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是怎么收拾鲁国这块绊脚石的 管仲一人就足以
还不知道:管仲是如何收拾鲁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后,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齐国逐渐强盛,称霸诸侯。
当时,郑、陈、邾、蔡等国,慑于齐国强大的军事,一致表示赞同。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谁也不想找不痛快。不过,还是有人不服,谁呢?鲁国。
(齐桓公称霸)
鲁国是齐国的邻居,凭土地面积和人口实力,鲁国在当时实力并不弱小,所以鲁国表示不服。
按常理,不服就要把他打得服气。所以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仗着自己兵强马壮,讨伐鲁国。结果,在长勺这个地方,鲁军由曹刿指挥,大败齐军。后来,尽管齐国和鲁国交战,虽多次取得胜利,扳回了脸面。但接下来的“曹沫劫盟”,再次让齐桓公在众诸侯面前丢尽了颜面,并且还不得不将鲁庄公割让的土地归还鲁国。
当时,一些势单力薄的诸侯国,对齐桓公称霸,在内心其实也不服气。见鲁国在和齐国的较量中没有落下风,于是纷纷与鲁国结盟,共同反对齐桓公称霸。
一心想做霸主的齐桓公,对鲁国这种软硬不吃的国家很头痛,再看到那些小的诸侯国与之结盟对抗自己,觉得形势于自己非常不利,但又找不到好的办法,于是成天眉头紧锁,不知如何才能搬开鲁国这块又臭又硬的绊脚石。
(齐相管仲)
管仲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他站出来表示:想要鲁国臣服,也不是没有办法。齐桓公知道管仲一向足智多谋,既然管仲能说这种话,他当然就一定有对付鲁国的上上之策。
管仲请齐桓公将身上的纨衣脱下来,并穿上缟布做的衣服。
所谓“齐纨鲁缟如霜雪”,指的就是齐国和鲁国都产一种白绢。“齐纨”是产于齐国本土的一种细腻而白的绢,又被称为“纨衣”;“鲁缟”则是产自鲁国曲阜一带的白生绢,在当时又被称为“缟布”。
在管仲的请求下,齐桓公改穿缟布做的衣服,同时管仲又命令朝臣们也得穿缟布做的衣服。有一个词叫“上行下效”。不错,齐国的百姓见国君和大臣都穿上了缟布做的衣服,大家纷纷效仿,一时缟布做的衣服,成了最炫齐国风。
(全民织缟布)
齐国的织布工们见缟布这么流行,当然都不肯织纨衣,而准备改织缟布。不过,他们虽有生意眼光,但是政令就是一把刀。管仲发布政令,严禁百姓织缟布,所以,缟布只能从原产地采购。
这样一来,鲁国的缟布顿时成了最抢手的商品,一时供不应求,价格更是一涨再涨。鲁国人见缟布如此赚钱,很多人都扔下锄头镰刀,纷纷改行去织缟布了。
管仲这时又在鲁齐边境贴了一个大告示,声称只要是贩缟布一千匹,即可得到齐国补贴三百金;贩缟布一万匹,则补贴三千金。这政策立刻让鲁国上下一片欢腾,老百姓全体改行织缟布。
缟布的生意好,赋税跟着收得多,国库里的钱当然就增多了许多,鲁庄公心里美滋滋的,暗想齐桓公就是个大傻帽。
(桓公称霸)
织缟布的热潮持续了一年,鲁国上下都成了富人,就在大家眉开眼笑的时候,管仲突然关闭了和鲁国的贸易关卡,不准鲁国的缟布入齐。同时,管仲又让齐桓公和大臣们穿上纨布做的衣服,老百姓一看,当然也跟着穿上纨衣。于是纨衣又成了齐国流行的主旋律,谁要再穿缟布做的衣服,都不好意思上街了。
鲁国人望着成堆的缟布傻眼了,事情其实远比他们想的更严峻。因为田地荒芜了一年,鲁国没有存粮,很快鲁国人拿着钱都买不到粮食,陷入了饥饿的恐慌之中。
鲁庄公这才如梦初醒,明白了齐国的阴谋,但为时晚矣。为了度过难关,鲁庄公不得不向齐国买粮,管仲趁机把粮价涨了又涨,结果鲁国人曾经赚的钱,又纷纷回到了齐国人的口袋中。就算如此,鲁国还是不能度过难关。鲁庄公万般无奈,只得低声下气地向齐国表示,愿以齐桓公马首是瞻,唯齐桓公为盟主,并立字为据。
就这样,管仲不靠一兵一卒,就把鲁国制得服服帖帖。鲁国一低头,谁也不敢再说不服,齐桓公的霸主之位自然就无人能挡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