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跪拜礼:儒家文化的双刃剑,还是权力崇拜的温床?

2024-12-0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1
转发:0
评论:0
古代跪拜礼起源于先秦,经演变成为尊卑象征,与儒家文化有复杂关系。儒家强调仁礼,未明确提倡跪拜礼,但元明清强化此礼以彰显尊卑。辛亥革命后废除,体现社会进步。跪拜礼变迁反映古代社会等级与儒家文化的交织。

古代跪拜礼:儒家文化的双刃剑,还是权力崇拜的温床?

跪拜礼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甚至更早。《周礼》中记载了“九拜之礼”,详细描述了不同场合下的跪拜动作和对象。由于凳椅尚未出现,人们席地而坐。为表示尊敬,坐姿逐渐演变为跪拜,成为一种表达敬意的礼仪形式。

在先秦社会,人们普遍采用席地而坐的方式,跪坐是一种常见的姿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向他人表示敬意时,身体只需稍稍前倾并挺直腰杆,臀部离开脚跟,便转变为跪姿;若双手触地,则成为拜姿。这种礼仪在君臣之间的交往中尤为常见,双方皆跪坐交谈,臣下在表达敬意时则行“稽首礼”。

先秦时期的社会,等级制度虽已存在,但士大夫阶层在一定程度上仍有较大的话语权。各国纷争不断,君主们为了招揽人才,对士大夫也多有尊重。因此,跪拜礼在这个时期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相互尊重的礼仪规范,而非后来的绝对尊卑象征。

古代跪拜礼:儒家文化的双刃剑,还是权力崇拜的温床?


跪拜礼与儒家思想关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跪拜礼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明显尊卑色彩的礼仪。五代至宋朝时期,随着高型坐具如椅子的普及,人们的坐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跪拜逐渐成为一种刻意为之的动作。宋朝大臣们在正式的仪式典礼上才会向君主跪拜,而在日常觐见时则多采用站立或揖拜的方式表示尊重。

元朝时期,君臣关系被视为一种主仆关系,大臣在向皇帝上奏时必须下跪,这种做法具有强烈的卑微与谄媚色彩。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其统治方式与中原传统有所不同。蒙古族的文化传统中,对君主有着极高的尊崇,这种尊崇在入主中原后,与中原的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使得跪拜礼变得更加严苛。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这一传统,并进一步强化了跪拜礼的要求。朱元璋甚至规定臣下见皇帝时必须下跪,下级向上司禀事时也需行跪拜礼。清朝则进一步发展了跪拜礼,不仅要求臣民对皇帝跪拜,还加入了磕头的环节,分为不同的形式,如“一跪三叩首”“二跪六叩首”“三跪九叩首”等。

虽然跪拜礼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但儒家思想中并未明确提倡这种带有浓厚尊卑色彩的礼仪。儒家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打破血缘藩篱,以民为百姓,教化底层按照小贵族“士”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生活,要做“士”不要为奴,要站着不要跪着。因此,跪拜礼中那种自降人格、卑躬屈膝的做法与儒家的理想政治秩序是背道而驰的。

古代跪拜礼:儒家文化的双刃剑,还是权力崇拜的温床?

现代废除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将有贬损人格意味的跪拜礼同蓄辫、缠足等陋习等同,一并予以废除,代之以简单的作揖、鞠躬、握手礼。这一变化不仅是礼仪上的革新,更是时代精神蜕变的象征。

跪拜礼的变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发展,也折射出君主权力的加强与士大夫地位的变化。从宋朝士大夫敢于直言进谏,到元明清时期大臣地位的急剧下降,直至辛亥革命后跪拜礼的废除,这一系列变化见证了中国社会从封建专制走向共和民主的过程。

现代社会,我们虽然不再行跪拜之礼,但在一些场合中,仍然存在着权力崇拜、等级观念等不良现象。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不断弘扬民主、平等的精神,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的社会环境。通过对跪拜礼的起源、发展、强化、变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跪拜礼:为什么古代人要行“跪拜礼”
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大家经常能看到古代人行跪拜礼。那么,跪拜礼是用来体现等级差别吗?我国在汉以前,还没有正式的凳子和椅子。人们在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过,他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要好一些,上面有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几让其倚靠。同时,古代所谓“坐”的姿势,与现代人的跪着差不多。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在接待宾客时,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这样,便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一、跪拜礼的形成背景在古代中国,凳子和椅子尚未出现,人们习惯于坐在席子上,这种坐姿与我们现代的跪姿颇为相似。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仪,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姿势——跪拜。随着时间的...
· 古代生活史——金朝的多神崇拜
?女真人作为一个落后的民族,夺据中原后,不仅接受了“宋故礼器”,连宋帝礼拜的神癨,自昊天上帝以下,也几乎照单全收。金世宗说:“我国家绌辽、宋主,据天下之正,郊祀之礼岂可不行。”金朝虽沿用宋制,对各种祭神仪式也刻意求工,但因并不占有长淮以南的土地,对若干山川的祭祀,只能采用变通的办法。如“立夏,望祭南岳衡山、南镇会稽山于河南府,南海、南渎大江于莱州”。女真人最初对孔子大不敬,到曲阜“指其像而诟曰:尔是言夷狄之有君者”。后来渤海人高庆绪对他们说,孔子是“古之大圣人”,于是女真贵族又将掘墓者“皆杀之”。金熙宗开始“立孔子庙于上京”,亲“诣文宣王庙奠祭,北面再拜”,称孔子“使万世景仰”。金朝也设武成王庙,降黜一部分历史上的名将,而增加了本朝的功臣为“配祀”。女真人“本无宗庙”,亦无上京的地名,一般称为“御寨”或“皇帝寨”,建一乾元殿,“四围栽柳”。经汉人建议,方设祖庙,“筑室于内之东南隅,庙貌祀事...
· 论古代战争对政治权力的影响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没有军事组织的共同体易被其他共同体消灭①。古代战争从多方面影响政治权力,国内学者对此研究较少。近年来学术界对战争与政治之关系的研究有所论及,主要集中在战争对国家起源的影响上④。王震中认为,战争对国家形成起着促进作用,特别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能促进社会力量的整合,如居住区的统一防御、原始社会组织团聚力的加强、既得利益集团的扩张、内部权力的发展及宗教作用的提升。他并未将战争与国家形成看作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是认为国家是在祭祀、战争、公共管理事务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⑤。李学勤认为,王权的形成与战争有一定关系。由氏族制度向世袭王权转化的过程与五帝时代的战争紧密相连。虽然王权形成的基础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化,并且使社会组织突破氏族的界限,形成越来越大的社会共同体”,但“它产生的途径却与战争有直接关系”⑥。谢维扬认为,征服战争的有无与早期国家专制政治和...
· 谋权还是篡位?王莽的权力征途真相
王莽是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他修养极深,平日里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被称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1日,王莽终于露出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代取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他被尊称为新太祖,从此西汉被他拦腰斩断,开始了他长达15年的皇帝生涯。下面我们就来看王莽的夺权之路。王莽先是凭着自己过人的才能和政治本领,当了朝中的大司马,但随着汉成帝突然暴病身亡,汉哀帝继位后,他的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被打入了“冷宫”,识时务的他为了避免成为外戚斗争的,主动辞职隐居于封地新都。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又没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听说皇帝驾崩,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随后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纷纷举荐王太后的侄子王莽。很快,王太后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及禁军。王莽重回权力顶峰,代理政务的他马上做了四件当务之急的事...
·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的新探索 ——评《儒家文化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乐爱国撰写的《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近日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是第一部全面论述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的学术专著。作者从科技与文化相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