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昂很想效仿唐太宗,为什么一直逃脱不了宦官的掣肘?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4
转发:0
评论:0
李昂很想效仿唐太宗,为什么一直逃脱不了宦官的掣肘?,李昂很想效仿唐太宗,为什么一直逃脱不了宦官的掣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李昂很想效仿唐太宗,为什么一直逃脱不了宦官的掣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之中,盛唐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值得后世的我们去不断追忆的时代。因为,华夏文化在那个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是唐朝并非只有盛世,历史上的唐王朝朝实际上也有着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败,这段衰败便是中晚唐时期。在这段衰败的历史时期中,唐朝皇帝所要面对的则是内忧外患的局面。而细数唐玄宗之后的中晚唐皇帝,我们便能发现,这中间最为悲催的莫过于唐文宗李昂。

image.png

  公元826年,李昂顺利的登上了唐朝皇帝的宝座,即为唐文宗。实际上,在继位之前,唐文宗便力求重振唐王朝的权威,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帝在藩时,喜读《贞观政要》,每见太宗孜孜政道,有意于滋。”可见,在中晚唐这个混乱的时代之中,唐文宗可以说是在众多李唐子孙之中脱颖而出。

image.png

  同此前的唐穆宗、唐敬宗相比,文宗俨一副明君模样。但也正是这个十分想要效仿唐太宗“贞观之风”的李昂,却成为了中晚唐历史上最为悲催的皇帝,因为唐文宗从继位到离世一直都受制于宦官之手。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实际上,我们打开中晚唐的历史便能发现,自唐玄宗之后,新一代唐朝皇帝登上皇位或多或少都有宦官因素的影响。而到了唐德宗之后,宦官势力更是掌握了兵权。以至于,到了唐文宗李昂继位的时候,唐朝宦官乱政的情况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唐文宗本人,也完全是由宦官所拥立。

image.png

  唐文宗为了能够彻底的摆脱宦官的束缚,便制定了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谋”。即以欣赏甘露为名,召集宦官前来,以便将宦官势力连根拔起。但是,这次“甘露之谋”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而在这次失败的剿宦背后则是朝臣的殒命,以及唐文宗直到离世的木偶生活。

image.png

  历史上“甘露之变”的发生,可以说成为了唐文宗悲惨结局的催化剂。因为,在这之后的唐文宗不同于此前手中还握有一定的权力,事变过去之后唐文宗则完全成为了一个傀儡,并直到离开人世。历史就是这样,唐文宗成为了中晚唐时期最为悲催的皇帝,从而一生都受制于宦官之手。当然,相对于唐朝历史来说,发生于文宗一朝的“甘露之变”所带来的反思,要比这场变乱本身更值得我们去深挖。

image.png

  我们透过“甘露之变”这个唐王朝的历史片段,便能发现,唐文宗的命运实际上早已经注定。因为在“甘露之变”过程中,以皇帝朝臣为代表的一方,所以会一败涂地。实际上同其手中缺少兵权,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这也解释了唐文宗为何要采纳“甘露之谋”剿灭宦官。因为,当时唐文宗的手中完全没有力量同宦官势力交锋。而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甘露之变”中宦官率领神策军,对朝臣展开了疯狂屠戮。

image.png

  由此可见,唐文宗的悲剧实际在“甘露之变”前便已注定。因为,在中晚唐那个极其混乱的时代,手中如果缺少必要的军事力量的话,必然会陷入巨大的被动之中。而宦官所以能够在唐朝这个舞台上迁延百年之久,很大程度上便在于手中握有兵权。因为正是凭借着兵权,使得宦官可以一直掣肘唐朝皇帝的权威。

image.png

  其实,历史上的唐文宗一直受制于宦官,除却宦官手中握有兵权外,还在于唐文宗李昂本人。因为,唐文宗本人并不具备此后唐武宗、唐宣宗那样能够扭转颓势的能力。对此《旧唐书》中,对唐文宗李昂有过这样一句堪称经典的评价“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可见,唐文宗虽然有心振作唐王朝,但是其却缺少此后唐武宗的霹雳手段,同时也缺少日后唐宣宗的隐忍。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唐文宗最终成为了权力。

