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萧望之为什么会自杀?他的死跟汉元帝有什么关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1
转发:0
评论:0
萧望之为什么会自杀?他的死跟汉元帝有什么关系,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听闻萧望之自杀,汉元帝这才知道,自己的决定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听闻萧望之自杀,汉元帝这才知道,自己的决定“玩”死了老师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老师不好当,被顽劣学生气的事,不仅当下有,古代也有。但无论古今,老师被自己的学生活活“玩”死的,却是少之又少。不过,少不等于没有,西汉名臣萧望之就是被自己的乖学生汉元帝给活活玩死的。

  萧望之是山东兰陵人,博学多才,精通儒学,很有名望。当时,霍光秉政,因此丙吉便向霍光推荐了萧望之。萧望之也由此开启了官宦生涯。

  萧望之为官能坚持儒家思想原则,对权臣霍光飞扬跋扈的做法颇为不满,甚至还曾当面批评霍光无“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所以不受霍光重用。跟霍光混了三年,与他同期被推荐的王仲翁都已当了光禄大夫、给事中,而萧望之仍然只是一个看守小苑东门的看门人,不得升迁。

  霍光死后,萧望之的官运这才得以亨通。地节三年一年间,萧望之“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霍氏谋反伏诛,萧望之更得汉宣帝重用,多次被当作重点考察对象,派往地方历练。神爵三年,萧望之当上御史大夫,位居三公,可谓位高权重。

1564543316608475.png

  按正常逻辑和西汉任命官员的惯例,当了御史大夫之后,萧望之下一步就希望担任丞相了。但遗憾的是,就在这时,萧望之却干了两件蠢事,彻底把自己的上升道路给断了。

  其一、大司农耿寿昌上奏书提议设常平仓,得到汉宣帝的赞同,“善之”,而萧望之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其二、丞相丙吉年老,汉宣帝十分敬重他,而萧望之却上书批评丙吉才不堪任、尸位素餐,说:“百姓或乏困,盗贼未止,二千石多才下不任职。三公非其人,则三光为之不明,今首岁日月少光,咎在臣等。”

  关于该不该设常平仓的问题,皇帝赞同,萧望之反对, 说明他与皇帝的政见不合。这种情况下,除非汉宣帝脑子进水了,否则他怎么可能任命一个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人来当丞相?

  而萧望之批评丙吉这事,办得既缺乏政治眼光也不够厚道。丙吉虽老,但德高望重,是汉宣帝树立起来的一方面旗帜,汉宣帝让丙吉当丞相,看重得不是才能而是名望。而萧望之却以缺乏才能去批评丙吉,这就缺乏政治眼光了;再者,当初萧望之能够进入官场,还是丙吉推荐的,现在萧望之反过来批评丙吉,也有失厚道。

  总之,萧望之干了这两件事,惹得汉宣帝很不高兴,所以被免去御史大夫之职,被任命为太子太傅,成为太子刘奭的老师。在太子老师的任上,萧望之一当就当了好几年,直到汉宣帝去世。

  公元前49年,汉宣帝病重,任命外戚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周堪为光禄大夫,受遗诏辅政。之后,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

  因为萧望之和周堪是汉元帝的老师,所以很受尊重,屡次在闲暇时入见天子,讨论治国方略。此外,萧望之还推荐宗室成员刘更生为给事中,同侍中金敞一起,辅助汉元帝处理政务。于是,萧望之、周堪、刘更生、金敞四人便在汉元帝周围形成了一个政治小团体,左右着,甚至是操控着汉元帝。

image.png

  这样问题就来了,史高也是顾命大臣,萧望之等这么搞,岂不是把史高排挤在权力中心之外?史高肯定很生气、很不高兴,于是便与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勾搭上了。

  弘恭、石显是宦官,汉元帝即位后,天真地认为他们“久典枢机,明习文法”,而且是太监,没有外党,可放心让他们参与政治。

  于是,在汉元帝身边就形成了两个政治集团,一个是以萧望之为首的士大夫集团,一个是以石显、史高为首的宦官与外戚集团。这两个集团彼此争权夺利,水火不容,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在所难免。

  公元前47年,萧望之等首先发难,上书汉元帝请求剥夺石显、弘恭等宦官染指国家机要中书之权,但汉元帝却犹豫不决。

  石显等挨了一记闷棍,便联名萧望之等结党营私,离间汉元帝与外戚许家、史家的关系,欲专擅权势,把持朝政。石显与弘恭最后说:萧望之等“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者召致廷尉。”

