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女性地位:妇女来源从无名到有名曲折之路

2024-04-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1
转发:0
评论:0
古代女性姓名与称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先秦时期,女性往往只有姓而无名,即便有名也鲜少使用,这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较低的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有少数女性得以留名青史,但大部分女性的名字仍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同时,古代对“子”的使用也颇具特色,它既可以指男性,也可以指女性,这与现代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探讨古代女性姓名与称谓的变迁,我们可以一窥古代社会的性别角色与地位,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多样。

在古汉语中,除亲属称谓中是明显的“男女有别”之外,男女间在命名时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单从姓名上是不能区别男女的。在社会交际中的尊称、谦称、别号、室名诸方面,有不少称谓也是男女通用的,如“君”“卿”“大人”“居士”之类。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在以上各章中已经在有关部分有所讨论。

 

但是,我国古代毕竟是严格保持着“男女有别”的传统社会所以古代妇女必然也有若干专用的称谓,有若干与现代语言明显不同的特点。本章中就简要地讨论一下这方面的若干问题。

 

古今妇女称谓的差异

在谈到古代妇女的称谓时,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在古今称谓的差异中,有关妇女称谓的差异是最为明显的。除了“女”“妇”这两个最基本的称谓的含义和大多亲属称谓古今沿用,基本上没有改变之外,很多称谓的含义都有所变化。我们绝不能简单地以今释古,否则就会发生误解,乃至产生笑话。

古代女性地位:妇女来源从无名到有名曲折之路

下面,我们举几个比较明显的例子

今天,每个人有姓有名,这是常识。可在古代,女性往往只有姓而无名,或者说虽有名而基本不用。我们在《姓与氏》一章中曾经指出,先秦时期的妇女大多是只称姓,很少称名的。宋代学者叶梦得甚至干脆认为“古者’妇人无名,以姓为名,或系之字,则如仲子、季姜之类;或系之谥,则如戴妫、成风之类,各不同”(《石林燕语》卷四)。

 

叶梦得的结论失之武断,但对后世却颇有影响,如陈登原流传颇广的《中国妇女生活史》就沿用其说。其实仔细考察一下,在先秦史料中,如果将传说中的人物不计,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妻叫“大姒”,周武王之妻叫“邑姜”,周幽王所宠者叫“褒姒”,这类称谓的确如叶梦得所云,是以姓加上排行、国名、地邑名之类为称,不是名。

 

可是,孔子之母叫“征在”(见《礼记·檀弓》),《左传》中宋元之母叫“弃”,齐景公夫人叫“重”(详见《癸巳类稿》卷三《问名义》),这几个应当是春秋时期妇女的“名”。楚怀王的宠姬叫“郑袖”(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国著名的“礼抗万乘,名显天下”的大富豪巴寡妇叫“清”(见《史记·货殖列传》),这应是战国时期妇女的“名”,只是在史籍中十分罕见。

 

所以出现这种十分罕见的情况,应当是以下两种原因造成的。第一,在贵族之中,可能有的女性是有名的,可是,当时是“妇人不以名行……不以名行者,特以妇人无外事,故名不闻于人’(《仪礼·士昏礼·记》之《问名之辞》胡培翚正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曲礼上》),就是行媒下聘之时,也往往是“敢请女为谁氏”(《仪礼·士昏礼·记》之《问名之辞》)。

 

“问名者。问其女之所生母之姓名,故《昏礼》云'谓谁氏’,言女之母何姓氏也”(《礼记·昏义》孔颖达疏 )。这种“妇人不以名行”的习俗, 虽然只是周代的礼制,可是由于先秦的礼制、习俗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故而这种习俗也就一直保持到近代才有较大的改变。

 

第二,古代一般的非贵族家庭中,多数女性幼时只有小名(即乳名),成人出嫁后即随夫家称之。对于这一点,虽然我们未曾见到关于年轻女性不命名的有关制度,但可以从若干具体材料中归纳出这种习俗的可能性。从刘向的《列女传》,到历代“正史”中的十四个《列女传》’,其中所载的贞妇、烈女,大多数都只能写作某某女、某某妻、某某母、某氏,而无法写出她们的名字来。

古代女性地位:妇女来源从无名到有名曲折之路

王昭君、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这些名字清楚而且能为人知的女性在整个古代一直是风毛麟角。以《明史》为例,在《列女传》中被正式写传的“孝妇”“孝女”“节妇”“烈妇”等共一百五十八人可其中有名者只有十六人,约占十分之一,这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数字。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广大农村中,女性未出嫁者称小名,或径称“张女子”“王三妹”,出嫁后即以张王氏、王张氏、张大嫂、王大娘之类称呼者可谓比比皆是。

 

