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民间出行禁忌:从吉日选择到古人的出行忌讳

2024-01-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2
转发:0
评论:0
民间出行禁忌:包括慎选出门吉日、路上行走时的禁忌、住宿的禁忌和防骗的禁忌等。文章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出门在外的注意事项,以避免遭遇不测和意外。民间认为选择吉日出行为顺利,同时也有诸多禁忌需要避免,如不选带有不吉数字的日子、不选不吉利的时辰等。在路上行走时,也有诸多禁忌需要遵循,如避免回答陌生人的询问、避免和陌生人交谈等。此外,住宿的禁忌也需要遵循,如不歇在“黑店”或“贼船”上、忌站在或坐在门槛上等。最后,文章还强调了防骗的注意事项,如不要贪占他人便宜、谨防上当受骗等。这些禁忌和注意事项都是为了确保出门在外的人能够安全顺利地出行。

出门远行,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旧时交通不便,出门远行困难很多,最怕遇上灾祸,所以民间习俗有很多出行方面的禁忌。

比如云南的马帮就有农历腊月、六月忌远行以及“春不走东,夏不走南,秋不走西,冬不走北”的讲究。


有首古诗感叹行路艰难,描述了出行的诸多禁忌:“常忆离家日,双亲拂背言。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再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一般来说,民间出行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慎选出门吉日

古人出行多择吉日。商代甲骨文中就常见占卜择吉出行的记载。商朝人用火烧龟甲或兽骨,然后根据甲骨上出现的裂纹来判断未来的吉凶。帝王出巡、郊游打猎、外出办事、将军远征等都要进行下问,以预测出行的吉凶如果卜问得不到吉兆,过几天再行卜问,再定行程日期。这种卜问吉凶之法在古代相当流行。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设有卜官,观天地之变、测阴阳之机,预卜未来。


这种选择吉日出行的做法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民间俗语有云:“三六九往外走。”“初五不出门,初六好兆头。”“六”在中华文化中是个吉祥的数字,有“顺利”的意思,所以很多人选择在初六、十六、二十六出门,以图旅途平安,出行顺利。比如正月初六是各地农民工传统的第一个出门吉。日但大家都选初六吉日出门,自然也会造成客流高峰,以致大批民工滞留车站。


人们出外行路,一般不选带有“四”和“七”这两个数字的日子“四”“七”均是不吉利的数字。“四”与“死”音近,意味着不吉不顺;“七”与“凄、戚”同音,象征着不顺利,丧事中还有“做七”之习俗。因此,人们不愿意选择带有“四”和“七”这两个数字的日子出门,尤其是不愿意选择“初四”出行,因为“初四”谐音“出事”。


有趣的是,尽管俗语云“三六九往外走”,但人们大多不喜欢选择“十三”出行,因为“十三”谐音“失散”。珠江三角洲一带甚至婚姻嫁娶之事也不选择“十三”。另外,如果已经选定好出行吉日,但临时有不好的预兆如小孩摔跤、小孩大哭不止、碗碟打破、猫头鹰夜啼、家犬夜哭之类等,要至少延期一日,否则不吉利。



二、路上行走时的禁忌

在山路上、胡同里或夜间行走,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未弄清楚之前,不能随声答应,也不能回头看,俗以为这可能是鬼魅在试探。民间认为人名是人体的一部分,若答应了,灵魂便为鬼魅所勾,人将遭遇不测。行路对面来了旋风,要吐几口唾沫以避邪,民间认为旋风是鬼,鬼怕唾沫,唾之则避。


行路时,忌讳遇上送葬的,俗以为不吉利;如遇之,要将帽子或衣服脱下,扑打数次,以散晦气。在数人同行时,各地大多都有“夜不前行、昼不后行”的说法。民间以为夜晚在后面走,前面遇险,可速避之;而白天在前面走,路有遗钱,可先拾之。


汉族旧时禁忌与女人同行。古有“军中不可有女,不可与女人同坐车船”的俗语。原因如下:男尊女卑;对女人经血的恐惧;性诱惑禁忌。总之,人们出门在外都要格外小心,“出门观天色,进门观成色”,不轻易和陌生人攀谈,以免坏人摸清底细,遭遇不测。日出出行,黄昏投宿,紧关门户预防意外;最怕的是歇在“黑店”或上了“贼船”,在外住宿,睡觉应忌风吃饭宜忌冷;尤为忌讳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抽陌生人的烟,防止被蒙汗药麻倒或食物中毒。

民间出行禁忌:从吉日选择到古人的出行忌讳

蒙汗药药材

 

男子出门要特别注意控制自己,忌拈花惹草寻花问柳。谚语云:“出门千里,不吃枸杞。”柏杞为中药材,具有补肾壮阳之功效。这条禁忌谚语就是含蓄地告诫男子:出门要注意控制自己不要拈花惹草。