  “请谒者召致廷尉”是要把萧望之等打入牢狱的意思,但可笑的是,汉元帝居然不知道,他以为,“请谒者召致廷尉”只是让萧望之等人去廷尉府喝喝茶,顺便接受一下调查就没事了。

  于是,汉元帝答应了石显等人的要求,将萧望之一干人“召致廷尉”。不久,汉元帝想要召见周堪、刘更生,这才知道萧望之、周堪、刘更生都已被自己打入牢狱,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赶紧准备叫人把他们都放出来。

  这时,史高给汉元帝出主意:“上新即位,未以德化闻于天下,而先验师傅。即下九卿、大夫狱,宜因决免。”不知所措而又六神无主的汉元帝听从了史高的意见,把周堪、刘更生免为平民,萧望之虽然被无罪释放,却也失去了前将军、光禄勋的印信。

  也就是说,这一回合,由于汉元帝的无知,萧望之等输得很惨。不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萧望之等相信,虽然之前 “吐血数升”,但只要自己不死,就还有扳回来的希望。

  果然,汉元帝不久后便复征周堪、刘更生,欲以为谏大夫;赐萧望之爵关内侯,准备任命他为丞相。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萧望之的儿子却上书汉元帝,替父亲在之前无辜蒙受牢狱之灾申冤。

image.png

  这真是正想睡觉就有人送来了枕头,找都没办法找到这么好的机会。石显等马上指使相关审理部门给汉元帝上书说:萧望之的案子罪证确凿,没有诬告之事,如今萧望之竟然自称无辜,教唆儿子重新提起申诉,有失大臣体统,对陛下很不恭敬,请允许逮捕他。

  弘恭、石显等也从旁怂恿汉元帝应该批准逮捕萧望之,说:“望之前为将军辅政,欲排退许、史,专权擅朝。幸得不坐,复赐爵邑,与闻政事,不悔过服罪,深怀怨望,教子上书,归非于上,自以托师傅,怀终不坐。非颇诎望之于牢狱,塞其怏怏心,则圣朝亡以施恩厚。”

  石显等人之所以一心怂恿汉元帝应该逮捕萧望之,是因为他们清楚,萧望之有名望,有气节,很清高,肯定无法承受被逮捕的屈辱。然而,无知的汉元帝竟然无法了解当了自己多年老师的秉性,再次落入石显等人的圈套,批准逮捕萧望之。