一直到前几年搞人口普查,还有一批出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农村妇女是无名的。所以:我们说古代女性有很多是无名的,有的就是有名在一般情况下也未用,这应当是合乎史实的。而这一点,也正是女性称谓所表现出的古今差异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在谈到古代妇女的姓名时,还想指出一点,在东汉、魏、晋时期有一种很特殊的习俗,就是一些有姓有名的妇女在称呼时可以名在前而姓在后。这一习俗在《华阳国志》一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如该书卷十《先贤士女总赞上》敬司、助陈、元常、贡罗、进杨:就是司马敬、陈助、常元、罗贡、杨进。在该书卷十二《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日录》就又有司马敬、陈助、常元、罗贡之名。这种情况无论是古是今,在男性中都是不可能的。

古代女性地位:妇女来源从无名到有名曲折之路

在今天,“子”和“女”的不同是众所周知的。“三子二女”“有子女四人”等话中“子”和“女”的不同,“嫁女”绝不能说为“嫁子”,这些是小学生也不会混淆的。可是,在古代,“子”是包括女性在内的通称,既可称男子,也可称女子。

 

我们在接触古代文献材料时千万要注意的就是:称“子”时,可以是在称女子而不一定是称男子,这一点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日知录》卷六《女子》就曾指出:“古人谓其女亦曰子。”如《诗·大雅·大明》中“大邦有子”“长子维行”中的“子”,都是指文王之妻太姒,是女性;《诗·卫风·硕人》的“齐侯之子,卫侯之妻”,当然明显是指女性;《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小戎子生夷吾”,杜注“子,女也”《战国策·中山策》的“公何不请公子倾以为正妻”中的“公子倾”乃是魏君之女;

 

《论语·公冶长》中的“以其兄之子妻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以其子妻之”“以其兄之子妻之”等,也明显是指女性;《史记·殷本纪》“鬼侯有子而好”,这个“子”,也是指女性;《淮南子·泛论》“宋人嫁子”,明显指的嫁女;《汉书·高五王传》“皇太后有爱女曰修成君,修成君非刘氏子”,这个“子”当然是指的这位“爱女”。对于以上这类例子,倘不知道古代“子”也指女性,就会不得其解。

 

在今天,“娃”是指小孩,可在古代,却是指美女。《史记·赵世家》“因夫人而纳其女娃赢”,集解引徐广曰:“《方言》曰:'娃,美也。’ 吴有馆娃之宫。”《汉书·扬雄传上》“资娃之珍兮”,颜师古注:“如、娃,皆美女也。”

 

白行简《李娃传》中的“李娃”,是古典文学中著名的少女;陆龟蒙的《陌上桑》诗中“邻娃尽着绣裆襦,独自提筐采蚕叶”的“邻娃”,《太平广记》卷二八六《板桥三娘子》中“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从何来的“店娃”,当然也是指的少女或少妇。

 

只是到了唐代,才偶尔有以“娃”称小孩者,如元稹《梦游春七十韵》诗:“娇娃睡犹怒。”而且,这里的“娃”仍含有由美女而引申出的美好之义。古代字书中,一直是以“娃”为美的意思的,如前引《方言》卷二:“娃,美也。”又《玉篇》:“娃,美貌。”

 

在今天,“美人”“佳人”“千金”,只用作女性,特别是年轻女子的美称。可在古代,却又可以用作对男性的美称。《陔余从考》卷四十二《男人称佳人》条载:

 

男子有称美人者,《诗》“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少陵诗“美人何为隔秋水”;东坡《赤壁赋》“望美人兮天一方”之类是也。男子亦有称佳人者,《楚辞》“惟佳人之永都兮”,注“佳人指怀王”;后汉尚书令陆闳姿容如玉,光武叹日“南方多佳人”;魏曹爽从跸谒高平陵,司马懿闭城拒之,桓范劝爽挟天子诣许昌发兵,爽不从,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犊耳”。又苻秦时,窦滔妻苏蕙作《璇玑图》,读者不能尽通,苏氏叹曰“非我佳人,莫之能解”。是皆男子称佳人也。

 

清人周寿昌在《思益堂日札》卷九《佳人》条还举了一些另外的例子,最后,他总结说:“自汉至晋、宋间有此语。”称男子为“千金”,亦见于南北朝时期,如《梁书·谢胐传》载,谢胐聪慧善文,即善于渔猎,习于肉食,初为畜牧之族:帝,又号烈山氏,应当是进行原始农业之族。

古代女性地位:妇女来源从无名到有名曲折之路

"烈山”就是放火烧荒,就是刀耕火种:帝,又号轩辕氏,应是善于在黄土高原之上造车驾车,在交通工其上有重大贡献之族。此外,如“尧,高也”《说文》),“舜,大《说文》),这些,则很可能是对氏族首领的尊景之称

 

