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安世明明没有什么功绩却可以位极人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9
转发:0
评论:0
张安世明明没有什么功绩却可以位极人臣?,张安世:资历够了,不需要政绩也可以位极人臣。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

  张安世:资历够了,不需要政绩也可以位极人臣。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古代,尤其是讲究门第出身的隋唐以前,官员的儿子大都能继续做官。这倒不难理解,毕竟做官是个技术活,官N代们继续做官,处理起政务来更容易上手,也更能让皇帝感到舒服。

  而且,皇帝也喜欢用封赏功臣儿孙的方式笼络人心,生在了官宦之家,有时候不想当官都不行。

  酷吏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就是这样一个不需要怎么自我奋斗就能位极人臣的太平官。

  当然了,就像清官的儿子不一定是清官一样,酷吏的儿子也不一定是酷吏——至少张安世不是。

image.png

  富贵之前,无论第一代文化水平如何,后代们往往都能接受较好的教育。张安世就因为读书多学问好,得以在武帝的秘书处做文书工作。这种职位,对于普通官员来说,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兢兢业业地去做,而对于靠父祖荫庇得授官职的人来说,实际上却可以当作一个虚衔,并不一定真的要去做的。

  可是,这张安世却是个做事极认真的人,不仅每天按时上下班点卯干活,而且遇到手头的活儿多了,还会主动加班,以至于五天一次的“休沐”也很少休——别人回家洗澡,他继续在办公室里埋头干活。

  对于官宦子弟来说,这一点非常的难得。

  这世上最可怕就是,人家不仅出身好,起点高,还比你努力。更可怕的是,人家还非常的聪明。

  张安世第一次以自己的才能获得武帝的赏识,是因为一次丢书事件。

  一次,武帝行幸河东,路上丢了三箱书,因为书实在是太多了,只知道少了三箱,不知道少的到底是些什么书。

  武帝让尚书上报丢失的书单,尚书一下子抓了瞎。

  正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张安世举手说:“我知道。”说完提起笔,刷刷刷,不一会儿一份书单就列了出来。

  众人将信将疑地把书单呈递上去,武帝看了也是将信将疑。

  过了几天,丢的书被找了回来,众人拿着张安世列出来的书单一一比对,发现竟然一本不差!

image.png

  武帝大为惊奇,立刻升任张安世做了做了自己的办公厅主任——尚书令,不久又升迁其为光禄大夫,掌顾问应对。

  武帝死后,昭帝继位,大将军霍光执掌了大权。

  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朝中大臣如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相继被诛杀,武帝旧臣老的老、杀的杀、退休的退休,其他的大都无法得到霍光信任。可是,新掌大权的霍光又不得不靠武帝旧臣撑门面,一来增加一下自己的合法性,二来拉拢一下天下人心,所以,选择一个威信高、老成持重又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与自己做搭档,就成了当务之急。

  找来找去,霍光看中了张安世。

  张安世出身名门,做事低调,名声极好,德高望重,人畜无害,确是不二之选。于是,霍光将张安世由光禄大夫提升为光禄勋,进而晋封为富平侯,做了自己的陪衬。

  第二年,昭帝驾崩,霍光又以自己和张安世的名义,一起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这刘贺,就是墓葬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海昏侯。

  刘贺做了二十多天皇帝,不合霍光的心意,于是霍光又与张安世一起废掉了刘贺,迎立皇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名义上是一起废立,实际上自然是霍光说了算。

  张安世小心谨慎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他曾经举荐过某人,那人得到任命后到张府致谢,张安世竟然大为震怒,从此不与那人再有往来。有人找他请求举荐,他当面说的是:“你的功劳皇帝都知道,只要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何必这么在乎职位高低呢?更何况,哪有这么自己要求升职的呢?”可是,过不几天,此人便获得了升迁。

  这么做,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惟恐被人诟病,落手把柄,免得像自己的父亲张汤那样不得好死。

  那么,张安世只是一个应声虫,霍光说啥就是啥的没主意的人吗?当然也不是——胸中有丘壑,这也是霍光之所以选择他作为自己的帮衬的原因所在。

  具体表现就是,每次军国大事,他都会参与其中,意见常常被采纳,但是,一旦定下大计,他又立刻赶在政策出台之前称病在家。等到诏令出台,他又会派人去丞相府里询问打听,装作事先不知底细的样子。所以,朝臣大都不知道很多军国大事都有他的参与,还以为他只是个没什么主意的木偶呢。甚至有人当面批评他身居高位,不仅对皇帝无所裨益,在人才举荐上也无所建树,纯属尸位素餐。对此,他也只是一笑了之,并不辩解。