image.png

  在中晚唐历史上,唐文宗的一生可以说是最为悲催的。因为不同于大多数的唐朝皇帝,唐文宗的一生更像是汉献帝的一个翻版。而身为皇帝的唐文宗所以落到这个尴尬境地,除却宦官势力迁延数朝的根深蒂固外,其实同唐文宗本人也有一定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允如何逃脱宦官集团陷害的?
沿着古长城徒步,仿佛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片历史大地的过往。今天来讨论“王允如何逃脱宦官集团陷害的?”的话题,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还有一个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这个人是王允,作为豫州刺史,王允积极配合朝廷军队对黄巾军的讨伐,一次破敌后打扫战场,王允意外得到一封信。这封信是张让的一名手下写的,内容是如何与黄巾军相联通,王允看后,十分生气,直接呈报给了朝廷。汉灵帝看后大怒,当时就把张让叫来,一顿训斥。张让吓坏了,赶紧叩头请罪。骂也骂了,气也出了,结果竟然不了了之(竟亦不能罪也)。汉灵帝就是这样一个浑蛋领导,别人一片忠心,字字句句都是忠言,你爱听就听,不爱听最少也替别人保个密吧。汉灵帝这么做,等于把王允给卖了。张让自然对王允恨得牙痛,非出这口气不可,而且一个时辰都不能等!张让指使人找个理由控告王允,王允下狱。但还没等审问,遇到汉灵帝下诏...
· 名将众多的赵国为何逃脱不了被秦灭亡的命运?
公元前227年,秦国使用离间计杀了李牧,秦军在王翦的带领下不费吹灰之力攻破赵军。恐惧的赵王出城投降,赵国灭亡。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赵国的名将辈出。有名的有廉颇、赵奢、李牧、乐乘。此外,曾经效命他国的乐毅、田单等人也聚集在赵国。我们不仅有个疑问:不缺乏军事人才的赵国,像廉颇和李牧与秦国的白起和王翦是齐名的,怎么会败给秦国,甚至被秦国吞并?赵国是从春秋时期超级大国晋国分裂而来。赵国独立的前夕遭受了智氏、韩氏和魏氏联盟的强烈打击。即使后来韩氏和魏氏倒戈与赵氏联合击败了智氏集团,奠定了韩赵魏三家的基础,然而此战之后赵氏集团元气大伤。赵国领地位于山西地带。西面是太行山脉,它构成了赵国西面的天然防线。但是,赵国的东面与燕齐相连。此外,赵国的怀抱中有个千乘之国的中山国。中山国属于二流的大国。即使战国初期被魏国灭过几年,但是复国后的中山国军事力量仍然很强,它时时的威胁赵国重镇晋阳和首都邯郸。赵国国君换了一...
· 为什么皇帝一直信任身边的宦官也不会信任大臣?
皇帝为什么信任太监?因为宫庭的制度是这样的,皇子一般不由其生母带大,在婴幼儿期由保姆代管,而从少年到青年期,陪伴在其身边的就是贴身太监,一个少年身边没有可亲近的亲人(父亲是皇帝,不敢亲近;母亲则是碍于法律无法亲近),所以就会把所有的亲情放在太监身上,往往对太监产生一般近似于父子亲情的感情,所以皇帝会亲近宦官;而宦官又是无法生育的人,在皇帝眼中,这群没有家庭的人比起那些托儿带女的大臣来,显得更加没有私心,所以皇帝才会对太监由亲近转为信任。网络配图这也与明朝的有关。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相权出现了真空。为了弥补这一真空,特务机构趁机兴起,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的权力大大增强,被用来监百官,起到了相权的部分作用(约束百官)。但是特务机构不能完全代替丞相的作用,特别是在处理政务上,于是内阁出现,起到了原先丞相处理政务的作用。因此,特务和内阁成为原先相权的继承者。如果明朝的皇帝都象朱元璋那样勤于国事,...
· 揭秘:为什么清朝一直没有出现宦官乱国的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阉宦最为严重的当属东汉和唐朝,尤其是唐朝,到了唐朝后期,这些宦官已经可以任意废立最为最高统治者的大唐皇帝,唐朝的亲王看到他们甚至要站在路边行礼,天可汗的子孙竟然沦落到这步田地。明朝的宦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等等。他们从只能干些粗活的杂役,一步步太高,到了最后,内阁大学士们也要对他们礼让三分。他们的肆无忌惮加快了明朝的崩溃。作为前车之鉴,清朝又是如何防止宦官专权的呢?一、清朝初期对宦官的限制苛刻清朝在入关以前,宫中没有太监的存在,如果你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看到了公公们的身影,那只能说你被电视剧骗了。清朝入关以后,决定防照明朝的旧例在宫中使用太监,鉴于历朝历代的惨痛教训,清朝在使用宦官的初期,对他们警惕性很高。人数上也做了很大的限制,明朝时,宫中宦官最少的时候也在两万以上,而顺治皇帝只使用了1000名宦官。并且对他们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平时宦官们只准干些粗重...
· 揭秘功臣为何总是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自古帝王欲坐稳王位,不是有意为之,就是不得已为之,必然会除权臣或功臣而后快。因此,许多读史的人均对帝王“卸磨杀驴”的做法表示万分鄙视,或者人们便以“功高盖主”的理由嘲笑权臣的不识时务。尽管许多帝王明知道会因做尽“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会遭受千古的唾骂,却依然喜好为之,原因究竟为何呢?其实可以总结出三点因由。其一,臣子功高盖主,帝王胆战心惊。这一点用来解释刘邦对付韩信,便是再好不过。刘邦立国前后,张良,萧何,韩信毋庸置疑是最有功劳的人,若论智谋,张良、萧何自然无人可及,不过若论军功韩信当遥遥领先。网络配图大汉建立伊始,刘邦便封韩信为楚王,赐其县邑,任其手握重兵。如果韩信聪明一点,出行时不去搞太大的排场,平时作风不要太招摇,也不会被有心人在刘邦面前说话坏,招来刘邦的猜忌。于是刘邦假借出行巡狩的机会,暗中将陪同的韩信俘虏,将后者起来。倘若此时韩信能安守本分当个淮阴侯,说不定可得善终。可韩信毕竟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