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朱元璋夸张昶是清官,刘伯温却反对,张昶最后结局如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78
转发:0
评论:0
朱元璋夸张昶是清官,刘伯温却反对,张昶最后结局如何?,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朱元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朱元璋的一念之差

  元朝元顺帝在位后期,朱元璋在江南割据一方,建立吴国,自立为吴王——熟悉历史的朋友会知道,这个吴国,就是后来大明朝的前身。

  此时的元朝实力尚强,但如果让元朝军队同时对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所有敌对政权发动围剿,元朝明显力不从心——于是有了元朝朝廷派人招降、安抚反抗政权的首脑,反抗政权和元朝讨价还价的现象不断发生——比如张士诚,就曾经受到过元朝的册封。

image.png

  在元朝和各割据政权不断讨价还价的背景下,元朝户部尚书张昶被元顺帝派到吴国,会见朱元璋。朱元璋在和张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张昶是个人才,于是要求张昶留下,并委任张昶做官。

  朱元璋不知道,自己的一念之差,险些倾覆吴国,改变历史走向。

  张昶:以柔克刚

  放弃大元的高官,来做吴国这样割据政权的闲官。在当时天下局势还没明朗、鹿死谁手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张昶选择忠于吴国,无疑是很冒险也很吃亏的——因此如果换做别人,肯定会坚持不做朱元璋的官儿,或者采取不合作态度,来消极应付朱元璋。

  而张昶则不然。

  张昶对于朱元璋的册封全盘接受。并且,还积极奔走于吴国朝廷上下,为自己拓展、经营人脉,这些给人一种张昶准备全心全意在吴国做官的感觉。

  与此同时,张昶还给朱元璋提出不少意见,这些意见,概括来说,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立法方面。朱元璋和别的农民起义首领不同,诸如天完等政权,对制度建设和资源管理等方面,要么没有意识,要么不愿意去经营,而朱元璋在知识分子的建议下,意识到想取代元朝,就必须建立一个像样的政权,而建立像样的政权,完善法律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张昶因为有着在元朝做过尚书的履历,因此意见较为权威,张昶建议:如今乱世用重典,吴国的立法,应该以重刑为本,让天下人对吴王处于敬畏状态,这样,天下可平。

image.png

  另一方面是人生态度上。张昶劝谏朱元璋:如今元朝大势已去,其他的割据政权,也都处于衰落状态,天下迟早都是你的,何苦操劳于国事?不如看开些,人生短暂,及时享乐才是成功者取得成功后要做的事情。

  并且人格魅力上,张昶口碑也很好——最起码张昶的衣服,即便是穿破了,即便是朱元璋赐给他不少绸缎,让他做新衣服,他也坚持不换,坚持要保留朴素形象。

  有见识、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善于交际——对于外人来说,张昶宛如圣贤形象。

  其实,这是张昶的以柔克刚。

  张昶的末路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奸若忠。

  张昶的朴素行为,起初让朱元璋赞赏不已,而随着张昶给自己提出的一些意见,逐步让朱元璋对张昶的动机产生怀疑。朱元璋为了验证自己的怀疑,于是暗地找来刘伯温商量、探讨此事。

  刘伯温斟酌了片刻,告诉朱元璋:此人留不得。

  理由很简单:朴素是为了沽名钓誉,这个不提倡但也无可厚非,但是:

  劝说朱元璋用重刑治国,在天下处于割据状态,只会导致大量的百姓逃亡到元朝控制区,最终损耗吴国的人力资源,导致吴国处于不利状态;

  劝说朱元璋及时享乐——此时元朝虽然衰落,但实力并非一触即溃,一旦朱元璋陷入声色犬马的状态,上行下效,吴国上上下下都如此,最终,会导致吴国腐化到经不起元朝大军的几轮讨伐。