我国确切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股代开始的。股代的甲骨力中所见到的人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帝王,都以天干之字为名:-类是贞人,即专司占卜者,都是一字的单名,如争、行、韦、大宾等:值得注意的是殷王之名都有天干之字,大甲、小甲、大乙武乙、外丙、武丁、大戊、雍己、南庚、祖辛、外壬等”。据《史记·夏本纪》所载,夏王朝的帝王也有用天干之字为名的,如孔甲履癸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学术界至今说法不一,很可能与当时的祭祀习俗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龚姓迁徙:从北方到全国的繁荣之路
龚姓,作为中华姓氏之一,源远流长,其发源地遍布各地,包括河北、辽宁、山西、河南和福建等。自古以来,龚姓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生息,其迁徙历程更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早期繁衍:北方为主龚姓的早期繁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在这里,龚姓家族逐渐壮大,形成了多个分支。随着时间的推移,龚姓家族开始向外扩展,为后来的迁徙奠定了基础。汉时崭露头角:华东地区到了汉朝,华东地区的龚姓开始崭露头角。江苏徐州的龚胜和江苏邳州的龚舍,均以名节闻名于世,被誉为“楚两龚”。同时,山东、河南等地的龚姓也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为龚姓家族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魏晋南北朝:南方播迁魏晋南北朝时期,龚姓家族进一步繁衍,并向南方扩展。江西、四川、湖南等地成为龚姓家族新的聚居地。其中,湖南的龚玄之及其家族世居汉寿(今湖北常德东北),成为当地的大族,并形成了武陵郡这一龚姓历史上的重要郡望。武陵郡不仅是龚姓家族的重要发源地,更是...
· 古代哪个朝代的女性的地位可以与现代相同?
在古代唐朝的女性的地位可以与现代的女人相比。那是什么原因了。首先,是因为在唐朝时出现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因为她的原因让唐朝的女性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后是唐朝女子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最明显的是服装。我们看古装剧,尤其唐代电视剧,总是看到贵妃等女子穿着低胸长袍,极具诱惑力,很多人都很好奇电视剧是为了博得众人的眼球故意这么穿,还是另有原因?查阅一些古籍史载介绍,中国古代女子的妆饰,登峰造极者当首推唐朝,而唐代之代表,又首推皇室,白居易《上阳人》云:“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一些白发宫女,在冷宫中消磨了40多年光阴,一直保持着进宫时最时髦的打扮,却不知道已彻底过时了。这不仅说明唐代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时尚概念和“时世妆”的说法,而且也告诉今人唐代女子追求时尚是坚持与时俱进的。至于什么叫“时世妆”以及唐代女子追求时尚到了何种
· 揭秘赵匡胤从流浪汉到帝王的上位之路
赵匡胤还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少年时狂放不羁,颇有几分纨绔子弟的味道;及长,因得罪朝廷,被迫浪迹天涯,又有一点流浪汉的成分。没想到几年之后,这个流浪汉居然当上了皇帝。赵匡胤知人间辛酸赵家在赵匡胤长大的这十几年中却一步步衰落下来。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爱的战将,自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他就开始受到冷落。这期间,赵家又添了二男二女,家境也日益艰难起来。可以说,赵匡胤的青少年时代,是随着父亲走南闯北,打工卖艺度过的,从小就看尽了世间的眉高眼低,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网络配图赵匡胤的画像长时期的江湖漂泊生涯,养成了他喜打架,爱赌博,而且赌输不给,赌赢必要的赖皮性格。好在他生得方面大耳,身高力强,又会一些武艺,凡是与他家发生争斗的,多为败家。945年,赵匡胤结婚成家,当时19岁。成家应当立业,但家中窘迫潦倒的现状告诉赵匡胤,依靠家庭的帮助干一番事业的路子是走不通的。21岁...
· 武则天上位之路从才人到女皇步步惊心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然而她的政治开局并不是一帆风顺。若不是精密算计,步步小心,这个十四岁便进宫的女人可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他的父亲早年靠木材生意致富,后来成为了唐高祖的“军火提供商”。虽然被唐高祖尊为“太原元从功臣”,但武则天的父亲并不能为她提供一个显赫的出身。因为关陇集团在一百多年间一直控制着西魏、北周和隋、唐政权,按照当时的门第观念,只有关陇集团成员的子弟才算是名门望族,才有资格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武则天武则天的父亲虽然个人能力使他跻身士族之列,但从血统上看却仍然属于不足一提的小户人家。因此,武家被排挤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要想攫取更高的职权更是难于登天。公元636年,武则天以才人身份入宫,被赐名“媚娘”。作为最低级的内官,她只能照顾唐太宗的生活,却无法取得任何宠幸。公元636年,武则天以才人身份入宫这位聪慧早熟的少女便托身于比...
· 现在有三八妇女节,古代有什么女性节日吗?
每年的三月八日,我们迎来了国际妇女节,这是一个属于全世界妇女的节日,旨在庆祝她们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那么,三八妇女节的来源是什么呢?古代人们是否也有类似的节日呢?让我们一同来探讨这些问题。三八妇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女性逐渐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生产活动中。然而,她们所面临的待遇和权益问题却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的女工们为了争取平等权益,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这次行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后来的妇女节奠定了基础。1910年,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以纪念美国芝加哥女工们的勇敢斗争。自此以后,三八妇女节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节日。那么,古代人们是否也有类似的节日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古代没有像现代这样明确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