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培养了这三个人葬送了蜀汉!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7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培养了这三个人葬送了蜀汉!,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培养了这三个人葬送了蜀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培养了这三个人葬送了蜀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众所周知,在蜀汉政权创立及壮大的过程中,诸葛亮做出过不少突出贡献。不过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刘备的知人善任相比,诸葛亮其实在用人方面犯下不少败笔,而他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培养了三个错误的人,为蜀汉过早灭亡埋下了深重隐患。这三个人分别是姜维、董厥和诸葛瞻。

image.png

  ▲蜀汉丞相诸葛亮剧照

  姜维是诸葛亮在军事方面上的接班人,更是得到后者的倾囊传授。诸葛亮在死之前,为了能让自己的北伐大业继续进行下去,故意将兵权交给了杨仪,以此来借其之手除掉蜀国上将魏延。诸葛亮和魏延死后,姜维终于总揽蜀国军队,并始终贯彻诸葛亮遗愿,进行了数次北伐。

image.png

  ▲姜维剧照

  从北伐结果上来看,尽管北伐军队赢多输少,但蜀国却陷入了穷兵黩武的窘境。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姜维用兵不知收敛所导致的,诸葛亮当年实行北伐是想以此为蜀汉求得生机,却不料继任者姜维会如此频繁地发动北伐。对此,老将廖化曾劝阻姜维:“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只可惜姜维不听,最后在剑阁惨败于钟会之手。

image.png

  ▲蜀汉将领廖化剧照

  除此之外,姜维在面对宦官黄皓专权之时,也没有与其抗争到底。《三国志·姜维传》注引《华阳国志》曰:“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可以看到,姜维担心自己惹祸上身,干脆主动申请前往沓中避祸。客观来说,姜维此举并没有尽到为人臣子的本分。

image.png

  ▲后主刘禅及黄皓剧照

  当然,纵容黄皓祸乱朝政的,还有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与当年的丞相府主簿董厥。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景耀四年,(诸葛瞻)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所谓“在其位谋其政”,诸葛瞻与董厥两人主管着蜀国政务,可他们也像姜维那样,对黄皓乱政没有任何表示。

image.png

  ▲姜维剧照

  董厥还好一点,他曾被诸葛亮评价为“良才之士”,在处理政务上面确实有过出色发挥。但是诸葛亮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自己的接班人却因为北伐问题产生内讧。以董厥、诸葛瞻为首的文官反对姜维北伐,双方长期争执不休。这样一来,宦官黄皓自然凭借着后主刘禅的宠信,开始在朝中作威作福。“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从这一点考虑,姜维、董厥、诸葛瞻都要为黄皓乱政来承担一份责任。

