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刘统勋:整个大清朝唯一能让乾隆发自内心尊敬的大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9
转发:0
评论:0
刘统勋:整个大清朝唯一能让乾隆发自内心尊敬的大臣,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统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或许是文学作品渲染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统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或许是文学作品渲染过度的结果,刘墉在如今的名气显然要大过他的父亲刘统勋。但要论起实实在在的政治才能,同样身为宰相,刘墉比起乃父刘统勋似乎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image.png

  刘家两父子都是乾隆朝名臣,一个在乾隆初中期,一个在乾隆中后期。可以这么认为,能在乾隆盛世当官是一种福气,可遇不可求。但反过来亦然,在乾隆朝为官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好大喜功的乾隆帝向来标榜“本朝无名臣”,作为臣子,只有听命执行的分,决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乾隆常常自称乾纲独断,以一人治天下,他在位六十年,叱辱群臣如奴隶。但唯有对刘统勋颇有敬意。为了强化统治,削弱臣权,乾隆反对将大学士称为宰相,但在刘统勋去世后,他又情不自禁地称刘统勋为“真宰相”。可见,刘统勋的名相气度极为深刻地烙印在乾隆的心目当中。

image.png

  要想得到乾隆的尊敬绝非易事,究其原因,除了刘统勋人格高尚外,其过人的胆识、断大事定大计的超常能力,恐怕也是乾隆不得不心悦诚服的。从乾隆朝的有关史料中不难发现,只有刘统勋才会让乾隆低下高贵的头颅,虚心问计。

  乾隆初中期,朝廷凡遇水利、刑名上的重大事务,总是离不开刘统勋。在这两件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上,乾隆对刘统勋最为信任、放心。这正是由于刘统勋遇事机敏、足智善断又忠谏刚直,往往能为乾隆分忧的结果。这些原因促使乾隆不得不把刘统勋视为帝师,恭而敬之。

  关于刘统勋的才能和处事,有两个例子最为典型。

  其一,大小金川之战

  大小金川位于川西边陲,物产有限,但山林茂密、道路崎岖,可谓易守难攻。朝廷发兵征战这样的地方,可谓得不偿失。因此,刘统勋在开战之前,提出反对意见。但当时乾隆年轻气盛,急于建功立业,并未听取刘统勋的建议,执意要拿下大小金川。

  说说容易,但真想拿下大小金川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果不其然,开战不久,清军方面就面临重大的后勤补给问题,几个月下来,损失十分惨重。这个时候乾隆才清醒过来,进退两难。无奈之下,乾隆问计刘统勋“用兵乎?撤兵乎?”

  刘统勋回答:“之前可以撤兵,现在断不能撤。”乾隆又问谁可担当重任,刘统勋建议起用阿桂为主将。乾隆这一次很听话,采取了刘统勋的办法,之后阿桂挂帅,攻取了大小金川。但事实也完全如刘统勋所料,此次用兵,耗时五年,耗银七千万两,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所幸的是,刘统勋在乾隆犹豫不决的时候为他定计,使得战事步入顺境,给乾隆十大武功添上了一条,不然的话,钱粮白白浪费,到最后还吃了败仗,局面将会更加难以收拾。可见刘统勋对于乾隆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image.png

  其二,笔帖式事件

  笔帖式是中央各部处理文书的小京官,专为旗人而设,这和侍卫的性质大体相同,是旗人入仕的一个重要渠道。当时西疆平定,户部奏报天下州县多有亏空,乾隆震怒之下,想要罢免州县官员,用笔帖式予以替代。不过,亏空的州县十之八九,如此大动干戈,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因此,乾隆上火归上火,但还是犹豫不决。

  这个时候,乾隆征询刘统勋的意见。显然,乾隆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但这话说出来要让乾隆觉得舒服,于是刘统勋不得不用缓兵之计,他说:“皇上聪明睿智,此事思考了三天尚未定夺,老臣糊涂,实在不敢贸然回答。容我回去仔细思考一下。”

