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窦建德是怎么败给李世民的 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就输了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3
转发:0
评论:0
窦建德是怎么败给李世民的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就输了的,窦建德是怎么败给李世民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

  窦建德是怎么败给李世民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中著名的一位就是夏王窦建德。窦建德漳南人,就是现在河北故城县人。少年时为人仗义,而且胆气过人。很受乡里人敬重,威信很高。当时隋朝募兵征讨高丽。窦建德为了救一位同乡,结果受株连全家被隋兵杀害,于是窦建德揭竿而起,很快就聚集了上万人的队伍。

  窦建德为人慷慨仗义,和士兵同甘共苦,手下士兵都愿意为他出生入死。所以窦建德的军队越来越壮大。

  在攻打河间郡时,郡丞王琮带兵抵抗,窦建德带兵攻打一月有余,死伤惨重,却久攻不下。一直到王琮听到隋炀帝被杀的凶信后,为隋炀帝披麻戴孝,大哭一场后,才弃城投降。手下士兵要为死去的同伴报仇,要杀掉王琮,把他给上锅里蒸了。窦建德说,王琮为主尽忠,是真正的忠臣。过去我们做盗贼时可以随便杀人,现在要治理国家,怎能随意杀人呢?敢伤害王琮的,灭三族。周围郡县听说后,投降的很多。

image.png

  窦建德每当攻陷城镇,打败对手,就把得到的财物分发赏赐给手下将士,自己却一样东西都不要。不吃肉,日常吃的只是蔬菜、糙米饭。他的妻子不穿丝织衣裳,奴仆只有十几人。进聊城后,得到隋皇宫里上千名宫女,年轻漂亮,他都马上遣散。俘虏的隋朝文武官员和将士上万人,也都遣散,任其自行还家。

  还有一次战役中,窦建德俘虏了李勣的父亲。李勣只好主动来投降。(李勣是当时唐军中有名的将军)后来李勣又抛下父亲独自投奔了唐军。手下将领都要杀掉李勣的父亲。窦建德说,世绩,唐臣,为我所掳,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于是把李勣的父亲也释放了。

  滑州刺史王轨的奴才杀掉王轨,带着王轨首级去投奔窦建德。窦建德说,奴才杀主这是大逆不道,我怎么会接受你呢?立即命人杀掉了这个奴才,把王轨的首级给送了回去。滑州官吏百姓受到感动,马上献城投降了。

  窦建德的队伍算是仁义之师了。那他带领十几万大军救援王世充,怎么就败于李世民呢?

  主要有一下两点。

image.png

  窦建德画像

  其一窦建德听信谗言,妄杀了一文一武。

  文的是宋正。《旧唐书》记载:“纳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听谗言杀之。是后人以为诫,无复进言者,由此政教益衰。”

  武是大将王伏宝,此人打仗非常勇猛,对窦建德也很忠诚,却被误杀。这一段在《旧唐书》中有清晰记载:“其大将王伏宝多勇略,功冠等伦,群帅嫉之。或言其反,建德将杀之,伏宝曰:‘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既杀之,后用兵多不利。”

  这一文一武被冤杀,等于窦建德自断臂膀。为失败埋下伏笔。

image.png

  影视剧中的窦建德

  其二,窦建德碰到了高手中的高手——李世民。李世民无论从军事指挥能力上还是在个人武力值上都要胜出一筹。从军事指挥上,李世民高瞻远瞩,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直接看到了窦建德大军虽众,但远路而来,人马疲乏,而且粮草接济困难,所以久战不利。因此李世民故意避而不战,使得窦建德大军,进退不得,将士思归,无心恋战。在个人武力值上,李世民敢带四名骑兵亲自侦查对方。他对尉迟恭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结果是追兵来一个死一个,来一个死一个,再无追兵敢追。两军对阵,世民帅骑赴之,所向披靡。李世民手下将士也勇猛,淮阳王道玄挺身陷陈,直出其后,复突陈而归,再入再出,飞矢集其身如胃毛,勇气不衰,射人,皆应弦而仆。再加上唐军中有秦琼、程咬金,史大奈等一般虎狼将军,窦建德大军不败也难。

