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孙承宗76岁率全家抵抗,家族100余人全都殉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4
转发:0
评论:0
孙承宗76岁率全家抵抗,家族100余人全都殉国,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承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对于他的评价,很多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承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对于他的评价,很多人说他是大明王朝之罪人,正是他的所谓“三线合围”战略,让本已经入不敷出的大明王朝,财政枯竭,仅其在辽东几载,其修筑关宁防线,便已然花费700万两白银,而在大明王朝年入200余万两的背后,只能是加税加赋。最终,民不堪其苦,民变迭起。但亦有人说正是他,启用了袁崇焕、马世龙,修堡屯田,逼退努尔哈赤700里,而其对于登莱巡抚袁可立的信任也让这一战线,成为明清战争史上唯一主动出击的正面战场,他就是英雄。那么他到底是罪人,还是英雄呢?

image.png

  作为死敌的满清在编修的《明史》中为其单独列传,而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能够单独列传的只有王阳明与他。评价如此说:“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意思简洁,或许以其才能,恢复江山未必容易,但如果能够信任他,将权力交给他,稳国现有的国土,足矣。言外之意也便更明确了,他在 清朝或许是无法得天下的。

  1604年,他中进士第二名,而在处理“梃击案”中,正是用了他的计谋才算合理的解决了这团乱麻。而在明熹宗朝作为帝师,更作为后来的蓟辽督师,他的一系列措施也都是行之有效的。但后来却因得罪魏忠贤而罢官回家。

image.png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满门忠烈的少之又少。所谓的杨家将一门七狼八虎满门忠烈也只是演义中的美好希冀。人们希望见识不凡,但却往往甘于平凡。因为代价又是何等的惨烈。而当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蹈海赴难之时,他被人记住;而当孙承宗以莫大牺牲,慨然赴死,他孙承宗又何止如此。

  在罢官归乡,又起任再罢官后,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位老人,即便如此的仕途,归家之后还是埋头研究军事,提出以热兵器为主要杀伤手段的十二车营,俨然就是跨越时代的产物。当然此时的大明王朝早已危如累卵,自然也不容许如此需要大量资金的方案的实施。但国家存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更是支撑他的动力。

image.png

  1638年,皇太极第四次南侵,而此时的他已经76岁。面对好友茅元仪的劝说,让其前往南方躲避,他却说道“我如此年纪,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也算是死得其所。”这就是高阳孙氏的风骨。当面对满清鞑靼以大军进攻高阳之时,76岁的他,率领全族以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兵力悬殊,城破被俘,与洪承畴、祖大寿之流不同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以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来为这场毁家纾难的战争交上了一份答卷。多尔衮派来游说的孔有德不会理解,甚至多尔衮本人也不能理解。

  在明朝末年的三十多年间,崇祯帝换了50位内阁首辅,但又有几人才是真豪杰?叶向高之流?鼠目寸光的肉食者,尸位素餐,国家山河破碎,外族涤荡,而这光怪陆离的大明朝堂,又岂是一人之功过?崇祯帝勤政却狐疑刚愎自用,东林党,党政不断为的是这天下苍生?莫不是那背后的大地主们的利益;阉党?功过又有几分?

