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宗预是什么人?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7
转发:0
评论:0
宗预是什么人?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三国中宗预骨头的硬气宗预(?-264年),字德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三国中宗预骨头的硬气

  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并受封关内侯。公元258年(景耀元年),因病回成都,受任镇军大将军。蜀汉灭亡后,宗预随后主刘禅徙往洛阳,在中途病逝。

image.png

  宗预为人坦率耿直,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为吴、汉两国同盟的巩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宗预肩负重任,受命出访东吴,探本意,行交涉。宗预抵吴,孙权接见。使臣见国君,地位悬殊,时下蜀国又处非常时期,国力衰弱,由此可以想见宗预之难。孙权说:“咱们吴蜀,如同一家人,但听说你们却增兵白帝城,这是为什么呢?”这话分明表达出不满且有责问之意。面对此问,宗预直言以对,回答说:“臣以为你们增加巴丘兵力,我们增加白帝兵力,同样是出于形势的需要,是用不着提出为什么这个问题的。”人常说“弱国无外交”,但宗预不卑不亢的态度,不仅没惹孙权恼怒,而是听后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宗预不失尊严,无辱使命。

  后来,宗预再次出使东吴,与故人孙权相逢,临别,孙权抓着宗预的手,流着泪说:“先生每次来,都是为结两国之好,难得啊,如今,先生老了,我也老了,只怕以后没机会再见面了!”惜别之情,溢于言表,为表情谊,“遗预大珠一斛”。受演义影响,我们所熟知的蜀国后期故事主要是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但其中很多人才都被罗贯中忽略了,宗预就是其中一位。宗预是蜀国后期最好的使臣,丞相诸葛亮病逝后,东吴突然增加了巴丘的兵力,后主刘禅有些不知所措,也跟着增加了与之交界的永安城兵力。宗预多次出使东吴,为吴蜀两国始终交好立下汗马功劳,而他和孙权的私交也渐渐深厚。宗预最后一次出使东吴后,孙权临别时突然拉着他的手放声大哭,表示双方都已经老了,很难再见面了,足见东吴皇帝对宗预的不舍之情。

image.png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掌控朝政,一日同为老人的廖化前来拜访宗预,想叫上宗预一起去诸葛瞻府上走走。没想到七十多岁宗预却说:“我活到这个岁数就差死了,为什还要去拜访小辈的门庭呢?”一句反问让廖化满脸惭愧。纵观整个三国,尤其是三国后期,像宗预这样耿直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了。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儿子诸葛瞻受到重用。出于对诸葛亮的敬爱怀念,朝廷每有善政佳事,虽非诸葛瞻所建议倡导,但社会上总是传言为其所为,这样,也就使他美声溢誉,名过其实。当其为都护统领朝事,人们更是争先恐后地向他靠拢,门前车水马龙,拜访者不断,就连老将军廖化也不甘寂寞。

