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赵绰被称为隋朝时期的“包青天”,不惜以死维护公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5
转发:0
评论:0
赵绰被称为隋朝时期的“包青天”,不惜以死维护公正,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谈论起历史上的清官,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谈论起历史上的清官,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宋朝丞相包青天。包青天原则性非常强,秉公执法,在法律正义面前包青天连驸马都敢杀。不过在我国历史上,同样还有一个人和包青天一样的斌公执法、公正不阿,那就是赵绰。赵绰是隋朝时期的执法大臣,赵绰十分注重司法的公正,从不以权谋私,可以说是隋朝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image.png

  相较于包青天秉公办案来说,赵绰还是有些不同,赵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法官,专注于刑法的制定和修改。赵绰在任法官期间敢于上策,多次指出隋文帝错误的误判行为。隋文帝是一个发愤图强的皇帝,自己一生朴素简单,并且厌倦奢侈行为。有次,刑部的一位官员穿了一件绯裈,让隋文帝遇到了,隋文帝就表示非常的不开心。为政做官怎么能过于注重自己衣服外表,而不是想着如何帮助百姓提高生活质量呢?

image.png

  隋文帝就开始就这位官员感到厌倦,与其说起对于官员的厌倦,不如说是隋文帝对绯裈这件衣服的厌倦。隋文帝就在一气之下,将这位官员处以极刑。面对隋文帝这种滥用权力的行为,赵绰看不下去了。赵绰找到隋文帝,向隋文帝与理据争,希望隋文帝可以赦免那位官员。隋文帝对于赵绰的行为,自然表示不高兴,想吓唬吓唬赵绰。于是令士兵将赵绰拖出去一并处以极刑,没想到赵绰倔强的很。面对极刑赵绰也是面不改色表示自己是对的,隋文帝无奈之下只好放了两人。

  赵绰虽然惹怒的隋文帝,但是隋文帝也因为这件事情变得非常欣赏赵绰。又有一次事件,士兵在街上抓到两个用坏钱换好钱的人。这让平时励精图治的隋文帝表示很气愤,二话不说的就要斩了两人。不过作为法官的赵绰明白隋文帝的处罚过头了,于是就上策“这两人应该处以杖行,罪不至死,还希望皇上可以明鉴”。

image.png

  隋文帝看到赵绰上策自然不高兴,我当当好歹也是一个皇帝,杀个人都要人管?隋文帝表示道:“两人我杀定了。”赵绰道:“还请皇帝三思而虑”说罢这句话,赵绰向前跨出一步,跪拜在朝廷上不起身。面对赵绰的举动,隋文帝也明白赵绰是对的,并且隋文帝也非常喜欢赵绰,杀了赵绰又不舍得,最终隋文帝选择自己离开了。赵绰的胆识让人感到佩服,为了司法公正不惜以自己的性命安危,也要维护法律。

