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失败是必然的吗?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居正改革失败是必然的吗?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张居正改革人亡政息,最核心的弊端,又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在于明帝国的机制问题。正是这种扭曲的机制,使得当时此后任何改革之争,不管利弊,最终都将衍为权力之斗。
中国封建王朝的历代政治问题,至为可悲的是,都没有办法离开腐朽的体制问题,去谈其余问题。因为除开了王朝体制问题,其余所有问题,虽大小不一,可基本都算细枝末节,是具体操作上的当否讨论,构不成致命要害。
任何一个封建朝代的体制,本质上是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及其运转的程序与方式。它在无形中,时刻主导和制约着朝野内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现代文明社会,就是社会的公共权力,可在明代这般的集权王朝,体制就是某一人的私有权力,是家法。
张居正改革,失败的核心原因,就出在于这种畸形的国家机制。它使得本来良性的改革之争、有分歧的国是之争、并没那么绝对的理念之争,全面扭曲变形,被完全简约化成为赤裸裸的、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
张居正不过湖北荆州一寒伧的家庭出身,却有如此权力,本身就是靠着帝弱母贵等这般千载难逢的机遇而得,并非常态,而是偶然。他以首辅之位,收归核心权力,厉行高压方式,去施行公共权力,本身就是要得罪整个体制,更要命的是,是要冲撞到、消减到皇权的威权与利益的。可是他又不具备占据核心权力的合法性呀,是以皇权暗弱时忍气吞声,一稍有反制的能量,必然反过来反攻倒算。
张居正其人,是俾斯麦、伊藤博文一流的人物,可惜所遇之主不是威廉一世、不是明治天皇。更遗憾的是,所处的大明王朝,也不是有20世纪文明曙光透进的德国与日本。
张居正的掌权,是偶然的。也因此,在这种权力必一统于某个人的机制下,多少决定他改革,失败是必然的。
想明万历初年,新帝甫立,正是主少国疑未稳、朝堂波诡云谲之际,万历皇帝尚在无知青少年之龄,根本没办法去掌控皇权、巩固己位、理治国政。国事又日非,可谓内忧外患。
而他的母亲李太后,忧心在幕后,势力又太过薄弱,当此之时亟需找寻到一个既能强硬、有魄力又富理政才干的朝臣作为支持,暂时代为主管朝政。张居正就是凭借这一可遇不可求的时机,升任首辅,成为彼时的权力核心。
但是,大明国家的机制本身又是家天下的。权力在如此这般的机制中,并非平衡的设置,臣强必致主弱,而君权掌必权臣亡,这在历代历代都是真理。也因此,当神宗尚年幼时,还可以虚假地对张居正毕恭毕敬言听计从,一旦羽翼得丰,有了独自理政的条件,一切都颠倒过来了。
这样的机制下,没有国是国非之争,只剩下赤裸裸的权力抢夺的表演。重新上台的皇帝,为张扬君主集权者的权威,发泄长期被压制的愤懑,必然要搞清算,不仅要清算张居正本人,也要清算他的政策。狠毒下来,还要清算他九族,以人脑所能想到的最惨酷无人道的方式,厉行诛杀。
所以,张居正的人亡政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归结到根底,依然还是“封建”王朝的体制问题。可以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国家管理的中心,还不在庙堂,而始终是皇权。它是宗法式的私家王朝的标志,从决策到行政,在中央和地方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难以理清的相互纠缠关系。
王朝改革,特别是大的改革,假若不动此体制问题,不人亡政息也难矣。也之所以,中国封建王朝历史,暴力鼎革才是主流,改革者从来都没好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