  这种谨慎,与父亲张汤的影响不无关系。在重口供轻证据的当时,跟着父亲看惯了什么叫做祸从口出,看惯了什么叫做落人把柄人头不保,要想苟活性命与盛世,恐怕就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了。

image.png

  与父亲明里与人为善暗里整人不断不同的是,张安世虽然明里不预政事不举人才,暗里却无论是在国家大事上还是人才举荐上都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对于他人的过失,他也是能遮掩就遮掩,因此,在口碑上,他也比自己的父亲更好。

  比如,有郞官酒后在大殿上尿尿,主事者将其后告到张安世这里,张安世说:“你怎么知道那是尿呢?你看到他尿了吗?你怎么知道那摊东西不是谁泼的水呢?再者说了,因为这么点小事给他定个罪,毁了他的一生,太残忍了吧?”

  做人低调、隐人过失、奖掖人才、老成持重,不贪功、不图名,在官场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以为张安世一生宦海沉浮始终屹立不倒靠的就只是这些吗?

  当然不是。

  如果只靠这些,早就死翘翘了。

  上面这些优秀品质只是张安世一生官场平安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他最大的护身符不在他自己这里,而在他哥哥那里。

  张安世的哥哥名叫张贺,曾经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儿子太子刘据的宠臣。刘据被人诬陷谋反,后来被杀,张贺也受到了牵连。原本论律该斩,但考虑到是功臣张汤的后人,死罪被免,活罪没饶,施了宫刑。

  宫刑后的张贺成了宦官,被任命为掖庭令,主管后宫女工等事。

  当时,掖庭养着个孩子,是被杀的戾太子刘据的孙子,也就是武帝的曾孙,名叫刘询。由于是废太子之后,刘询很不受人待见,没人把他当回事儿,对待他的态度也很不好。

  张贺是刘询爷爷的旧臣,而且始终认为刘据谋反是为人所迫,对刘询自然多了一分亲近,加之刘询当时还只是个几岁大的孩子,所以对刘询一直关爱有加。不仅管吃管穿,等刘询长大一点,还教他读书识字,等到刘谒到了娶妻的年纪,更是拿出自己的家财作为聘礼,帮刘询讨了个老婆。

  因为这层关系,张贺在刘询眼里,那就是自己家人一般。

  谁能想到,原本谁都不待见的废太子的孙子,有一天竟然当上了皇帝呢?

  苦出身的刘询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可是,等他当上皇帝的时候,张贺已经死了。而且,在被施宫刑之前,张贺也没来得及留下后代。

  但恩是要报的,既然哥哥不在了,那就报到弟弟身上好了。况且,弟弟还是迎立自己的功臣。

  就这样,终宣帝之世,张安世及其后人一直深受宠信,宣帝之后,张氏一门仍然“保国持宠”,连绵不绝,所谓汉兴以来“未有若富平侯者”也。

  《红楼梦》正册关于巧姐的判词写的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巧姐他妈王熙凤偶然间接济了刘姥姥,结果,多年以后,贾家破败,巧姐被卖入娼门,刘姥姥知恩图报,倾家荡产将巧姐赎了出来。

