之入骨,很想想杀他,但是又不能杀他,只能想办法折腾他,最后还是康熙不计前嫌,启用他,收复了台湾,成了历史上的名臣。首先,根据清史稿记载,姚启圣不是福建人,而是浙江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而且很早就和清朝走到一起了,他属于主动投靠的,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他最开始是通过参军的形式投靠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报仇。当时姚启圣受土豪恶霸的欺负,自己又没实力对付,所以就直接参军了,杀死这个恶霸之后,姚启圣就弃官回家了,可以说姚启圣这次投靠清朝完全是为了私人恩怨。而且姚启圣这个功夫不错,有一年他外出旅游,看到俩个当兵的欺负一个女人,姚启圣好言相劝,结果当兵的不听,三...
· 班昭是班固的什么人?班超班固班昭的真实关系
班昭是班固的妹妹,他们的父亲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史学家班彪,而且班固和班昭秉承了先父的遗愿,也成为了著名的史学家。班昭在班固死后,奉汉和帝之命,整理校对了班固所著的汉书,将其分为了一百二十卷,以方便后世阅读。班固受人诬陷而死,留下了多本没有完成的著作,其中就有著名的《汉书》和《天文志》,汉和帝对于班昭的才学早有耳闻,所以在班固死后,汉和帝就下诏让班昭接她哥哥的班把《汉书》续写完成,班昭还做了校对和整理的工作,班昭也不辱使命续写了《汉书》。所以汉和帝颇为尊重和赏识班昭,还经常把班昭叫到宫中,教皇后和其他贵人们礼仪,她们也都视班昭为尊敬的师长。除此之外,班昭还著有一本经典的妇女读物这本书就是《女诫》班。昭所写的《女诫》是一本教导女性如何为人处世和关于女德方面的书籍。全书共有七章,言辞华丽,文采斐然,成为当时以及后世在对女性道德规训方面的著作,也常被皇宫中的女性所研读,许多女性在进入皇宫之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