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董袭为什么不弃船逃跑?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5
转发:0
评论:0
董袭为什么不弃船逃跑?原因是什么,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董袭不弃船逃跑是愚忠?他是不想失去战斗力,感兴趣的小伙伴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董袭不弃船逃跑是愚忠?他是不想失去战斗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董袭出生在会稽,孙策占领他的家乡以后,广招贤才。在董袭了解了孙策的雄心和能力以后,决定投入到建设江东事业的队伍中去。另一边,孙策看到他勇猛过人,索性让他做了个小官,还把他拉到了自己的帐下。

  在孙策只占领了江东的部分地区时,遭遇了多个方向山贼的谋反。其中,以黄龙罗为领导的山贼是其中较为强大的一股势力,对孙策的统治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于是他决定带上董袭亲自去剿灭他们。在这场战斗中,山贼的两名首领都成了董袭的刀下魂,立下大功的他被赏赐了数千亲兵,封为司马,做了扬武都尉,这是董袭加入后立下的首个大功。不久之后,又跟着孙策征讨了浔阳刘勋以及江夏黄祖,一时战功卓著,跻身江东虎臣之列。

image.png

  看过三国的人应该知道,孙策很早就逝世了,孙权在很小的时候就做了诸侯。那时候,因为孙权太年幼,其母亲就召集孙策的一些旧部来讨论孙家的规划。董袭作为别孙策一手提拔的将领,自然是忠心护主:“江东有地理优势,有山川作为依附,又能够施恩百姓,张昭主内我主外,上下齐心,不需要过分担心。”

  虽然董袭是信心很足,但他之前参与的战役都是规模不大,基本是万人以下。要是面对规模大的战役,董袭的挂帅能力就要打折了,尽管他在小型战役中勇不可挡,指挥上万士兵也不在话在,只是指挥大战役不只是武功好就能胜任,还需要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然而董袭的能力在后来还是得到了证明,孙权上位以后,彭虎笼络了数万山贼想在潘阳谋反,董袭等人奉命前去讨伐。当时他带领的这支队伍是无敌的,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很快就平息了山贼。此后反叛势力只要见到董袭的军旗,就会被吓得逃走,胜利后的他也被升为校尉,做了偏将军。

image.png

  后期孙权为了给父亲报仇,领兵讨伐黄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荆州。行军至江口时,只见江口被两艘巨舰拦截,船只还有巨石做防御,一千多名弓箭手已在船上等候,孙权的军队在这样的攻势下根本无法前进。此时董袭想了个办法,精心挑选了一百名勇士组成敢死队,身穿铠甲冲入敌阵,将连接船只的绳索斩断,孙权趁船只失去牵引力发动攻击,迅速击溃了黄祖的军队。

  庆功宴上,孙权亲自给董袭敬酒:“今天就是为了表彰你才办的宴会。”从这段表述中,小编发现董袭不仅力量惊人,能够想到从薄弱环节入手,说明他的智慧也是相当不俗的。虽然董袭的指挥能力得到了认可,但他也有不懂灵活应变的一面,还为此丧命。

  赤壁一战之后,濡须遭到曹操南下军队的攻击,董袭率五艘船前往营救。可惜天公不作美,行军途中遇到暴风雨的侵袭,很多船只被摧毁,将士们只好弃船逃命,董袭所在的船只也危在旦夕,部下都劝他赶紧逃。董袭不听,表示要死守船只:“主公把重任交给我,我怎么能逃跑,再有人劝我逃的格杀勿论!”听完董袭这番话也就没人敢再提逃跑的事了,最终船只在风雨中倾覆,董袭溺亡。

image.png

  孙权知道后,换上素服出席了葬礼,厚赏了董袭的家人。在很多人看来,虽然董袭是战死的,但这样的殉职方式显得有点窝囊,如此勇猛的一员虎将,因为不懂变通丢了性命,就等于是白白牺牲了,也让人觉得是愚忠。