  隋文帝虽然平时励精图治,尽心尽力的处理国家事情,想要打造出一个和平盛世,不过到了晚年隋文帝的猜疑心越来越大。赵绰不管在君主面前,还是在平民百姓面前,心中始终有一杆秤,那个称正是司法公正。赵绰每次面对隋文帝的任性处罚,都是敢于上策,不惜以死来维护法律。也正是这样,隋文帝非常欣赏赵绰,赵绰也因守法没有丢了脑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朝赵绰生平简介,赵绰最后是怎么死的?
赵绰,隋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生卒年不详,《隋书·赵绰传》只言其“仁寿中卒官,时年六十三岁。仁寿为隋文帝年号,共四年(601—604年),由此推测,赵绰当生于公元539年到542年之间。赵绰在隋代以执法不阿而名世。赵绰秉性正直刚毅,在时以明干见知,职任内史中士。杨坚辅政后,以赵绰清正刚直,北周引荐为录事参军。隋文帝杨坚代周,闻赵绰清正刚直,就任命其为大理丞,不久,又以“处法平允,考绩连最”,升为大理正。大理寺是隋代司法机关,而大理正就是大理寺的长官。赵绰作为法官,十分注重维护法律的尊严。隋开皇初年,社会上偷盗抢劫等犯罪现象屡禁不止,隋文帝很气愤,就下令凡遇此等罪犯,皆严刑处斩。但是赵绰却向隋文帝进奏,说“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在封建时代,赵绰有这样的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执法不惜死赵绰在担任法官期间,屡次纠正隋文帝违法量刑的错误行为。有一次,刑部侍郎辛亶穿了一件俗名叫“利于官...
· 隋朝的赵绰是谁?为何深得隋文帝杨坚的信任
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制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如《开皇律》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完备。隋文帝清醒地认识到法制对巩固统治的作用,有时甚至不惜以身护法,同时也能听从下属的劝谏。有一次,隋文帝想加重惩处盗贼的刑罚,刑部侍郎赵绰(chuò)马上进谏道:“陛下实行的是尧舜之道,执政、为人都非常宽容,没有必要对盗贼的惩处特别严厉;何况量刑的依据是法律,这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方面,怎么能随便更改呢?”隋文帝很高兴地接受了赵绰的意见,认为他执法讲原则,便把他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管理司法的官员)。当时和赵绰一起在刑部共事的还有个侍郎辛亶(dǎn),比较迷信,喜欢穿红色的短裤,以为这样可以官运亨通。有人向隋文帝告发,隋文帝就下令赵绰把辛处死。赵绰上朝对隋文帝说:“辛犯的不是死罪,所以我不能接受陛下的命令。”隋文帝气呼呼地说:“你想救辛的命,就不顾自己的性命了吗?”说着,立即喝令侍从把赵绰一起拉下殿去砍头。赵...
· 以赵之名:赵氏以“赵”为名的可能缘由
赵国的历史源于“晋卿赵氏”,而“晋卿赵氏”则源于“西周造父”,再往近乎神话的夏商两代追溯,则可以追溯到秦赵两氏的共祖——嬴姓集团,我们这里无需唠叨嬴姓源起,仅仅从赵氏的始封君“造父”入手便可揭示“赵之来由”。根据沈长云先生《赵国史稿》一书的观点:“造”与“赵”是形近字,极有可能是先有的“造父”之人名,后有“赵城”之地名,进而产生“赵氏”之氏名,以及“赵国”之国名,考虑到“造”字也有“走+告”这样的与“趙”相近的异体字,不妨臆断地再大胆一些:造父=赵父、赵城=造城、赵氏=造氏、赵国=造国。也就是说,赵氏有可能并非“以邑得氏”的地名来源型,还有两种“因祖得氏”的可能:其一,赵氏来自始封君的名字(造父之造);其二,造父的本名已然泯灭,造父就是赵父,意思直接就是“赵氏之父”、“赵氏之甫”、“赵氏之男”。当然,寒鲲在这里提出的,仅仅是另外两种可能性,本身并不全然排斥“赵城”得名在先、赵氏以邑得氏的传...
· 隋朝时期官员阎庆
阎庆(506年D582年),字仁庆(一作仁度),河南河阴人,南北朝、隋朝时期官员、将领。阎庆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明守信,端正严肃。初任别将,后历任轻车将军、给事中、步兵校尉、中坚将军。大统三年(537年),归附西魏,担任中坚将军、奉车都尉。大统九年(543年),参与河桥之战、邙山之战,以战功授任前将军、后将军、抚军将军等,历封安次县伯、安次县子。阎庆善抚部下,深得部下拥戴,屡建功勋。后升至使持节、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侍中等,赐姓大野氏。北周建立后,阎庆出任河州刺史,进封石保县公。阎庆在职期间,安抚招纳少数民族,施政宽大仁惠,颇受百姓称道。不久进封太安郡公(一作大安郡公),历任大将军、小司空、云州刺史、柱国。阎庆是北周权臣宇文护的表兄,宇文护虽独揽朝政,但阎庆从未迎合依附他。因此北周武帝很敬重他,将女儿清都公主嫁给他的次子阎毗。阎庆退休后,受到北周武帝、北周宣帝、北周静帝三代皇...
· 绰罗斯也先的真实死因:因乱伦被女婿杀死
历史上绰罗斯也先可汗的真实死因《女医明妃传》的宣传,也让蒙古族的也先备受关注,他硬汉的外表以及大气的剧照让人们纷纷好奇这个人的故事。图片来源于网络也先的全名叫绰罗斯·也先,还可以称为额森,蒙古族人。他本来是明朝中期蒙古瓦剌部的匪贼。后成了蒙古瓦剌部首领。他本是部落的首领,权势滔天,最后却是惨死在刀下,而他的死亡原因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也先的死,究其根本原因是他非常好色,但是他最终却是死在女婿手里,原因是他和自己的女儿通奸。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个理由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虽说蒙古族自古比较豪放,女子的地位也不尊崇,甚至父亲的妻子、妾室可以由儿子继承,但是对于亲生子女这一块他们还是非常保守的。也先的死,其实一直都有预兆,他成为首领之后,征战勇猛无比,前期很受人爱戴,甚至因为所俘虏的明英宗是自己弟弟的好朋友,所以将他安然无恙的放了回去。但是后期,他开始沉迷于酒色,渐渐变得暴虐,身体也开始一日不如一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