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汉朝税收低,汉武帝是如何维持巨额战争开支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1
转发:0
评论:0
汉朝税收低,汉武帝是如何维持巨额战争开支的?,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俗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俗话说得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打仗都是非常烧钱的。历史上被战争拖垮的王朝也不少,昙花一现的隋朝就是因为长期陷在战争的泥潭最后导致灭亡。问题来了,汉朝的税收为三十抽一,这么低的税收很难支持汉武帝多次北伐,那汉武帝到底是如何维持巨额的战争开支?接下来我们穿越到汉武帝时期,看看汉武帝的敛财手段吧。

  汉武帝:北方的匈奴频繁南下,诸位公卿有何高见?

  公卿:和亲吧,这个最省钱。

  汉武帝:自高祖开始,就是用女人换和平,一直窝囊到现在,难道我还要窝囊下去?

  公卿:不愿意和亲,那就打他呗。不过你要斥巨资培养一支骑兵队伍,并且还要准备很多钱用来打仗。

  汉武帝:为了提高农民积极性,我爹(汉景帝)把税收从十五抽一降到了三十抽一,这样还有钱吗?

  公卿:自高祖开始就是采取的黄老之术,任由经济发展,文景二帝更是休养生息,帝国储蓄十分丰厚啊!(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image.png

  总结:自白登之围后,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策略,简单就是用女人和钱换平安。但是这种策略无异于绥靖政策,匈奴的胃口越来越大而且频繁南来说下侵扰汉朝边境,最后忍无可忍的汉武帝决定北伐。汉初国家一直在积蓄实力,文景二帝给汉武帝留下了万贯家财供他北伐使用。但是这些钱根本不够维持巨额的战争开支,所以汉武帝迫切需要其他的敛财手段。之后在大臣的建议下汉武帝陆续搞出五种敛财手段,分别为:卖官鬻爵、算缗告缗、币制改革、均输平准、盐铁专营。

  卖官鬻爵

  汉武帝:诸位公卿,边防战士作战态度不是很积极,怎么办?

  公卿:不给银子谁给你卖命?要想边防战士作战积极,给钱就行了。

  李广利攻打大宛胜利后,汉武帝封李广利封为海西侯,并且提拔了三位九卿、百余名二千石官、千余名千石官、普通士卒赏赐四万钱。我们暂且不说那些高官,李广利带了一万多名士卒回玉门,一个士卒赏赐四万,仅士卒赏赐就需要4亿。如此庞大的赏赐开支是汉朝难以承受的,所以汉武帝也开始缺钱了。(《汉书》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奋行者官过其望,以适过行者皆黜其劳。士卒赐直四万钱。)

  汉武帝:诸位公卿,赏赐边防军开支太大,有什么好的敛财手段吗?

  公卿:卖官换钱。

  汉武帝:这样不好吧?

  公卿:怕什么,你爷爷(汉文帝)就干过这种事,只不过他是换粮食你是换钱罢了。

  汉武帝:好,爱卿,你们速去搞一套卖官制度。

  元朔六年六月,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置赏官,名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馀万金。诸买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为吏。吏道杂而多端,官职耗废矣。-《资治通鉴·卷第十九》

  总结:因为汉武帝的大肆封赏,国库迅速空虚,为了填充国库汉武帝采取了公卿的意见开始卖官鬻爵。但是只给一个虚名是没人买单的,所以还赐予了爵位的作用。汉武帝规定百姓可以买官,而且还可以破财免灾,也就是说你犯罪了只要给点钱就能免罪,升到千夫的人有资格被任免为官吏。武功爵升一级要十七万枚铜钱,要想升到顶级需要花费三十多万斤黄金。这点钱对于富商大户来说不算多,因为当时的富商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有钱的富商纷纷买官。买官的人多为商人,而商人要考虑收益,买官的钱一定要赚回来,这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花钱买官-敛财-继续花钱-继续敛财。为了升官,那些人只能拼命敛财买官,而买官之后又要拼命敛财,到一定程度后朝廷再掉买官者,最大得利者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汉书·食货志上》载:“文帝从错(晁错)之言,令民入粟于边,六百石,爵上造;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

image.png

  算缗告缗

  汉武帝:诸位公卿,卖官鬻爵让我赚了一笔,但是还不够,有没有别的敛财方法?

  公卿:临邛卓氏非常有钱,南阳孔氏也非常有钱,鲁人曹邴氏也非常有钱。

  汉武帝:知道我没钱,还特意说别人有钱,你是在笑话我吗?

  公卿:陛下,我的意思是他们有钱,我们把他们的钱搞过来不就行了吗?