  在小编看来,董袭不顾安危固守船只,看似是一种愚忠的表现,其实他也是为了减少逃跑带来的人员损失,要是全部弃船保命,被冲散的队伍也就没有了战斗力,董袭也是基于这一点才会这么固执。虽然壮志未酬就走了,但依然是江东的一段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董袭
生平孙策入郡,董袭在高迁亭迎接,孙策见他甚为奇伟。正值山阴贼黄龙罗、周勃聚集数千人叛乱,孙策亲自出兵讨伐,董袭成功斩杀黄龙罗、周勃二人,拜为别部司马,增其数千兵,升为扬武都尉。后跟孙策攻皖、讨刘勋于寻阳、伐黄祖于江夏都有参加。200年,孙策遇刺不治。其弟孙权登位,但孙权年少,孙权之母吴夫人担心他不能成事,引见张昭、董袭等人,问江东有否保障,董袭答她:“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江东的地势有山川的险要(易守难攻),而英明的讨逆将军(孙策),其恩德广施于百姓。今天讨虏将军(孙权)承继这样的基业,上下人等都愿意为其效命平常的各种行政事务有张昭负责,而在用兵打仗的方面则由我董袭等人来指挥,这就是有着地利及人和的时势了(意指只欠天时),请万万不要忧虑。)”众人皆应同。后鄱阳贼彭虎等聚集数万人叛离,董袭与凌统、...
· 崇祯为什么不逃跑去南方?原因是什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崇祯如果逃到南方,肯定比南明的那些皇帝有作为,他为何不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当王朝覆灭的时候,很多末代皇帝都会选择逃跑。但是,有些皇帝却不愿意逃跑,要和他的王朝一起覆灭。比如崇祯皇帝,当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来的时候,他在隆隆的炮火声中,逼迫他的嫔妃们自杀,又亲手砍杀他的女儿们。最后他跑到煤山上吊自杀。崇祯皇帝的举动,也在后世获得一些赞扬。有人甚至用“君王死社稷”来称赞他,把他和迁都北京城的“天子守国门”的朱棣合起来,作为明朝皇帝有骨气的表现。其实,如果崇祯皇帝不吊死,而是往南方逃跑。到了南方后,由他出面组建南明政权,带领大家抗击李自成起义军和清军,未尝没有胜算。就算终究无法收复全部国土,像南宋、东晋一样,在南方建立割据政权,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崇祯皇帝却非常坚决地吊死了。那么,崇祯皇帝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态,他为什么不继续拼杀下去,而是要非常干脆地吊死自己呢...
· 溪口董村人姓竺,为什么不姓董?
董村,东距奉化城21公里,西北与余姚四明山镇有古道相通。流经村中的清流自北向南,发源于奉化与余姚交界的撞天岗山,名曰“筠溪”。另一支源于新昌四明雄峰的山溪,两条溪流在村口汇聚成清流,注入亭下水库。村前的山溪原来名叫董溪。千年之前,曾有董姓的人居住过。后来,竺姓迁入,董姓外迁,村名仍未改,但董溪改名为筠溪。“筠”,是竹的别称。《筠溪竺氏宗谱》上记载,竺氏先祖本姓姜,是殷商时代孤竹国的君王,以国为姓,始姓“竹”。到了殷商末年,孤竹君把王位传给了儿子叔齐,叔齐非常谦虚,一定要将王位让给哥哥伯夷,结果两人争执不下。后来,武王灭商,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双双饿死于首阳山。东汉时期,枞阳侯竹晏以“竹”姓源于伯夷叔齐两位贤人,便在“竹”字下面加了“二”字,遂成“竺”姓。北宋乾德三年(965年),祖籍嵊县灵鹅村的竺表恩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中一支从嵊县迁至奉化泉口,即今奉化萧王庙镇大埠村。到第六代,...
· 董昭为什么要荀彧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董昭提了一个建议,最终却害死了荀彧。如果说在战场上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董昭的一部分特质之外,那么,他在错综复杂的曹魏政坛更是历经三世,位高权重,可谓十足的政坛不倒翁。在曹操被封魏公之前,董昭就已经凭借自己的军功先后担任过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地方行政长官,后来又任职于曹魏中枢,担任过谏议大夫、司空军祭酒的职务。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首先提议“宜修古建封五等”为曹操封公提供制度上的依据,结果遭到荀彧的反对,导致荀彧被迫自杀。在随后的一年,曹操“遂称魏公”(17)。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终于被封为魏王。陈寿在本传中毫不客气地写道:“后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董)昭所创”。对于董昭的所作所为,清代何焯评价到:“(董)昭自顾才谋非荀、郭之俦,遂首为谄邪,以媚于操,时操势已成,故不为耿苞耳”至于曹操称王的是与非,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笔者...
· 董袭怎么死的?东吴虎臣董袭是怎么被淹死的
孙策死后,吴夫人担忧孙权年纪太小不能成事,召见张昭等人询问。此时有一人分析局势,从东吴地势到人才一一分析,言语豪壮,众人都壮其言。此人不是张昭,是个武将,打仗猛地很,曾上阵亲自斩杀敌方两名主帅。此人姓董名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身长八尺,志节慷慨,武毅英烈,武力过人。孙策进入会稽,董袭在高迁亭迎接他,孙策认为董袭伟壮,让他管理贼盗。豪言保江东当时山阴惯盗黄龙罗、周勃纠集党众几千人,孙策亲自出兵征讨,董袭亲手砍下黄龙罗、周勃的首级,被任为别部司马,带兵数千人,升任扬武都尉。后来继续随孙策进击皖城,征讨刘勋,讨伐黄祖。孙策死后,孙权继承兄志,但孙权年纪还小,又是刚刚掌事,孙权母亲吴夫人很担心,就召见张昭和董袭等人,问江东能否安定。董袭回答:“江东之地,有山川之固,有长江天险,而主公是一位好的掌事者,对百姓有恩德。主公承父兄之基业,上下都齐心效命,张昭掌管大事,我董袭等人为帮手,正是地利人和之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