出门忌贪占他人便宜,谨防上当受骗。下店歇息时,不要枕着鞋子睡觉,不然会沉迷不醒不要起床的时候站在床上,另外,无论什么时候不要站在或坐在人家的门槛上,主人家会不高兴这样。俗语云“有钱难买回头望”,出门时,要清点行李,以免遗落。

还有俗语说得好:“出门三辈低”出门人要百般忍让。更忌钱财外露、夸口张扬,有“出门不露白,露白会失财”的警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出行有哪些禁忌?这些忌讳都是什么?
乾隆帝(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五年(1740),《大清律例》“刊布中外,永远遵行”)清朝皇帝出行都有哪些禁忌?一部《大清律例》为今人道出一二。据《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如下违禁者,按律治罪。《大清律例》第一百九十五律规定,凡皇帝车驾行幸之处,其前列者为仪仗,仪仗之内即为禁地。车驾行处,除近侍(宫女、宦官阉竖之流——白梅月下客注)及宿卫护驾官军外,其余军民等,并须回避,冲入仪仗之内者,处以绞刑。假如在荒郊野外,遇到皇帝车驾,一时不能回避,又该怎么办呢?需“听俯伏道旁以待驾过”,否则,治罪不误。即便是随同皇帝出行的文武百官,如果不是奉宣奉唤,擅自入仪仗之内,也要“杖一百”,而负责仪仗的护卫官军,如不加以拦阻而故意放纵,使其进入仪仗之内,则“与犯人同罪”,而对冷不防冲入禁地警惕不到者,依然定罪,只是,稍有宽宥——“减三等”治罪。(《大清律例》)我们平常观看戏曲,多见拦驾告状者,清朝皇帝出行,...
· 从出行到饮食白居易教避暑(图)
白居易给我们的印象是写了不少感叹时事和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语言通俗易懂,能够做到“老妪能解”,算得上是个“人民诗人”。但偶读他的其他诗作,忽然发现,他还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比如他的一系列夏日之作就颇有经验地教给我们避暑的“良方”,在酷热难当的夏日读来仍然受用。先看这首《何处堪避暑》,简直就像是一册避暑指南:“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白居易自问自答,快意如飞,自有一番避暑的深刻体验,用现代人的话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避暑一日游”,为你全程打造的避暑之旅,什么都替你想周全了。住的是“林间背日楼”,玩的是“池上随风舟”,饿了享用美食,吃完继续“泛舟”。游累了再睡上一觉,醒来饮一杯凉茶,眼睛睁开就看看青山绿意,耳朵醒了就听听溪水碧流。然后就闲坐下来,“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一...
· 古人出行一趟要多少成本?官员都不敢随便出行!
古人出行一趟要多少成本?官员都不敢随便出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人想要出远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交通不算很便捷而且路费十分昂贵,除了考中科举要入仕当官的人,可能大部分普通百姓一辈子都没出过省。很多小伙伴好奇,古人要是出一趟远门成本究竟有多高,这其实要看你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走水路相对来说会便宜一些。如果是选择马车跨省,可能多数百姓都承担不起,就拿一般官员的俸禄来说,恐怕要存上半年左右。看来交通的确是一个大问题。从唐高祖李渊到昭宣帝李柷,终唐一代凡290年,只发行了七、八种钱币,而见于正史的仅有三种,即“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这种情形与此前历代王朝让人眼花缭乱的钱制,自是一个鲜明的对照。从这里可以看出,唐朝的货币政策是十分稳定、有效的。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年间)天下大捻,斗米不过三四钱。”按照如今的单位换算下来,“一斗米”约等于六千克;所以,换算...
· 古代有“共享”出行工具吗
如今,随着共享单车的大流行,“共享”一词也跟着热了起来。其实,在中国古代,类似共享单车这种租赁模式的出行工具并不鲜见。车、辇、轿、船乃至驴、马、牛等牲畜,都曾是含有“共享”意义的出行工具……“共享车”,宋代已出现的“代步”工具李煜词曰:“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古代的车主要分人力车和畜力车两大类,其中畜力车是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南唐后主李煜在《望江南·多少恨》词中曾描述过当年江南金陵城内人们乘车骑马的盛况:“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乘车出行先秦时已很普遍,楚国诗人屈原《离骚》中就有“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的诗句。但最早的车多是官用,即所谓“公车”或“官车”。到战国时,民间用车才多了起来,如南方的楚国、北方的齐国,官民用车均多。东汉桓谭在《新论·谴非》中称:“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宋代时,像今天这样以“民用”、“代步”...
·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北齐。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局部)《鞍马出行图》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作长卷式展开:风嗖嗖,旗猎猎,远征的人儿出发了!莫道行程远,何惧路奇艰,手执弓,身佩剑,扬锐气,策骏骑,纵然千山万水,也要勇往直前。马嘶鸣,回首望,召唤身后的马队,快加鞭,紧跟上,越过前方的大山,将是我们的猎场……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构图新颖,人物生动,表情逼真,生活气息浓厚,表现技法娴熟,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绝之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