  汉武帝:这样有点缺德吧?直接拉来充公不太好吧。

  公卿:我们找个理由不就行了吗?

  汉武帝:爱卿快想想办法,我们好好的敛财。

  公卿(桑弘羊):百姓们都在过苦日子,但是仍然不忘国事(北伐),勒紧裤腰带也要缴税供陛下北伐。但是那些富商非但不资助陛下,反而花钱如流水,这就是赤裸裸的炫富,我们要对其征税。

  汉武帝:好爱卿,快制定一个制度,我去向他们征税。

  之后汉武帝和公卿们合计出了“算缗”,具体内容如下:

  1、对商人征收财产税,税额为二千钱抽一算(120钱)

  2、对手工业者征收财产税,税额为四千钱抽一算(120钱)

  3、对车船征税,针对于不属于国家官吏、三老、骑士所拥有的轺车,其他人的为一算(120钱),商人的为二算(2*120=240钱),船五丈以上的一算(120钱)。

  这个制度颁布之后,富豪皆争匿财。也就是说富豪纷纷藏匿家产,避免缴税。《史记·平准书》记载:天子既下缗钱令,而尊卜式,百姓终莫分财佐县官。

  汉武帝:诸位公卿啊,他们都藏着钱财,我总不能让人挨家挨户查吧?

  公卿(杨可):陛下,我们可以让百姓帮忙查。

  汉武帝:爱卿,你怕不是脑子进水吧,百姓会帮你自查?

  公卿:陛下,我们让百姓帮忙查,如果查到问题分百姓一些钱不就行了?

  汉武帝:就按你说的办。

  汉武帝下告缗令,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

  告缗很简单,你只要举报别人家藏匿钱财,官府会去查。如果别人家真有藏匿钱财的事,那么钱财全部充公,然后从充公的钱财中分一半给你。财帛动人心,此令一出众人纷纷揭发藏匿钱财的人,官府借此措施得财以亿计,这一个以亿计就足以看出汉朝通过此举敛财不少。

image.png

  总结:汉武帝颁布算缗令,但是富商纷纷藏匿钱财,避免缴税。之后颁布高缗,鼓励百姓揭发富商。商贾中家以上几乎都被告发,而且有的时候举报人刚举报别人,自己就被举报了。最重要的是这两项措施都有很大的操作性,算缗可以把一个不值钱的东西定高价,然后对其征税,明明是一烂木头,但是你非要说是价值千金的沉香木,那我有什么办法?告缗也一样,我明明只有千万,但是你非要说是两千万,然后将我的家产充公,那我能怎么办?尤其是卖官鬻爵后,大汉朝廷里很多都是买来的官,现在有了贪污的机会,你说他贪不贪?这一举动让财政有所好转,但是大大打击了经济发展。汉初几十年发展的经济生态就这样被汉武帝轻松毁掉了,而且非但没有打击商人,反而是让商人的戾气越来越重,最后商人和官僚、地主合作大力兼并土地,以至于导致社会危机出现(两汉灭亡都有土地兼并的因素)。

  币制改革

  汉武帝:诸位爱卿,你们之前搞的钱我又用完了,快想想办法。

  公卿(张汤):你的兄弟姐妹都很有钱啊。

  汉武帝:哦,爱卿可是有锦囊妙计?毕竟直接搜刮他们的钱不好。

  公卿:没有金刚钻我就不拦这瓷器活,我有办法能让你搜刮他们的钱。

  汉武帝:什么办法?

  公卿:按规矩,他们需要祭祀祖先,他们祭祀祖先时都会用到玉璧。陛下你别忘了汉苑那么多鹿,我们搞一些鹿皮,然后规定他们必须拿着鹿皮垫着白璧不就行了吗?

  于是汉武帝搞出了一个白鹿皮币,因为是敛财手段,所以白鹿皮币很贵,很贵,非常贵。

  《汉书·食货志下》: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意思就是说一个白璧价值几千,但是鹿皮价值四十万。诸侯们当然不想买,但是不买不行。因为汉武帝是个狠角色,之前因为诸侯贡献的酎金成色不足一举夺了106人的爵位(酎金夺爵)。他本来就想着搞诸侯,现在不买不就是给他搞你的借口吗?因此诸侯们纷纷购买白金鹿币,汉武帝又大赚一笔。这个因为定价太高,所以搞了一段时间就废除了。

  汉武帝:诸位爱卿,我又没钱了,快想办法。

  公卿:你可真败家,那么多钱都花完了。

  汉武帝:少扯犊子,快想办法。

  公卿:现在市面上发行的钱币成本高所以定价也高,我们可以搞一个低成本的钱币,但是定价和市面上的钱币一样,这样不就能敛财了吗?

