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的景泰皇帝是个怎么样的人?明朝的悲情明君!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5
转发:0
评论:0
明朝的景泰皇帝是个怎么样的人?明朝的悲情明君!,明朝的景泰皇帝是个怎么样的人?明朝的悲情明君!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

  明朝的景泰皇帝是个怎么样的人?明朝的悲情明君!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起明朝的景泰皇帝朱祁钰,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或者很模糊,或者比较不好。这位存在感比较低的皇帝,在明代的历史上,是一个十足的悲情人物。

image.png

  其实,从治国理政的能力上看,他比明朝不少的皇帝都强的多,但是,无论是清代官修的正史《明史》还是现在的不少反映景泰帝生平的影视、文艺作品中,对这位皇帝都是极尽负面描述之能事。

  特别是,只要提到景泰皇帝和他哥哥明英宗朱祁镇之间的对比,以及二人之间关系的时候,狂踩景泰皇帝,同情明英宗,基本上已经成为主流的风气了。

  历史上的景泰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或者说,他真的就像《明史》和那些影视文艺作品里描述的那样坏吗?

image.png

  实际上,对于明朝而言,景泰皇帝是一个扭转乾坤的了不起的皇帝。景泰皇帝即位的时候,明朝正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明英宗宠幸宦官王振,胡作非为,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瓦剌的战争中,葬送了明朝中央几乎全部的精锐部队,而且本人还做了瓦剌的俘虏。

  朱祁钰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高举抗敌的旗帜,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抗击并打败了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但是,跟执政能力相比,景泰皇帝的致命问题在于,他的情商不太高,或者说对政治的厚黑性的理解不够深刻。他的一些想法过于的直接、简单、干脆,以至于得罪了一些不应该得罪的人。

  但在最为关键,最为要紧的问题上,他又下不了真正的狠心。景泰皇帝情商低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他对明英宗的态度。

image.png

  他坐稳了江山,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哥哥回来和他夺权,这很正常。但是,他阻拦明英宗回銮这件事的做法,过于的简单粗暴。景泰皇帝忘记了,他当时做皇帝还没有多久,朝廷上绝大多数的大臣,还是明英宗时期的大臣。景泰皇帝的性格弱点,恰恰就是他哥哥明英宗的优点。虽然明英宗治国、打仗、用人样样都坑爹,但是他情商很高。比如说,哪怕他险些葬送了明朝的江山,还是有无数的大臣愿意倾尽所有的去支持他。

  后来,明英宗回銮,景泰皇帝把他"关"进了南宫。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里,明英宗在南宫过的是暗无天日的日子,没得吃,没得喝,还需要嫔妃做针线活换吃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后来的历史就被改写了。实际上,明英宗在南宫活得非常滋润,心情很好,生了好几个孩子,不但如此,还串联了徐有贞、石亨等一大批支持他夺权的大臣,准备搞事。

  政治这个游戏的法则是,只有冠军,没有亚军,赢者通吃,输者就一个死字。景泰皇帝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贪恋权力,但又不想落下一个杀兄的骂名,

  居然还养着明英宗,这就等于给自己挖坑了。景泰皇帝情商低的第二个表现在于,他不太会搞群众关系。他在位八年,但在他的儿子去世,自己病了之后,满朝廷的大臣,绝大多数都站在明英宗或者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一边,要求他把权力还给明英宗父子。

  一个做了八年皇帝的人,居然在朝堂上没一个有实权的大臣站在自己这边,景泰皇帝不善于搞群众关系的一个实例,就是他想换掉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太子的时候。他怕大臣不支持自己,想到的办法居然是,用银子贿赂大臣。

  中国古代的皇帝,靠贿赂大臣来让大臣支持自己的想法,应该除了景泰皇帝,没有第二个了。

  景泰皇帝情商低的第三个表现在于,对于反对他的人,他采取的办法,就是粗暴的弹压。

  政治这个东西,最高明的解决方式是妥协,但景泰皇帝在大多数问题上的态度都是我说得对,你们必须听我的。对反对自己的人,他是从来不手软。而且,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谁惹了他他会牢牢记在心里,今天不收拾,早晚有一天也会收拾。在要求景泰帝复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的大臣里,有一个人叫廖庄。当时他的职务是南京大理寺卿。

image.png

  因为他工作单位不在北京,官职又比较小,所以处罚那些大臣的时候,就把廖庄给漏掉了。但景泰皇帝却一直记着廖庄这个名字。一年之后,廖庄的母亲去世,要回老家丁忧,就到京城述职。

  在朝见景泰皇帝的时候,景泰皇帝回忆起来,廖庄曾经顶撞过自己,还没有处罚他,于是,景泰皇帝下令把廖庄痛打八十廷仗,让他也不用回家守孝了,直接把他发配到边关农场改造去了。

