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称谓的读音大全;现代文字读音和古代读音区别
我们今天在各种文献材料中可见到的用汉字记下来的古代少数民族称谓,都是当时的音译。或者是由于当时音译不太准确,或者是由于用音近字做了记录 ,或者是由于一字多音,或者是由于古今音变,我们今天按字面的读音读出来,与古代的少数民族读音必然有些差距。
可是,前人对这些称谓中的一部分做过音注,这些音注早于今天几百年甚至千余年,必然更接近于这些称谓的本来读音。
所以,古今学者对这些称谓的读音一般都是主张从古注的,这就是今天读书时对一些古代少数民族称谓有着特殊的读音(过去多称为“古音”“古读”),而不能按字面的通常读音的原因。
我们在了解古代少数民族的称谓时,对这些称谓的读音是应当有所了解的。下面先看看有关汉代匈奴的称谓:
“单于”,汉代匈奴的最高首领均称“单于”,有如中原之皇帝。“单”读音与“禅”通,《广韵》作“市连切”,不音 dān,而音chán.
“阏氏”,单于之妻,有如中原之皇后。《史记·匈奴列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引习凿齿与燕王书云:“匈奴名妻作阏支,言其可爱如烟肢也。阏音烟。”《汉书·奴传上》“后有爱阏氏”,颜师
古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阏音於连反,氏音支。”所以,“阏氏”二字不音 yú shì,而音 yān zhī。
“荤粥”,匈奴之古名。《史记·匈奴列传》“荤粥”,集解引晋灼曰:“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奴。”《汉书·匈奴传上》作“薰粥”,颜注曰:“匈奴别号,粥音弋六反。”《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北逐荤粥”。正义曰:“荤音薰,粥音育。”又《汉书·霍去病传》作“荤允”,颜注:“荤,音熏。荤允,熏鬻也。”所以,“荤粥”不音 hūn zhōu,而应音 xūn yù。
“头曼”,匈奴单于名,《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单于曰头曼”集解引韦昭曰:“音瞒。”故此“曼”字不音 màn,而应音 mán。
“冒顿”,匈奴单于名,《史记·匈奴列传》“匈奴有太子名冒顿”,索隐曰:“冒,音墨。”《汉书补注》引宋祁曰:“冒音墨,顿音毒。”所以,“冒顿”不读 mào dùn,而应读 mò dú。
“谷蠡王”,匈奴大臣之称,《史记·奴列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集解引服虔曰:“谷音鹿,蠡音离。”所以“谷蠡”不读 gǔ lí,而应读 lù lí。
从以上几个匈奴称谓的考察,就可知今天为什么要注意古代少数民族称谓的读音,也可以知道这些“古音”“古读”是如何确定的。这一类称谓在古代不少,限于篇幅,我们不能一一介绍。
下面我们只就西汉时期读音与今音不同的古代文化少数民族称谓,和清代满族姓名中的专门读音择其要者做些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介绍的西汉称谓有些不属于对人的称谓,而是少数民族的族名或所建国的国名。由于这些是与对人的称谓密不可分的,故而也一并介绍。
“休屠”,汉代西域地名,《史记·大宛列传》:“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又为匈奴王号,《史记·奴列传》:“浑谷王杀休屠王。在这两个地方,“屠”均不音 tú,而应音 chú。
“金日弹”,西汉大臣,匈奴太子归汉者,《汉书》有传。“日”不读 rì,而应读 mì。“殚”音 dī。
“月氏”,汉代西域国名,《史记·匈奴列传》:“东胡强而月氏盛。”有大月氏、小月氏。“氏”不读 shì,而应读 zhī。
“龟兹”,汉代西域国名,《汉书·西域传》有传。“龟兹”不读guī zī,而应读 qiū cí。
“康居”,汉代西域国名,《汉书·西域传》有传。“居”不读jū,而应读 qú。
“焉耆”,汉代西域国名,《汉书·西域传》有传。“耆”不读 g或 shi,而应读 péng。
“乌耗”,汉代西域国名,《汉书·西域传》有传。“乌”不读wū。而应读 yā,但在“乌孙”“乌桓”等处仍读 wū。音 chá。
“先零”,汉代西羌之一支。《汉书·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北水。”“零”,不读 líng,而应读 lián。
“允吾”,汉代少数族地区地名,见《汉书·地理志下》。“允吾’不音 yǔn wú,而应音 qiān yá。
“乡姐”,汉代一支西羌的姓。《汉书·冯奉世传》:“陇西羌乡姐旁种反。”“乡彡姐”不音 shān jiě,而应音 xiān zǐ。
关于清代满人姓名的读音,一般人都未注意,常常按汉字的一般读音去读。我自己过去对此也未深究,不仅信口读之,而且在讲堂影响后学。直到读了石继昌《旗人姓名读音及其他》一文(载《燕都》1988年2期),才不禁汗颜。下面所谈到的满人姓名的读音的确定,都是根据石文,这是必须在此声明的。
“阿”,不读 ā,应读à,即不读阴平而读去声,如曾任大学士的阿克敏、阿桂父子,近代史上知名人物穆彰阿,等等。有的在名字中有两个阿字,如曾任广州将军的阿精阿、曾任刑部尚书的阿勒精阿等,也是如此。
“那”,不读 nà,应读 nā,即不读去声而读阴平,如著名的叫赫那拉氏和辉达那拉氏等姓氏,签订《辛丑条约》的那桐、任过直隶总督的那彦成、任过奉天将军的那苏图等人的名字,都读nā。《辞海》在“那”字下,对“那桐”之“那”,先注音为 nā,是对的,可下面又注音为 nu6,是错的,且明显矛盾,未能发现。
“鄂”,读 ào,不读è。姓氏中如董鄂氏,名字中如当过大学七的鄂尔泰、其子两江总督鄂容安、曾任成都将军的鄂山、曾任驻藏大臣的鄂礼等,都读 ào。《辞海》凡鄂姓均音 è,是汉姓的读音不能用于满族。
“额”,读è,不读é,即读去声,不读阳平。姓氏中如额尔德特氏,名字中如曾任西安将军的额勒登保、曾任大学士的额勒和布,官名中如固山额真(即八旗都统)、牛录额真(即八旗佐领)亲属称谓中如额娘(即母亲)等,这些“额”字均应读 è。
“华”,读 huá,不读 huà,即读阳平,不读去声。如曾任川陕总督的华显、道光时入翰林的宗室华德等。汉人姓“华”的“华’应读去声,与满人姓氏读音不同,不能相混。《辞海》未将二者加以区别,是不准确的。
“宁”,读 níng,不读 ning,即读阳平,不读去声。如曾任宁夏副都统的宁庆、嘉庆时的翰林宁古齐等。
“讷”,读 nē,不读nè,即读阴平,不读去声。如曾任大学士的讷尔经额、曾任盛京副都统的讷钦等。
“托”,读 tuò,不读 tuō,即读阳平,不读阴平。如曾任青州副都统的托云布、曾任大学士的托津等。
“双”,读 shuàng,不读 shuāng,即读去声,不读阴平。如曾任参赞大臣的双寿、著名的评书艺人双厚坪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