  高阳陷落后,多尔衮继续南侵,在济南又杀13万人。历史仍在继续……

  究竟谁才是可以救世的历史巨人?当1644年,李自成如此偶然的攻入北京,兵部尚书为他开门,定国公为他开门,我们知道这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王朝也终于在这诸班的无奈之中落下帷幕。孙承宗,不是薛仁贵没有三箭定天山的实力与运气,更没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一样用自己的血肉,家族告诉了后来人,他就是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孙承宗简介:死不降清满门殉国的明朝忠烈老将
孙承宗(1563~1638)明末大臣、抗清将领。字稚绳,别号恺阳。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泰昌元年(1620)明熹宗即位后,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天启二年(1622),后金(清)进占广宁,明兵退至山海关,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寻命以阁臣掌部务,督理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承宗到职后,整顿营伍,严明将吏职守,禁馈遗,绝宴会,罢供帐,省参谒,以严肃军纪,振奋士气。又立东营,建水师,练火兵,改革马政,提高了关门守军的战斗力。又修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天启三年,他出巡宁远等地,切实地考察了关外数百里内的人情与地形,认为宁远地当险要,可守可屯,为“必据必争”之地,主张在此建城,练兵屯田,扼守关外。强调“失辽左,必不能守榆关;失觉华、宁远必不能守辽左。”他反对经略王在晋、总督王象乾等人在山海关八里铺筑重关划关而守的消极主张。在以辽人守辽...
· 一家五代150余人拍全家福(图)
四川凉山一高姓家族拍了一张150多人的全家福。记者昨日获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宽裕乡高姓家族拍了一张“史上最牛”的全家福,全家五代共150多人全部到齐来了一张集体大合照。600多年前迁入四川以来,当地高家人第一次集中拍了一张全家福,大家喜悦的心情无法抑制。150多人“全家福”五代人同照据了解,1月28日大年初三的当天,参加拍照的高姓家族有150多人,是由几十个家庭组成,五代人同照,年龄最大的是八十多岁的老人,最小的是出生不久的奶娃。拍摄地点不好找,虽然村里有不少外贴瓷砖的楼房,但因坝子太小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只好找到场坝。拍摄时组织不容易,人太多不好召集,几个人拉起嗓门喊了好一会儿才把人排好。只见镜头里的人头挤挤挨挨、密密。照完像,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德昌县宽裕乡铁厂村十社及周围的村社居住着数百人的“高”姓人,他们是同一祖先的后人。村民高启荣告诉记者:“我们这高姓人据族谱上记载,原来在江...
· 关于孙承宗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孙承宗的传奇典故
孙承宗,明末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一、外财不富苦穷人孙承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照理说读不起书。但孙承宗的父亲孙麒深知没文化就不能成才,就省吃俭用,哪怕从牙缝里抠也要供孙承宗上学读书。于是就送他到城西关学堂去念书。同学读书的儿童内都是官宦富家子弟,他们瞧不起孙承宗。恰巧有段时间班级里经常失窃,不是丢东西就是丢钱。这帮富家子弟就怀疑上了孙承宗。于是他们就去到先生那里“告状”。要求把孙承宗赶走。教书先生是个很有学问的宿儒。在他眼里,孙承宗虽说穿着破旧,生活贫寒,但聪明用功,品德优秀,便从心里十分喜爱,觉得孙承宗是可教之材,将来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富家子弟们“学舌”说孙承宗偷东西,老先生根本不信。他摇着头,笑嘻嘻地说“我敢担保,孙承宗决不会做那样的事。”一些学生不服气。老先生就出了个主意,说咱们试他一试。第二天清晨,老师拿了一锭银子放在教室门口...
· 严氏家族500余人同祭祖
昨日,来自全国各地共500余名严姓族人齐聚花果,参加严氏宗族清明节祭祖大典,共同祭奠祖先。昨日上午10时,位于张湾区花果街办二堰沟的严氏宗祠前已经聚集了很多严姓族人。本次活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明朝永乐十四年(1416年),严姓五兄弟从陕西华阴迁至十堰花果二堰村定居,后繁衍生息,逐渐人丁兴旺,成为花果一大姓,后来部分严姓子孙陆续迁居大川、房县等地。目前,仅花果街办严家湾,就有严姓人家120余户,约400人。为了感念先祖,展现十堰严氏宗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亲和力和凝聚力,严氏族人于昨日举行祭祖大典。得知家族要举行祭祖大典,一些远在湖南、福建、陕西等省的严姓族人也千里迢迢赶回了十堰。当天的仪式,共有500余名严姓族人参加。祭祖大典上,严氏后裔代表宣读了祭文、严氏祖训,族人们集体向严氏先祖鞠躬,并按照辈份依次排队进入严氏宗祠,焚香祷告,叩拜祖先。今生有吾,源于先祖;衣食无忧,不忘先祖。一位严姓长...
· 相传长孙氏的家族传承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家族和氏族中,但问题是如何区分彼此的身份和家族关系。于是,有一位聪明的智者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让每个家族都有一个独特的姓氏,以便辨别彼此的身份。长孙家族自古以来就以勇气和正直著称,是古代社会中备受尊敬的家族之一。长孙翰作为家族的继承人,从小受到了长辈们的良好教育和期望。他聪明机智,并深受家族文化和家族故事的熏陶。然而,长孙家族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敌对家族开始觊觎长孙家族的财产和势力。为了保护家族的传承和财产,长孙翰决心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首先,长孙翰深入研究了古代的法律和战略,并寻求了智者和谋士的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家族所面临的困境和威胁,并设计了一系列的对策。第一次,长孙翰通过威慑和谈判与敌对家族的首领进行了一次会面。他以公正和正义为基础,为家族争取了合理的利益,并制定了一份双方都满意的协议。这次会面为家族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第二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