image.png

  ▲诸葛瞻剧照

  再来看诸葛瞻,他除纵容黄皓以外,还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邓艾攻入蜀中之时,诸葛瞻曾领兵于涪县防守。有人劝说诸葛瞻应该据险而守,后者犹豫不决,致使蜀军延误最佳战机。此举也让邓艾顺利进入蜀中平原,从而间接导致蜀国的灭亡。客观来说,姜维、诸葛瞻、董厥的所作所为,确实或多或少地加速了蜀国灭亡。再加上诸葛亮不听刘备劝告,执意重用马谡最终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利,诸葛亮的识人不明确实为蜀国灭亡埋下了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诸葛亮偷偷的培养了两位接班人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谋士,他一生用它自己的话来说,他对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讲讲,他偷偷培养了两位接班人的事。他为何要偷偷培养接班人?这两位接班人又是谁?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明面里是没有培养接班人的,毕竟当时诸葛亮还是精力充沛的。可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也不得不考虑身后事了,从这时起或者之前诸葛亮就开始偷偷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了。网络配图仔细看三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首先培养的接班人正是马谡,马谡就是诸葛亮最初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就问诸葛亮马谡这个人才能怎么样,结果诸葛亮回答说“此人堪称当世英才”。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推测,诸葛亮还是很看重马谡的,以及刘备也有意让其担当重任。其次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每逢有问题就与马谡商量,诸葛亮常对马谡说“知我者常幼常也....”网络配图最后直到马谡大意失街亭,按军令当斩...
· 揭秘;诸葛亮偷偷的培养了两位接班人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谋士,他一生用它自己的话来说,他对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讲讲,他偷偷培养了两位接班人的事。他为何要偷偷培养接班人?这两位接班人又是谁?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明面里是没有培养接班人的,毕竟当时诸葛亮还是精力充沛的。可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也不得不考虑身后事了,从这时起或者之前诸葛亮就开始偷偷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了。仔细看三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首先培养的接班人正是马谡,马谡就是诸葛亮最初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就问诸葛亮马谡这个人才能怎么样,结果诸葛亮回答说“此人堪称当世英才”。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推测,诸葛亮还是很看重马谡的,以及刘备也有意让其担当重任。其次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每逢有问题就与马谡商量,诸葛亮常对马谡说“知我者常幼常也....”最后直到马谡大意失街亭,按军令当斩,诸葛亮痛哭流涕...
· 为什么说幽州之战是宋太宗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北汉灭亡之后,彻底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完成了一统大业。不过,对于宋太宗伐北汉的这场胜利,历史上却有不同的声音。讨伐北汉之处,宰相薛居正就表示反对,以为要谨慎一些。太宗于是询问枢密使曹彬,为何在太祖朝两次进攻北汉没有取得胜利。曹彬说,太祖进兵时军营驻扎在甘草地,中原士兵多因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军中引发疫病,战斗力大减,只能中途退军。作为将军的曹彬,当然希望尽早和北汉决战。而宋太祖在世之时,就和赵普商议过先南后北的国策,而对于北汉,也一直是把他作为宋契丹之间的缓冲地区。宋太祖一直把收复燕云十六州作为自己的目标。只要燕云之地收复,就割断了北汉和契丹的联系,北汉自然不战而降。而当宋军以倾国进攻北汉之后,在以疲惫之师进攻强敌契丹,却屡遭败绩,最终只能退兵。宋太宗所率宋军虽平灭北汉,但是几个月围攻太原,宋军粮饷将尽,将士疲乏。宋太宗想乘大胜之势,一鼓作气,攻取幽蓟之地。曹彬、潘美等宿将多不言语,...
·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导读: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是没能说服关羽联吴抗魏吗?是没能阻止刘备伐吴吗?是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吗?都不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网络配图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谈,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主张。这就是“隆中对”。隆中对力主联孙抗曹,但其能够得以施行的基本前提就是取得刘表治下的荆州。同样的一块土地,什么时候夺取,从谁手上夺取,就战略价值而言是完全是不一样的。当时,曹操尚未进兵,孙权与刘表相持不下。如果这个时候,刘备从刘表手中得了荆州,就是自家独立的地盘,和外界不会有领土纠纷。这样,曹操不能见刘备坐大,也会前来攻打。此时,联孙抗曹,就顺理成章。击败曹操之后,东吴也不可能提出荆州归属的疑问。这样,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才是真正得到了贯彻实施。而这个最好的时机错过之后,荆州的归属就有了很大的争议。现在,诸葛亮靠着阴谋诡计,借着东吴之力,取了荆襄,但...
· 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是什么诸葛亮用人失误
1。事无巨细必亲为之,身为国家辅政重臣,手握军政大权,很多下属做的事就应该放手让下属做,自己应该把重点放在战略和大政上,但诸葛同志事事插手,件件操心,这实际上打乱了国家的行政。2。诸葛治蜀,只能做到以已之表率服众,不能做到团结、融合蜀国人才。更不能为蜀国的长远培训人才。自刘备死后,蜀国内部的人事斗争是很激烈的,诸葛亮始终未能做到群臣一心,这使得后期的蜀国诸臣离心离德,文武对立。强敌当前,各打算盘。蜀的灭亡并没有经过太久的时间,也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便是明证。网络配图诸葛亮并没有杰出的军事统帅才能,他的特长在于政治,包括隆中对提出的三分方略,其重要之处也是在政治上,而非军事。他的种种神机妙算不过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功劳。诸葛同志即没有借过箭也没有唱过空城计,但这并非诸葛亮的错误和缺点。要知道刘备托孤时,顾命大臣是两个,文的是诸葛,武的是李严。数年后,诸葛,李严争权,李被搞掉了,这是后话。首先,与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