  汉武帝发行了白金币(白银和锡混合制造的钱币),但是规定民间只能铸造铜币。简单来说汉武帝发行廉价币但是规定民间发行高价币,然后规定两者价值相同,因此可以用廉价的白金币换真正有价值的铜币或者金币。但是百姓又不傻,这样导致民间交易时抵制白金币并且偷偷造白金币,然后和汉武帝一样,去换取高价值的铜币和金币。

  汉武帝:诸位爱卿,百姓偷铸白金币和我抢利益,这怎么办?

  公卿:把造假人抓了。

  汉武帝:好!

  后续汉武帝抓了几十万造偷铸白金币的,但是仍旧有人偷铸白金币,最后汉武帝都放弃了,这样抓根本抓不完。

  汉武帝:爱卿快想办法。

  公卿:禁止他们铸造钱币,只许我们铸造钱币,然后我们在铸造的时候缺斤少两,这不就可以了吗?

  因此汉武帝推行了五铢钱并且禁止民间铸造钱币,但是当时汉朝的产能很低而需求量又很庞大,为了满足需求汉武帝让诸侯们参与铸币。当时汉武帝想着自己偷偷的缺斤短两,这样就能收刮天下财富以及诸侯的财富,但是他没想到诸侯比他更狠,汉武帝缺一两,其他诸侯缺二两甚至三两。

  汉武帝:怎么办?

  公卿:我们重新搞一个钱币,规定这个钱币是五铢钱的五倍,那不就行了吗?

  先前授予诸侯铸造的钱币叫做“五铢钱”,但是汉武帝又搞出了一个“赤仄五铢钱”,然后规定后者的价值是前者的五倍。这一举动让人纷纷偷铸赤仄五铢钱,毕竟这中间的利益太诱人了。最终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国有,并且严厉打击民间、诸侯偷铸钱币。

  总结:汉武帝多次改革币制,目的就是为了敛财,但是因为手段太过激进导致钱币市场混乱,最终把铸币权收归国有。但是自此王朝可以通过控制发行货币的成色来收刮天下财富,也就是通过“通货膨胀”来敛财。

  均输平准

  汉武帝:爱卿

  公卿(桑弘羊、孔仅):行了行了,知道你要说什么了,办法已经想好了。

  汉武帝:知我者爱卿也,什么办法?

  公卿:商人们为什么那么有钱?还不是靠做买卖。高买低卖这件事我们也能搞,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搞?

  汉武帝:好,就依爱卿所言。

  之后汉武帝搞出了平准均输政策,名词解释如下:

  平准就是允许地方储存粮食,丰收时政府收购粮食存储到粮仓,饥荒时把粮仓里面的粮食卖出。这就是典型的低买高卖,这项措施很得利。

  均输就是允许地方政府做买卖,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可以把收上来的粮食卖钱,然后买当地的土特产,最后卖掉赚钱。

  这两项措施让地方政府成了垄断企业,也就是典型的与民争利。因为地方的体量非常大,普通商人和百姓根本无力反抗,只能被压榨。

  盐铁专营

  汉武帝:诸位爱卿

  公卿:行了,你不用说了,知道你缺钱。

  汉武帝:真聪明,快想办法。

  公卿:临邛卓氏有奴隶千人,其奢侈程度可以和皇帝比、临邛程郑和卓氏不相上下、南阳孔氏家财千金(一金值万钱)、鲁人曹邴氏家财巨万(万万)。陛下,他们有钱。

  汉武帝:那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收税就行了,还能怎么办?

  公卿:他们都是搞冶铁发家的,这个行当这么赚钱,我们抢过来不就行了吗?

  汉武帝:就抢一个冶铁吗?

  公卿:当然不是了,我们把盐业和铁业全部抢过来,这样就更有钱了。

  汉武帝:这样不好吧?