  他找到宗预说:“咱们也上门去看看诸葛思远,怎么样?”让他没想到的是,宗预当下就直言不讳地对他说:“咱们都是年过七十的人了,还希图个什么呢?不就是只少一死了吗?又有什么必要去凑这份热闹,低声下气,去拜见呢?”不知廖化听此话后是否脸红,作何反应,但由此足以看到,宗预绝不趋炎附势,至老仍是一副硬骨头,不屑于讨好献媚这一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弘范是汉人吗?关于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弘范崖山一战灭南宋,他到底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应该怎样评价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古以来,武人舞刀,文人执笔,都是货真价实的武器。一杆笔,既可以针砭时弊、又可以称恶扬善,还能,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历史形象,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个在宋末元初,张弘范将军的故事。1206年,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铁木真凭借强大的武力,势力在北方兴起,统一漠北,并且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等国,建立蒙古帝国。南宋末年,貌似虚弱的南宋居然是元朝最难攻克的,南宋军坚持抵抗了四十余年,成为元朝的最大阻碍。在与南宋军战争的过程中,就连蒙元大汗蒙哥不甚负伤,最终不治身亡。这对元朝而言,损失重大,打击不小。忽必烈继位后,一改主力皆是蒙元贵族的政策,广纳天下能人贤士,都被忽必烈请入麾下。其中就有一个名为张弘范的武将,出身将门世家。其父张柔在金国拥有地方豪绅势力,在元朝攻灭金国,为求自保,最后投...
· 宗预
生平建安年间,宗预跟随张飞入蜀。建兴初年,丞相诸葛亮任命宗预为主簿,迁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234年)于北伐中逝世,东吴担心魏国会乘机攻打蜀汉,于是在巴丘增兵一万人,用以救援蜀汉,同时亦在预备一旦蜀汉覆亡,与魏国争夺蜀汉故土。蜀汉知道东吴这个举动,亦增加永安守军。宗预在此时出使东吴,孙权问蜀汉在永安增兵一事,宗预则说:“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东吴和蜀汉增加守军,都只是因事制宜而作的调动,不必问因由。)”孙权对他的对答大为欣赏,因而亲待他,对他的敬重仅次于邓芝和费袆。后先后迁任侍中和尚书。延熙十年(247年),宗预当屯骑校尉。后来宗预再出使东吴,孙权捉著宗预的手惜别,并送他一斛大珍珠作礼物。回蜀汉后迁任后将军,督永安,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景耀元年(258年),因病由征召回成都,后当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咸熙元年春(264年),...
· 郭祚是什么人?关于郭祚的历史评价
郭祚(449—515年),字季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魏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和重要谋臣之一,曹魏名将郭淮四弟郭亮的七代孙。少孤贫,姿貌不伟,涉历经史,尺牍文章见称于世。弱冠为州主簿,刺史孙小委之书记。孝文帝初年举秀才,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领黄门侍郎。清勤在公,夙夜匪懈,颇得赏识。迁散骑常侍,力主汉化改革。车架南讨,以兼侍中从,拜尚书,进为东光县伯。孝文帝驾崩,咸阳王元禧荐为吏部尚书、并州大中正,进金紫光禄大夫,迁尚书左仆射。后为于忠矫诏所害。正光中,赠使持节、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谥号“文贞”。人物评价郭祚晚年为官处事愈加谨慎练达,且能审时度势,以求进取。当时官吏的选拔升迁多按门第品级和任职年限巳成风气,而郭祚凡参与考格之事,便多向宣武帝请示,绝不擅自作主,因而又加散骑常侍。宣武帝要建明堂、国学,而郭祚认为“边郊多垒,烽驿未息,不可于师旅之际,兴板筑之功。...
· 北宋名将狄青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他?狄青是狄仁杰的后代吗?
北宋名将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生于公元1008年,去世于公元1057年。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后来因为替与人斗殴的哥哥顶罪而进入军营,此后便一直在军中服役。狄青作战悍不畏死,往往冲锋在最前列。所以他虽然是从最底层的小兵做起,也慢慢的累积功勋,慢慢提升。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堆。到了后来等他能领兵作战之时,他的这种作战精神,又影响到了他部下的将士,也因此他能迅速的累积功勋。后来他与尹洙交谈,受尹洙赏识,又通过尹洙结实韩琦、范仲淹等重臣。这些都成为他为官途中的人脉,更别说范仲淹授其《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带兵打仗更是勇猛无敌。狄青为武将,从一个小兵做起,一直到升任西上阁门副使,后又晋升为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甚至后来坐到枢密使的位置,他带兵打仗的能力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他本人善骑射而胆识过人,所以能悍不畏死...
· 关于预立太子都有哪种形式这些形式都是什么样的
古代,作为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要说在这个时代里最重要最具有争议的事大概就是立太子了,皇子作为皇权的正统继承人,可谓比皇后的废立重要多了,不管是嫡子继承皇位还是到后来慢慢发展来的立太子制度,都是为了避免皇室的江山落入外姓人的手中,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一般只有皇帝去世后才会把皇位传给太子们,当然,也不乏有皇位坐够了,想当太上皇了,把皇位传给太子的情况出现。为了预防一些突发情况的出现,皇帝们也会提前立好太子,都知道皇权是个好东西,皇位是个好位置,位置虽高但是危险性太大,刺杀暗杀都是常有的事,为了避免皇帝遇到突发事件不幸死亡,只能早立太子,避免皇帝死后没人继承皇位而发生大争斗。关于预立太子也是有两种形式,在清朝以前所立的太子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就是皇帝的皇后所生的长子,都知道古代关于血统这件事划分的非常明确,只有正妻所生的孩子才叫嫡子,其余孩子只能算是庶子,这些所有的孩子不但有长幼之分更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