  景泰皇帝这种睚眦必较的性格,与明英宗"宽厚博大"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的嘉靖皇帝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嘉靖是明代一个绕不过去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5年,仅次于他的孙子万历。在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就革除先朝蠢政,使朝政为之一新。嘉靖的资质被认为是非凡的。他爱学习,好动脑,博览群书,联对敏捷。稍懂事时,就参加王府的一切例行仪式和典礼,还被带到北京的皇宫和朝廷去,熟悉了宫廷仪式和典礼的规矩。他是过早成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熏陶,使他逐渐养成了自我感觉良好、旁若无人、自命不凡的习性。网络配图他的父亲1519年7月去世后,年仅13岁的他,就接手管理王府,表现出了极高的管理才能。他15岁进京登皇帝位时,其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已初具雏形。他的治国方略就是在这种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得到几个所信赖的大臣的帮助而逐渐形成的。嘉靖皇帝的治国方略,可以从他一生的作为中梳理出以下几条:用老臣,明孝纲,除旧弊,振朝堂等。他的治国方略,是采纳解一贯条陈“十事”的结果,嘉靖本人也是身体力行的。正是这一治国方略才使得他年纪轻轻就站稳...
· 明朝国号:明朝朝的正式国号是“明”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各地先后拥立明朝宗室建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别称南明或后明,清人称之为伪明,奉大明正朔的郑芝龙在东南沿海建立了明郑势力,后其子郑成功及其孙郑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又称为明郑时期。
· 明朝的万历皇帝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呢?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大明每年农税二百万两白银,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万历天子每年都要免除大量的农税并赈灾,他先是下令赈灾款从内库出,然后就是战争特别费从内库出,接着是修河治水钱也要内库出,还有军屯歉收也要内库补助等。为了应付各种开支,万历就挖空心思地挣钱。他除去收了近三百万两海税银和上千万两的工商盐茶银以处,还下令开放书局给内库挣银子,只要能卖出去的书一律刊印,或者只要肯交钱就给你印。所以这个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王朝时期书籍刊印得最多的时代,闻香教教主徐鸿儒的经书都是皇家书局刊印的,闻香教的作乱宣传单也是皇家书局印的--就因为徐鸿儒付钱了……北京的路人穿的衣服也是五颜六色,这一切也是为了税收上的考虑。曾经有言官痛心疾首地谈到大明的百姓穿的比官员还漂亮,更有人开始穿明黄色的衣料了。文臣要皇帝整肃朝纲,不许百姓僭越,一开始万历也曾犹豫过,但收绢税和花布税的太监问他:"如果不许小民穿绫罗绸缎,那万岁爷找谁收税去呢?"最...
· 瓦剌人送给明朝一个阴谋:让景泰皇帝措手不及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中前期的一场大。在这次事变中,数十万大军伤亡殆尽,就连御驾亲征的皇帝朱祁镇本人都被蒙古瓦剌部俘虏,在瓦剌军中滞留了整整一年才重新回到京城。在这一年中,为了抗击瓦剌,明朝的大臣们早已推举了朱祁镇之弟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皇帝。所以,等到朱祁镇回来时,他已只能挂一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头衔。朱祁钰生怕哥哥归国后会危及自己的皇位,对他态度冷淡,只派了一辆车、两匹马去迎接朱祁镇,并很快将他在南宫之中。南宫这地方本就荒凉,朱祁钰还变本加厉,派人拆除了其中的许多设施,甚至砍光了四周的树木,并勒令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南宫,即使给朱祁镇送饭也只能从一个小小的墙洞中送进去,彻底切断了南宫与外界的沟通渠道。网络配图朱祁钰对朱祁镇确实苛刻,甚至显得有些无情,因此,很多人心里恐怕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朱祁钰这么不想朱祁镇回来,干嘛不直接杀了他呢?这事解释起来其实也很容易,假如真想暗杀朱祁镇,那么,就肯...
· 占城和明朝的关系怎么样?占城和明朝有着怎样的来往
《明史》记载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明史》的这段记载突出了占城在此次航行的重要地位,无独有偶,郑和在第七次出使西洋之前,曾停泊在福建长乐,等待顺风时便起航。在此期间,郑和写下了《天妃灵应之记》并立碑于长乐南山宫殿中,碑文也是把占城国放在了其航程的第一站,碑文曰: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由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直逾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抵于西域忽鲁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郑和的翻译官——马欢,浙江会稽人,字宗道,自号会稽山樵,回族,因通晓阿拉伯语,担任“通事”(翻译官)一职,曾三次跟随郑和远航,他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