  张贺当初抚养刘询之时,肯定从未想过有一天刘询能够成为皇帝,能够给自家带来富贵——单纯地做个好人,自然会有好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安世:位极人臣却低调内敛,一生圆满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西汉名臣张安世,位极人臣却低调内敛,一生圆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酷吏之名,绝少不了汉武帝的得力干将张汤。许是为人太过苛刻,最终含冤而逝,留下两个儿子张安世和张贺。两人虽是一母同胞,人生走向却南辕北辙。张贺牵涉到废太子刘据之事,其咎难辞,被施以腐刑入宫担任了内务总管。而张安世则比较幸运,老爹张汤含冤而逝,生前曾为汉武帝出生入死,手段虽然激烈了些,但到底是一心为汉朝,为了皇帝,未曾中饱私囊半分。汉武帝心生愧疚,于是便将这份不忍补偿到了张安世的身上。好在张安世虽然是因父荫谋得了官职,但内里并不是一个绣花枕头。他少年聪慧,不分昼夜的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有一次汉武帝外出巡幸,带着的三箱子书不慎丢失,皇帝十分郁闷,随侍左右的张安世看皇帝愁眉不展,于是跟他讲,没什么大不了的,书里的东西都已经刻在他脑海里了,立即便能全都默写出来。汉武帝一开始还将信将疑,但总归也没有别的办法,便...
· 明明大夫可以明明治愈为什么刘邦却选择放弃治疗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放弃治疗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对于普通人来说,得病就要治疗,哪怕是癌症晚期,也想活一天是一天,毕竟人都有求生欲。寻常人如此,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来说,更是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这种情况历史上并不少见。然而,汉高祖刘邦却显得相当特别,晚年身患重病,大夫明明能够治愈,却被他拒绝了。公元前195年,班师回朝的刘邦旧伤复发,病情严重卧床不起。原来,楚汉之战时刘邦曾经受过箭伤,在平定英布之乱时受伤处又中了一箭。吕后请来长安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一番询问查探之后,刘邦问病情如何,大夫说:虽然严重,但是可以治愈。《史记》有记载,“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按理说,这是一件大消息,任何人听到自己的病能够治好都会开心,可是刘邦却非常生气,把大夫大骂了一顿,“我一介平民,拿着三尺宝剑就能得到天下,这是天意。既然我的命是上天安排的,就算神医扁鹊来了也没用。”于是赏给大...
· 三国最大赢家周瑜:明明可以靠脸却拼才华
世人知道周瑜,多是《三国演义》中那个心胸狭隘,在诸葛亮这朵红花下的绿叶。然而须知,周瑜才是三国乱世中真正的人生赢家。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很多人不屑周瑜,那是因为我们被《三国演义》给骗了啊!三国演义里写的是什么,周瑜打黄盖,刁难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活生生气死。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确实没什么好称赞的,但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真相的眼睛。网络配图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大帅哥。史书上说,周瑜“长壮有姿貌”,当时吴中地区有两个帅哥,一个是孙策,孙权的哥哥,一个就是周瑜,东汉末年人们习惯用“郎”来称呼年轻英俊的男子,大家都称他们两个为孙郎,周郎。可见他们二人是帅的人尽皆知的。不仅别人觉得他们帅,他们自己也这么觉得。《江表传》就记载过说“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是说孙策有一次跟周瑜开玩笑说,虽然乔公的女儿流离失所,但是能有我们二人为...
· 周瑜竟是三国最大赢家!明明可以靠脸却拼才华
世人知道周瑜,多是《三国演义》中那个心胸狭隘,在诸葛亮这朵红花下的绿叶。然而须知,周瑜才是三国乱世中真正的人生赢家。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很多人不屑周瑜,那是因为我们被《三国演义》给骗了啊!三国演义里写的是什么,周瑜打黄盖,刁难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活生生气死。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确实没什么好称赞的,但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真相的眼睛。网络配图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大帅哥。史书上说,周瑜“长壮有姿貌”,当时吴中地区有两个帅哥,一个是孙策,孙权的哥哥,一个就是周瑜,东汉末年人们习惯用“郎”来称呼年轻英俊的男子,大家都称他们两个为孙郎,周郎。可见他们二人是帅的人尽皆知的。不仅别人觉得他们帅,他们自己也这么觉得。《江表传》就记载过说“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是说孙策有一次跟周瑜开玩笑说,虽然乔公的女儿流离失所,但是能有我们二人为...
· 周瑜竟是三国最大赢家!明明可以靠脸却拼才华
世人知道周瑜,多是《三国演义》中那个心胸狭隘,在诸葛亮这朵红花下的绿叶。然而须知,周瑜才是三国乱世中真正的人生赢家。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很多人不屑周瑜,那是因为我们被《三国演义》给骗了啊!三国演义里写的是什么,周瑜打黄盖,刁难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活生生气死。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确实没什么好称赞的,但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真相的眼睛。网络配图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大帅哥。史书上说,周瑜“长壮有姿貌”,当时吴中地区有两个帅哥,一个是孙策,孙权的哥哥,一个就是周瑜,东汉末年人们习惯用“郎”来称呼年轻英俊的男子,大家都称他们两个为孙郎,周郎。可见他们二人是帅的人尽皆知的。不仅别人觉得他们帅,他们自己也这么觉得。《江表传》就记载过说“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是说孙策有一次跟周瑜开玩笑说,虽然乔公的女儿流离失所,但是能有我们二人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