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承乾已经当上大唐太子,为什么还要冒险谋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4
转发:0
评论:0
李承乾已经当上大唐太子,为什么还要冒险谋反?,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承乾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太宗历来为史学家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承乾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太宗历来为史学家们奉为圣明之君,他励精图治,文韬武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然而他的儿子们似乎没有遗传到他的良好基因,诸子多有不善,尤其是其长子李承乾。他年少聪敏,深得太宗喜爱,八岁时即被立为太子,却在17年后,因谋反被废,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那么,本已是太子的李承乾,为何要冒险谋反呢?

image.png

  关于李承乾被废的原因,历代史学家早有研究。《旧唐书》中说"承乾之愚,圣父不能移也。"指出李承乾悲剧的原因是其个人的愚笨和顽固不化所造成的,后来大多数人也都接受这一观点,认为李承乾的谋反被废,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英国学者霍华德·韦克斯勒却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国的朝廷官员来说,承乾的行为显得在某些方面不正常和有失体统;他可能是精神失常。"然而这些看法都有失偏颇,导致李承乾个人悲剧的原因,除了唐太宗对其教育上的失误外,主要原因还是其在贞观初年党争中的失败。

  实际上,李承乾并非愚笨之人,相反的,他"时年八岁,性聪敏,太宗甚爱之。"唐太宗评价他"中山王承乾,地居嫡长, 丰姿峻嶷, 仁孝纯深, 业履昭茂, 早闻睿哲……可立承乾为皇太子。"李承乾身为嫡长子,又兼有诸多优良品德,很得太宗喜爱,很早便被立为太子,唐太宗又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培养和教育。

image.png

  首先,是为他选拔名师,贞观四年(630年)七月,选拔了前朝名臣李刚任太子少师,御史大夫萧瑀为太子少傅,又选了名儒孔颖达为太子右庶子,而李承乾对他的老师们也是敬重有加,师徒之间相处甚欢。其次,是对其政治能力的培养,贞观四年(630年)五月,李承乾十二岁时,唐太宗下诏:"自今讼者,有经尚书省判不服,听于东宫上启,委太子裁决。若仍不服,然后闻奏。"即让李承乾开始听讼,有意培养他的行政能力,而李承乾的表现也让唐太宗很满意,直到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李渊去世时,唐太宗对这位太子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这一时期李承乾也有过失之处,他年纪渐长,贪玩的本性开始暴露,"好声色,漫游无度",然而太宗认为却是无伤大雅,是可以通过教育改正的。

  然而,从贞观十年(636年)开始,太宗对李承乾的态度开始有了变化,太子承乾本身患有足疾,行走艰难,当时的魏王李泰声誉鹊起,太宗开始宠爱起李泰,李泰凭借太宗的宠信和自身优势,"潜怀夺嫡之计,折节下士以求声誉",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此时的李承乾和太宗关系也开始恶化,太宗对他的猜忌也越来越深。

  这样的变化与李承乾的性格表现和太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李承乾由于跛脚,行动不便,本身性格就比较自卑,太宗对李泰的宠爱,以及杀害了他所宠爱的太常乐童称心等做法,无疑对李承乾造成了影响。

  太宗对李承乾的教育方式大多以批评为主,对他的成绩却多有忽略,甚至给他选拔的辅臣也都是敢于"犯言直谏"型的,太宗为了鼓励他们劝谏,对于劝谏的大臣也都是有谏必赏,长期得不到肯定,对于李承乾的心理影响可想而知,以致他的行为越加乖戾,到后来对于敢于提出尖锐意见的功臣,"往往遣人阴图害之"。

image.png

  随着魏王李泰的日益得宠和势力的扩张,为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李承乾坐不住了,开始和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人密谋攻打西宫。

  贞观十七年(643年),齐王李祐在齐州起兵造反,李承乾对他的卫士纥干承基说:"我东宫的西墙,离大内只有二十步远,齐王怎么能比呢? "随后,纥干承基因齐王叛乱收到牵连,被捕入狱时,告发了此事,李承乾因此被贬为百姓,流放黔州,后于贞观十九年去世,死后太宗为他停止朝会,并以国公之礼葬之。

