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百姓曾指百官吗?百姓称呼的由来

2024-04-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3
转发:0
评论:0
百姓曾指百官吗?百姓称呼的由来

"老百姓"现在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但在古时,“百姓”并非指广大的平民阶层,而是指贵族群体。

几千年前,黄河流域有几个强大的部落:黄帝、炎帝、夷与九黎,经过多年混战,形成了以黄帝族为主导,炎帝族与夷族辅助的部落联盟,并成功战胜了九黎族。


百姓曾指百官吗?百姓称呼的由来


这个联盟的核心是由约一百个氏族构成,这些氏族的成员便被统称为“百姓”。而战败的九黎族俘虏就被称为“黎民”,两者相当于奴隶主与奴隶。

“百姓”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是雍。”这里,“九族”指的是尧帝的亲属族群;“百姓”指百官;而“黎民”则是指奴隶。“百”在此处代表数量众多,“姓”则是族号,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拥有姓氏,奴隶则没有姓。

清代学者俞正燮在《癸巳类稿》中明确指出,“百姓”特指担任官职者,而非寻常百姓。这意味着“百姓”最初是仅次于诸侯的官员们的专属称号,直到战国以后,“百姓”才逐渐演变为人民群众的统称。

除“百姓”外,古代对于平民的称呼丰富多样。

“黎民”,《礼记》中提到“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其中的“黎民”意为“众也”。类似的称呼还有“黎庶”、“黎首”、“黎元”等,有观点认为“黎”是“黑”的意思,源自古代百姓佩戴的黑色头巾。

在战国时期,百姓不得戴冠,裸露的黑色头发使他们被称作“黔首”。秦统一六国后,更是正式将百姓命名为“黔首”。

在古代,普通人只能穿着粗糙低廉的麻布衣物,因此,百姓又叫“布衣”,并且,百姓又称“白衣”、“白士”、“白丁”,形容那些未取得功名的平民。

百姓还被称作“庶民”,“庶”即“众多”的意思。

“氓”则特指失去土地、流离失所的移民群体。

“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众”、“丁口”等词汇,也都是“百姓”的意思。

 

参考资料:搜翻民俗:1000个趣味民俗知识全知道 洪亮 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称呼常识大全|古代老百姓也可以自称“朕”,你信吗?
大家都知道,“朕”字是皇帝的自我专称,平民百姓自称“朕”,那是要杀头的,但是“朕”字最初是平民百姓日常口语中的第一人称,也就是说,平民老百姓也可以自称“朕”,你信吗?一、“朕”字普遍的认知我们老百姓普遍认为“朕”字是古代皇帝的专称,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知呢?因为当下热播的电视剧,比如甄嬛传,皇帝都是这么自称的。他们对大臣说话,都是“朕”如何如何,“朕”怎样怎样。这么说真的恰当吗?其实,“朕”字通常只出现在奏折、诏书、圣旨等书面语中,皇帝平时口语中还是自称“我”、“吾”、“予”等。二、最初的“朕”字其实,“朕”字当初并不是皇帝的专利。它是经过了漫长的演变,才变成皇帝的书面专称的。“朕”字的本义是船上的火种,这跟古代老百姓的生活主要依赖水源有关。后来,引申为征兆,再后来,引申为第一人称,不过这个第一人称,指修船人的自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全天下的平民老百姓也都开始自称“朕”了。三、皇帝的书面语...
· 解密:古代中原王朝的百姓是怎么称呼古印度的?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开首有一节,对印度作了整体的介绍。后来的标点本或是校注本,把这一节总称为“印度总述”,其中最开始的一段文字是: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讲一个国家,首先要讲到的就是名称,玄奘也不例外。玄奘讲印度“旧云身毒”,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到达今天阿富汗境内的一个国家,当时称作“大夏”,张骞在那里听说,在大夏的东南,还有一个国家,称作“身毒”,这个国家,离中国的西南边境还不远。历史上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记载在司马迁《史记》的《大宛列传》以及《西南夷列传》中。因为这个原因,当年的汉武帝,还一度试图通过从西南方向打通到印度的通道。“身毒”因此成为中国人最早称呼印度的名称。不过,“身毒”一名,仅仅是中国人知道印度的开始。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到中国,从西域包括印度来到中国的人——其中主要是僧...
· “太太”称呼的历史由来
传统文化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女性,周朝“三母”: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母仪天下的典范,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成就了周公的圣德。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后世“太太”称谓由此而来。太姜是周太王的后妃,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她的儿媳是太妊,孙媳是太姒。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周武王和周公都是太姒所生。这三位母后懂得把女性最好、最高、最伟大的德行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奠定周朝伟大基业、实施幕后工程的关键人物。太姜以身作则教导儿子,使他们从小到大,在品德行为上都没有过失。两个儿子为了让位给弟弟王季,以便传位于姬昌,兄弟俩一起逃到荆蛮之地,这成为了历史上兄弟礼让友爱的千秋佳话。这一切与母亲太姜对儿子的良好教育分不开。太姜儿媳太妊,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太妊怀孕的时候,注重胎教,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聪明,教一知...
· “店小二”称呼的由来
“店小二”是指古时候饭店、旅店里的服务员,那么,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店小二”呢?在旧社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上了学才有学名,一旦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但是,普通百姓家能够上学或当官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没有这个机会。因此,他们的名字多是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作为称呼。如明代常遇春的曾祖父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古代酒店或旅店里的服务员,很显然都是老百姓,所以,人们也要给他们取一个数目符号用来称呼。当家老板是理所当然的“店老大”,这些服务员也就随之被人们称之为:“店小二”了。
· 历史上最好的东厂太监,死后百官百姓为他送葬
历史上最好的东厂太监,死后百官百姓为他送葬说到明朝时期东厂的太监,很多人脑海中一定就浮现出来一个很典型的“奸臣”的形象,的确,受到很多影视剧的影响,人们都以为历朝历代只要是参与政事的太监,都没什么好人,都是一群祸国殃民的灾星。不过,人与人之间毕竟还是不一样的,有坏人必然还是会有好人的。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个东厂太监,但是他却不是什么奸佞,反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一说起太监,肯定很多人下意识的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搽脂抹粉,说话娘娘腔的坏人。不过这个太监却被老百姓称为“佛”,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人就是嘉靖年间著名的太监陈炬,当时年仅九岁的他被分配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的手下,在嘉靖二十九年的时候他亲眼看着高忠带领着军队全副武装的逼退了前来进犯的俺答大军。于是年幼的陈炬暗暗的在心里立下了目标,发誓要像高忠一样那样,做一个优秀的臣子。于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留心有关政治的事情,后来等到他长大了之后又一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