  朱元璋由此,对张昶采取了猜忌态度,最终,处决了张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昶
资料来源《后汉书.张奂传》《水经注》《书断》^《艺文类聚》七《初学记》五《古文苑》
· 张昶
东汉书法家、黄门侍郎张昶简介,张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张昶(?-206),字文舒。敦煌渊泉人(今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四道沟老城一带)人,名将张奂之子,张芝之弟,张猛之兄。官至黄门侍郎。东汉末年书法家,擅草书,有“亚圣”之誉。人物生平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末年大将张奂之子、书法家张芝季弟。为黄门侍郎。尤善章草,书类伯英,时人谓之亚圣。极工八分,又善隶。华岳庙两堂碑文昶造自书之,元帝又刊其二十余字。二书有重名,传于海内。个人作品其书有《西岳华山堂阙碑铭》传世(《后汉书·张奂传》、《水经注》、《书断》)。历史评价张华:“汉安平崔瑗子寔、弘农张芝弟昶并善书,而魏武亚焉。”后世影响张昶,敦煌渊泉人(今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四道沟老城一带)人,汉“草圣”张芝之季弟,官至黄门侍郎,善隶,书类其兄,时人称之“亚圣”。其父,张奂(104年—181年),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时期名将、...
· 张昶
元末明初政治家、户部尚书张昶简介,张昶是个怎么样的人?张昶,宛平(今属河北)人,元季官至户部尚书。元定理学为官学,以君臣大义代替华夷之辩。明初虽任参知政事,但“以元之旧臣,心常怏怏”,尝日:“吾仍思归故土也。”后私通北元,明太祖令都督府查问,昶书八字日:“身在江南,心思塞北。”遂被杀。②明人谓其“能于死生之际明焉,岂非忠于元者乎?”人物简介洪武年间《大明律》编纂与适用在法律方面使用轻典,还是使用重典,朱元璋虽然有一定的认识,在戎马倥惚之时,似乎还没有考虑制定为自己所用的法律。元朝户部尚书、宛平人张昶,因为“智识明敏,熟于前代典故”,被授予参知政事,在朱元璋草创国家制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他“劝上重刑法,破兼并之家,多陈厉民之术,欲上失人心,阴为元计”,被朱元璋发现破绽。后来都事杨宪从张昶卧榻偷出其“身在江南,心思塞北”的手书,因此将其诛杀。这个事件出现以后,朱元璋对于法律的制定更加关注,所以...
· 卢昶
北魏中书侍郎、镇西将军卢昶简介,卢昶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卢昶(456—510年),字叔达,小字师颜,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大臣、目录学家。青州刺史卢度世三子,秘书监卢渊弟。太和初年(477年),为太子舍人兼员外散骑常侍。景明初年(500年),拜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散骑常侍兼尚书,出为镇东将军、徐州刺史,拜太常卿、雍州刺史,进号镇西将军,加散骑常侍。卒于官,谥号为穆。人物生平卢昶(456—510),字叔达,小字师颜,范阳人,卢度世三子,卢渊弟。早岁以经史称誉。太和初年(477),官至太子舍人兼员外散骑常侍。景顺初(500)拜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后加镇东将军、徐州刺史,拜太常卿、雍州(今陕西西安西北)刺史,进号镇西将军,加散骑常侍。因出使齐国有辱魏国,被罢官。后乃复为征用,卒于官,谥号为穆,赠征北将军、冀州刺史,宽和矜恕,善于绥抚...
· 柯昶
柯昶公字汝明,谥号忠烈。生于公元893年南唐昭宗癸丑年五月初五日午时。同光元年登进士第,官拜银青光禄大夫、殿前侍御史、都押衙兵部尚书、防御使、上柱国、后补左军招讨使、除江州右毅指挥、第一部都团将知兵马使。敕玺书,敕牒与胡则同守江州,值宋太祖混一天下,开宝九年四月曹翰兵临江州,壮哉!公战败自刎。宋祖闵公忠义,敕赐金首、朝服,赠紫金光禄大夫,立庙祀之。命大学士窦仪作《旌忠祠记》,庐陵欧阳修公撰《二忠传》。公殁开宝九年四月初八日。敕葬柯乐源源头燕竹湾九龙窝,疑冢十二,壬丙兼子午向。有碑。原墓志尚存。娶何氏,诰封夫人。殁葬大泥坑大磊山脚,辛山乙向,有碑。子二:祖、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