  第二天入对,刘统勋说出了自己想法:“州县治百姓者也,当使身为百姓者为之……”,意思是说,州县官都是亲民官,应该让那些真正为百姓利益着想的人去充当。话还没说完,乾隆就愁眉顿展,说:“好!你说的好!”一件天大的事,就被刘统勋轻易化解了。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刘统勋能断事,有才具。所以当刘统勋去世时,乾隆痛哭流涕,说“朕失去了一位股肱之臣。”刘统勋去世后,乾隆特赐“文正”谥号,这就是乾隆帝对他的盖棺定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能让皇帝气得拍桌子!这个大臣有多厉害?
能让皇帝气得拍桌子!这个大臣有多厉害?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咱们中国的历史上有着很多的名臣,这些名臣有的是高风亮节的,还有一些名臣是忠肝义胆,他们所做的好事,经常都是被后人所称赞,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也是名臣。在宋朝的时候,有这样一位大臣去世以后,他的棺材所路过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都会自发的组织起来,在到路边插上一些竹枝来祭拜这位大臣,后来这些竹枝长称了一片片的竹林。然后后人就会在这竹林的附近立祠堂,就连当时的很多文人都会为他写一些诗句来赞美他。这个大臣是有多厉害,到底是什么来历,又做了什么事?做个人的名字就是叫寇准,提起这个名字,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但是提起他的外号寇老西可能都会有一点印象了吧。特别是那些爱听评书的朋友应该很不陌生。那寇准为什么又会被叫做寇老西呢?很多人会认为寇准是山西人,因为当时的人们把山西人叫作老西。但是寇准并不是山西人,而是土生土长的华州人,华州是在陕...
· 清朝刘统勋与刘墉是何关系?刘统勋的儿子是谁
刘统勋在乾隆元年时得到了提拔,是乾隆的肱骨之臣。他治水有方,挽回了国家的损失,也惩处了贪官污吏,造福了一方百姓。刘统勋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是个难得的好官。当初,刘统勋得到乾隆的提拔,接连晋升。适逢其母去世,于是刘统勋辞官回家守孝。等到守孝期满,刘统勋便回京任命,负责监察朝中大臣的言行举止。过了一段时间后,刘统勋就向乾隆上奏折,因为大学士张廷玉与尚书的言行有失。他说:“张廷玉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但是如今步入晚年,却实在是不够谦虚谨慎。朝廷之外,对于他的议论之声已经越来越多了。有人甚至说:“在如今的望族之内,基本可都是张姓和姚姓的人士,又因结为了姻亲,所以难免会有所包庇。所以,恳请陛下在任用张廷玉的时候,多加考虑。至于尚书,他管着六部中的两部,但是遇到部中有事情的时候,往往一意孤行,听不得别人的意见,这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请陛下能够指正他行为中有失的地方,让他加以改正。”乾隆在看到他的奏...
· 乾隆曾最宠信的两个大臣,如果他在和坤还敢贪污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历史上,每一个盛世都会有一些出色的大臣,这些大臣辅佐皇帝治理天下,乾隆是清史上著名的皇帝,在乾隆的治理下,清朝出现了盛世,但是在其后期,盛世出现了危机,这都与乾隆朝的一些大臣有关系,乾隆后期之所以出现危机,与和珅有着莫大的关系,和珅受乾隆的独宠,没人能够制衡和珅。在乾隆朝前期,有两个受宠信的两个大臣,他们两个也为盛世做出了很大贡献,乾隆曾最宠信的两个大臣,如果其中一个在世,也许和珅就不敢贪污。第一个宠臣刘统勋刘统勋是历史著名人物刘墉的父亲,刘氏一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刘统勋自幼受其家庭的熏陶,苦读经书,在康熙末年考取了进士,最终凭借自己的才学走上了仕途。在雍正时期,在翰林院当差,并任上书房行走。在乾隆登基以后,受到了乾隆帝的信任,开始担任刑部侍郎等职,后来又担任左都御史,在担任御史期间,弹劾了老年有些昏庸的张廷玉,最终导致张廷玉被罢官。这...
· 清朝轶事:乾隆是如何借助大臣间的矛盾的?
公元1735年,雍正逝世,乾隆即位,这年他24岁,正年富力强。不过,雍正临终嘱托里,特别交代:“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这让刚坐上龙椅的弘历,心里很不是滋味。网络配图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一位新皇帝,对前朝老臣都不会太欢迎。鄂尔泰比乾隆长34岁,张廷玉比乾隆长38岁,对这两位等同于父辈的前朝老臣,能不能驾驭得住?他们会不会买他的账?让年轻皇帝有点郁闷。虽然,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他的祖父康熙登上大位后,处心积虑,搞掉了碍手碍脚的前朝老臣鳌拜;他的父亲雍正登基以后,马上就出重拳,将前朝老臣年羹尧打入十八层地狱;但是现在轮到他主政,却拿这两位强行安排的左膀右臂无可奈何。然而中国人窝里斗的劣根性根深蒂固,两位老臣在雍正朝就互不相能,到乾隆朝,更是针锋相对。两人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大小官员逐一排队。鄂尔泰树大根深...
· 刘墉:清朝唯一敢捉弄皇帝取乐的大臣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中国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是一个国家的主宰,几乎没有人敢不听从他的话语。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清朝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一个胆大包天的大臣,此人名为刘墉,他是唯一敢捉弄皇帝取乐的清朝大臣,若不是他,和珅就被凌迟处死了。说起刘墉,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是倘若有人说道:“宰相刘罗锅”的话,人们必定有所印象,而刘墉的外号便是“刘罗锅”。当然,对于刘墉为何会有这样一个外号,史书之中并未记载。刘墉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是清朝政治家、书法家,也是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由此不难看出,刘墉的家庭环境不错,生长于官宦世家,并且有很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乾隆十六年之时,刘墉因为父亲的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开始进入仕途。在后面的日子中,刘墉也曾经经历过低谷,他的父亲刘统勋在乾隆二十年之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