  萧望之收到自己学生亲手签署的逮捕令,不禁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于是饮鸩自杀。

  听闻萧望之自杀,汉元帝这才知道,自己的决定“玩”死了老师,悲痛欲绝,嚎啕痛哭。不可思议的是,汉元帝哭过之后,对石显等只是谴责了一番,竟没有任何惩罚的举动。

1564543306724339.png

  常言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但历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让我们遇见未来这么简单,读到深处的人一定明白,读史只不过让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动性去创造未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高晓松的歌词里,我们除了体验了一把文艺情结,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情怀。诗歌为我们缔造了一个精神的乌托邦,而史哲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实,我们不仅要活在现在,更要活在未来。跟着这些经典,遵循着历史的足迹,一点点掀开面纱,还原真实的场景,感受时光的流逝,追逐着哲人的思想,一点点探究人类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萧望之为何要处死赵广汉萧望之生平传记
萧望之为何要处死赵广汉赵广汉,有着“古代十大清官之一”的美称,可是却做了政治的,被萧望之和丞相魏相联合参奏,后来被皇帝赐死。萧望之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那么他为什么会和别人合作,整死一个千古清官呢?这要从赵广汉说起。赵广汉初任京兆尹的时候,京城帝都非常混乱,当时的帝都豪绅贵族很多,纨绔子弟目无法纪者居多,京都治安很难管理。赵广汉初一上任就得罪了当时最大的权贵霍光,霍光当时为三朝元老,地位尊重,位高权重,连皇帝都要让他三分。赵广汉对于京城的治理非常有心得,将京城治理的非常好,所以深的皇帝的信任。霍光虽然权势彪炳,但是也不敢在明面里和皇帝过不去,再加上赵广汉在京城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霍光死后,他的家族就倒了一半,赵广汉也开始对霍光的后人下手,后来被霍光的女儿,当时的皇后所怨恨,这才有所收敛。赵广汉在皇帝的面前更加的受到重用和信任,导致他的信心也变得更加的膨胀,有点目中无人的意思。赵广汉在一次...
· 萧何的威望那么高,为什么会没人拥护他?
明明萧何的威望比刘邦更高,为什么众人没有拥护他,却拥护刘邦?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在刘邦还没有带领沛县百姓起义以前,只是一个小亭长而已,真要说起沛县当中威望最高的人,当属萧何无疑。萧何的文化水平以及人缘,都不知道比刘邦好几百倍,沛县当中所有的集体活动都是由他牵头,更是由他主持的。当地的百姓们也已经习惯了听他的号令,当时替吕太公接风洗尘时,就是由他牵头主持的。既然萧何在整体方面比刘邦的胜算更大,为什么在起义的时候却没有拥护他,反而拥护刘邦这个毫无背景的混混当领头人呢?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看看具体过程如何。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沛县的县令交代了一项任务给他,让他押送一批囚徒去修皇陵。刘邦乖乖的接下任务,押送这些囚徒出发,可是在他还没到达半路的时候,这些囚徒就已经跑了大半了,虽然不是他放走的,但是他也已经犯了大错了。在不得已之下,他只好直接把囚徒也放走了,眼看着沛县已经回不去了,...
· 萧望之萧何是什么关系萧望之死后墓在哪里
萧望之萧何萧望之,西汉时期的著名大臣,出自兰陵萧氏。萧何,西汉著名的开国功臣,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后来受封为丞相。这两人都是西汉人,都是萧姓后人,至于这两人的关系,现在通用的说法就是,萧望之是萧何的第七代后人。萧何死后,留下了三个儿子,分别为萧禄、萧同、萧延,后来只有萧延的后代人丁兴旺,萧望之就是萧延一脉的后代。萧延在萧何死后,被封为赞定侯,萧延死后留下四个儿子,萧望之是最小的儿子萧彪的后代。萧彪只留下一个儿子萧章,萧章四十岁就死去,只留下了一个儿子萧皓,到了萧皓这一代,萧氏的为官之路就断绝了,萧氏族人后来就以田为业,成为了一方乡绅。萧皓死后也只留下了一个儿子萧仰,就是萧望之的父亲,萧望之也是萧仰的唯一一个儿子。萧望之是萧氏真正的三代单传之子,从小受到了数不尽的关爱。萧何的后代到了萧望之的爷爷那一辈,已经开始有了一点的没落,萧何的时代早已过去,萧氏在朝廷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他的爷...
· 甄英莲为什么会?跟甄士隐有什么关系?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甄士隐终归是还是被赖头和尚这最为恶毒的谶语吓唬住了吧。只是他意欲细问,那一僧一道,转眼就不见了踪影。他也就只能一个人痴想。想些什么呢?首先,他的耳边当是不断回响着赖头和尚那哭诉的话语:“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其次,他的心底,当是追忆着早已忘记大半的梦境。同样是一僧一道,现实与虚幻一结合,甄士隐又怎不怀疑这是上天为他透露出的天机呢?只是,他甄士隐在那十里街众人心目中乃是神仙一流的人品,他又怎么会轻易地在众目睽睽之下去遗弃自己的女儿呢?更何况,年过半百的他,也只有此女,内心虽有不足,也是聊胜于无。但,甄士隐又非真的神仙,他的内心也有痛苦,有着不知足,他的散淡只不过是命中无子的沉沦罢了。因此,在其梦境之中,他也就殷切祈求那一僧一道为他指点一二,以助他脱离成论之苦。甄士隐没有真的修为,那一僧一道走后,他的恐惧必然会一直埋在心底,内心并可...
· 这个成语跟荀有什么关系
荀(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荀加入曹操集团的时间很早,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荀仅二十九岁。对于荀的突然到来,曹操喜出望外。当面说道:“先生就是我曹操的张良呀!”此后,无论是曹操集团草创时期最为凶险的兖州争夺战,还是发展壮大时的官渡之战,都能看到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曾经上过两份奏章,对荀的功绩大家称赞,委以侍中守中书令的重任,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荀的儿子。这一切都似乎表明,荀在曹操的身边如鱼得水,得到了曹操极大的信任,其政治前景一片光明。而后来发生的事实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曹操自任丞相,独揽朝政大权。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上书汉献帝,建议恢复古代的五等爵制,同时建言曹操进爵为魏公,加九锡,享有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