image.png

  河北曲阳窦王庙

  夏王窦建德虽兵败被杀,但因为他的仁义之名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死后民间百姓为他修建了许多庙宇,直到现在河北的许多地方还有窦王庙的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禹是继他父亲的失败开始治水的?
禹的父亲叫鲧,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而禹是继他父亲的失败开始治水的.网络配图相传鲧曾受尧指派,负责治理洪水.他用筑堤挡水的办法,试图堵住洪水,但堤坝坍塌,造成了更大的水患,治了九年也没有成绩.舜摄政后视察治水情况,“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古史传说往往以为,鲧用堵水之法治水失败,其子禹用疏导之法获得成功,事情简单而明确.网络配图有个神话,说鲧偷窃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这是一块长生不止、能堆山成堤的宝土,鲧用它去堙塞洪水,但不见成效.从此中可以推测,鲧治水患的方法很成问题,主要是用壅塞的办法,水无处可去,东堵西决,此堵彼溢,仍然为患,所以治水9年,“绩用弗成”.其实,治理洪水是原始社会后期先民们经过数代人的奋斗才得以完成的.古史传说将功劳全归于禹,网络配图这是当时人们英雄主义观念的反映,其中肯定有夸张和简单化的地方.其合理因素,是在于禹作为领导者使治水伟业最终得以完成...
· 古代修谱是皇室专属的,民间百姓是什么时候开始修谱的?
先秦时代,我国就有谱牒之书诞生了。但这时的谱牒是为王室、诸侯服务,编写之事是政府的行为。私家族谱的修撰,始于汉代。两汉时期,世家大族兴起,宗族形式由贵族大宗法制向民间小宗法制过渡,与此相适应,私家谱书产生,而且族谱形式开始多样化。世家大族为了增强自身建设和巩固社会地位,开始编纂自己的族谱,以增加自己家族的底蕴。萌芽期:汉代的民间族谱汉代最早修纂私家家谱的,当是西汉时代的司马迁。其《太史公自序》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在司马迁的叙述中,自他而上,有八世的世系记载详细,即:迁父谈,谈父喜,喜父无泽,无洋父昌,昌祖靳,蕲祖错。而且,司马迁在记录时,不...
· 古代官员为什么会称自己是奴才?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国古代官员从什么时候开始,称呼自己为奴才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政治历史上,从曾经的文质彬彬走向了野蛮。最为明显的是从唐宋文明政治到元朝野蛮政治的转变,从元朝开始,专制皇权一步一步加强,几乎压制了所有从下而上的社会组织正常发育,使得皇权一家独大。北宋时期曾经追求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士大夫与皇权共治天下的现象也一度出现,但这也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宋朝时期曾经出现范祖禹驳回宋仁宗签发任命文件9次,甚至翰林学士如果觉得皇帝意见有不妥的地方,拒绝起草诏书。但是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专制逐渐取代宽容,批评朝政的制度虽然存在,但是却被王安石利用权势所。到了南宋,皇权的专制进一步加强,理想主义士大夫,如朱熹等在南宋已经找不到任何位置。在北宋的晚期,来自东北的女真族建立了大金政权,在建国短短十年时间里,消灭了草原霸主辽国,并且把北宋赶出了开封。按照文明发展水平,当时的...
· 是国际性的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是国际性的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我们现在社会综合运动会当中,有着一个运动会是每四年举办一次,这个就是奥利匹克运动会,这是国际上所有人都知晓的国际型运动会。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国际型运动会,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外,也是受到了世界瞩目的,也是每四年举行一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的起源以及纪念章进行了解一下吧。这个称呼,我们完全可以从历届的中国代表团所设计的徽章中不难看出,其中包含了很明显的奥运元素。相对于奥运会,世界是由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所举办的关于全世界军人最高规格的大型综合型运动会,整个的事件大概是7-10天样子。其主要的比赛项目包含有空军五项、海军五项、现代五项、跳伞、摩托车、射击、越野、滑雪、走向赛跑、赛马、游泳、划船、自行车、柔道、拳击、举重、击剑、摔跤、足球、排球、篮球、曲棍球、手球、网球、雪橇等等。整个的参赛规模能够达到100多个国家参与,仅次于奥运...
· 如懿与乾隆的感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破裂的?
真实的历史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求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目标,历史文献只是参考;历史又是生动活泼的,一起来研究下“如懿与乾隆的感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破裂的?”的话题,感受历史的魅力。《如懿传》里,雍正嫡后乌拉那拉氏和乾隆继后乌拉氏并没有亲属关系,如懿本姓“辉发那拉”,这点连《清史稿》都失误了。电视剧为了增加宫斗的情节,把她们写成亲戚倒也无可厚非。其实乾隆和原配皇后富察氏的感情还是过得去的。所以,富察皇后之死对乾隆刺激很大,毕竟是20年的恩爱夫妻,于是他写了不少悼念诗,有一首说:“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也许心里有愧,所以皇太后让册立那拉氏为皇后时,他很不情愿,仅仅晋封她为皇贵妃。为此事,他又写了一首诗,很坦率:“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自注道:“遵皇太后懿旨册封摄六宫事皇贵妃礼既成,回忆往事,辄益惘然。”这是发生在乾隆十三年七月的事,又过了两年,在皇太后的一再催促之下,乾隆只得勉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