  公卿:陛下,你的已经空了,你没钱了。

  汉武帝:马上抢过来。

  盐是日常必需品,你只要吃菜就需要盐。铁是农耕必需品,你要种地就需要铁器。这两样都是必需品,你只要需要我就能得利。汉武帝可以通过提高盐铁的价格来收“隐形税”,尽管农业税降低到三十抽一,但是其他的税都转移到盐铁上。汉武帝时期盐铁收入是土地税收入的两倍,而买单的人还是那些百姓罢了。

  总结

  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的敛财手段非常有用,说他冠绝古今也不为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敛财手段,汉武帝才敛巨资用于战争。现在明白为什么汉武帝有钱打仗了吗?汉武帝北伐是压榨全国百姓的钱财,然后再北伐匈奴。另外上面公卿只是一个代名词,并不一定就是说张汤和桑弘羊等人就是公卿,可以说是公卿,也可以说是谋士,更能说是大臣,只不过是小编单纯想用公卿这个代名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低强度战争
参看非对称作战游击战超限战
· 汉武帝维持战争的庞大经济开销的奇招:告密制度
我们知道,秦汉的政体是宰相负责制,宰相作为政府的首脑,处理所有朝廷政事,皇帝只有监督权,而没有干预权。虽然皇权在实际运作中并不是这样,但至少这是一个程序,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去怀念。但到了汉武帝时期,这种政体就受到了挑战。汉武帝雄心勃勃,权力欲望极大,又因为要与匈奴开战,所以,他渐渐地把本该是宰相的权力转移到了自己手中。终武帝一朝,宰相十三位,其名声与地位远远不如秦国的李斯和汉初的几位丞相。如果说,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那么,很自然地,集权会催生告密,绝对的集权会催生绝对的告密。在与匈奴的战争后,汉帝国的国库为之一空,汉武帝必须要推出一种创新的聚敛财富手法,才能使战争和自己的享乐生活继续下去。于是,元狩四年(前119年),他颁布了“算缗(min)”和“告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对商人和手工业者征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一百二十钱),手工业者每四千钱抽税...
· 同样是汉朝的一部分为什么东汉的存在感会这么的低呢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刘姓建立的若干个汉朝举足轻重,完成大一统的只有西汉和东汉。虽然两汉被统称为汉朝,其实还是两个朝代。西汉的存在感比较强,有汉高祖、汉武帝、文景之治、昭宣中兴等,但说起东汉的皇帝,恐怕只有光武帝和汉献帝最为著名,东汉的存在感为什么这么低?秦、西汉和三国的知名度太高,使东汉黯然失色。秦朝统一天下及秦朝末年楚汉战争,在历史上无论是能人猛将,还是文学作品的渲染,都是中国历史中著名的时代。西汉明君很多,超越了大多数朝代,也是百姓生活最好、国力最强的时代之一。一部《三国演义》又把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传颂的尽人皆知,处在中间的东汉王朝有点高不成低不就。东汉的皇帝太年轻,12位皇帝中,其中9位未满16岁继位,也是皇帝平均年龄最低的朝代。大多30多岁就去世了,意味着刚亲政不久,还未来得及做出太多政绩,东汉的朝政基本上都由外戚和宦官把持。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永元之隆”后,东汉国力达到巅峰,此后几...
· 大汉朝是如何一统西域的:汉朝如何管理西域众国
从汉代司马迁的书中开始,对新疆地区有了清楚的记录。天山南北广阔地区多民族聚居生活的真实图景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西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使“汉之号令班西域”,新疆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疆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西域社会状况我国先秦时期的史书中,将当时新疆的古代部落或民族群体统称为“西戎”。从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大宛列传》开始,地理上被称为“西域”的地区,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社会情况才比较清晰了起来。西汉时期,将今天阳关、嘉峪关以西地区称为“西域”。西域地区以天山为界,在北部地区主要活动的是逐水草而流徙的游牧民族,故被称为“行国”,主要是塞人、月氏人、车师人、乌孙人和匈奴人等;天山以南则主要是农耕定居的各个民族群落,他们往往以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区为聚居地,过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居的农业田园生活。史籍中称他们为所谓“城郭诸国”。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多数都是指的他们,主要是...
· 中国为什么放弃日本巨额的战争赔款?后悔了吧?
每一次战争结束之后,在战后条约的内容里都会包括战争赔偿一项,这种由战败国向战胜国缴纳的赔偿金,是国际惯例。一般来说,战争的损失是巨大的,而战败国向战胜国所缴纳的赔偿金也是巨额的,例如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后,就曾向日本缴纳了两亿两白银。而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战胜日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令人不解的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承受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痛苦,忍受了日本人的巨大蹂躏,但是最后却没有收取一分钱的赔偿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945年8月15日,伴随着广播中日本天皇的宣布投降,在中国大地上飞扬跋扈了14多年的日本终于滚蛋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美国和苏联均对日本有不小的打击,但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却贡献最大的,当然损失也最大。据统计,在这场历时持久的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三千五百万,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算数额高达一千亿以上。面对如此惨重的经济损失,要求罪魁祸首日本给予中国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