  李承乾本想以军事政变的形式,除掉自己的竞争对手李泰,没想到事情泄露,自己太子之位也保不住了,而魏王李泰虽然深得太宗宠爱,最终也没能登上太子之位,反倒是晋王李治看似不争不抢地捡了漏,登上了太子之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承乾已经是太子为何还要谋反
古代的太子,意味着是将来皇位的继承人,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等到皇帝驾崩之后,太子便名正言顺地继位成为新皇。但是,这仅仅是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历史上还是有很多只做了太子,没能做成皇帝的人,比如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最初就已经是太子,但是他却想到造反,丢了太子之位。既然已经确定他是太子,为何他还要这样谋反呢?太子历来不好当,任何时候都一样。作为太子,意味着你将会是下一届皇帝,所以会有些人勾引你,在你身上进行政治投资,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更有甚者,就是有些觉得自己在政治上不太安全的人,会主动挑唆、撺掇太子去反对现任的皇帝。而对太子来说,最大的危险也在于,自己在顺利登基之前,实际上始终是不安全的,现任的皇帝随时都有可能换人。而那些一旦被撤换的太子,从太子位上掉下来的人,也很难有好结果。所以,一旦有太子发现自己位置不保,就会铤而走险,放手一搏。尤其是作为太子,皇位继承人,如果很不幸的遇到了一个...
· 李承乾身为长子又是已经是太子了为什么他还要冒险谋反呢
还不知道: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太宗历来为史学家们奉为圣明之君,他励精图治,文韬武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他的儿子们似乎没有遗传到他的良好基因,诸子多有不善,尤其是其长子李承乾。他年少聪敏,深得太宗喜爱,八岁时即被立为太子,却在17年后,因谋反被废,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那么,本已是太子的李承乾,为何要冒险谋反呢?关于李承乾被废的原因,历代史学家早有研究。《旧唐书》中说"承乾之愚,圣父不能移也。"指出李承乾悲剧的原因是其个人的愚笨和顽固不化所造成的,后来大多数人也都接受这一观点,认为李承乾的谋反被废,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英国学者霍华德·韦克斯勒却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国的朝廷官员来说,承乾的行为显得在某些方面不正常和有失体统;他可能是精神失常。"然而这些看法都有失偏颇,导致李承乾个人悲剧的原因,除了唐太宗对其教育上的失误外...
· 李承乾已被立为太子,为何还要计划谋反?
李承乾已被立为太子,为何还要计划谋反?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李世民登基称帝没多久,就将李承乾立为太子,可见李世民对李承乾的疼爱。李承乾自幼明聪好学,而且态度谦逊,本该有大好前途。但李承乾长大后却产生了叛逆心理,对李世明阳奉阴违,甚至还派人刺杀自己的老师。此后李承乾和自己的兄弟也逐渐交恶,更是计划暗杀胞弟,还对李世民进行逼宫。事情败露以后,李承乾本应被处死,但李世民于心不忍只是将他充军。李承乾已经被立为太子,为什么他还要谋反呢?唐太宗历来为史学家们奉为圣明之君,他励精图治,文韬武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他的儿子们似乎没有遗传到他的良好基因,诸子多有不善,尤其是其长子李承乾。他年少聪敏,深得太宗喜爱,八岁时即被立为太子,却在17年后,因谋反被废,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那么,本已是太子的李承乾,为何要冒险谋反呢?关于李承乾被废的原因,历代史学家早有研究。《旧唐书》中说"承乾之愚,圣父不能...
· 大唐废太子李承乾:李世民太子李承乾为何被废?
李承乾(618—645年1月5日),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封恒山王。唐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承乾特加宠幸十馀岁、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乐人称心。太宗知道后大怒杀称心。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贞观十七年(643),承乾与汉王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杜荷(杜如晦之子)、赵节(长广公主之子)等密谋Z反,未成,被纥干承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唐太宗必须面对现实。李泰当太子,皇子李承乾和李治都会送命;李治当太子,李承乾和李泰都可平安。太宗在太子李承乾被废以后没有选立魏王李泰,是不希望让后世子孙看到储君之位可以依靠所谓经营而得。李治,小名“雉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唐太宗一共有14个...
· 李承乾为什么要谋反?李承乾下场如何?
自古以来,谋反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好下场,就算皇子谋反也是一样的。可在唐朝历史上,唐太宗的儿子太子李承乾就谋反了,到了要算账的时候,太宗却不忍心责罚儿子,极力保全他的性命,最终只被废为庶人,充军到黔州。说实话,太宗宠爱儿子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尤其是他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生的几个孩子,他对他们的宠爱远胜其他儿女。李承乾是李世民还是秦王时所生的嫡长子,其生母就是长孙皇后。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位皇子出生于承乾宫,因此他的爷爷唐高祖李渊便亲赐他“承乾”之名,有继承皇业,总领乾坤之意。高祖非常喜欢李承乾,一年之后就封襁褓中的李承乾为恒山王,后来李承乾5岁时徙封中山王。李世民也非常喜欢李承乾,对他寄予厚望。在李承乾年纪还很小的时候,李世民就专门请来陆德明与孔颖达两位儒学大师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天资聪颖的承乾“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后来李世民登基为帝,就将年仅7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待李承乾稍稍长大,李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