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代石结构祠堂:五种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2023-12-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2
转发:0
评论:0
汉代五种类型的石结构祠堂,包括单开间平顶房屋式建筑、单开间悬山顶房屋式建筑、双开间悬山顶房屋式建筑、双开间悬山顶后壁有龛的祠堂以及石鼓形小祠堂。这些祠堂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第一种是单开间平顶房屋式建筑的下祠堂,是由基石、后壁石、左右侧壁石、顶石和屋脊石构成。前部敞门而不设门扉,顶石前部的屋檐部分刻出瓦当和瓦垄。整个祠堂形制简单,规模较小。以山东嘉祥宋山1号小石祠堂为例,堂前宽 1.89 米、深0.88 米、通高约1.64 米。这种祠堂堂内空间狭小,人无法进出。山东微山县两城镇带有“石祠堂”题记的也属于这种祠堂。

 

汉代石结构祠堂:五种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山东嘉祥宋山1号小祠堂正视图(左)、侧视图(右)

 

 

第二种是单开间悬山顶房屋式建筑,与一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堂顶为两面坡式,以嘉祥武梁祠为代表,面阔2.41 米、深 1.47 米、高约2.4 米(见经编图3 -5),人低头可以进出徐州青山泉白集汉墓上的祠堂,安徽省宿县褚兰 1 号、2 号汉墓上的墓上石祠堂,也是这种形制。

汉代石结构祠堂:五种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山东嘉祥武梁祠正视图(左)、侧视图(右)

 

 

第三种是双开间悬山顶房屋式建筑,江苏省铜山县洪楼村发现的一座东汉晚期石祠堂属此类建筑,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则为此型祠堂的代表。该墓祠 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者们根据祠内东汉永建四年(129)的游人题记以及祠内的画像风格推断,其建筑年代为公元 1 世纪前后。


相传为西汉孝子郭巨的墓祠。聂祠坐北朝南,为石结构单檐悬山顶两开间房屋,全为石筑,室内宽 4.14 米、进深2.18 米、高2.64 米。墙碳用厚 20 厘米石成,前而正中置三根八棱形石柱,高 86厘米,上下端刻成斗形,与后墙间跨度 2.03 米的三角石梁负我屋顶,分祠为两间,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尽建筑。


祠内东西北三壁和隔梁石上刻有三十六组画像,内容主要是与祠主有关的经历和生活,有人物、禽兽、草木、山川、天地形状,还有反映贵族生活的朝会、出行、迎宾、征战、献俘、狩猎、庖厨、百戏等场面。描绘极为生动,绘画艺术达到很高的水平,为汉两像石中的精品,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和我国祠堂史、绘画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为保护这一历史文物,1953 年在石祠外修建罩室,加筑围墙。

汉代石结构祠堂:五种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山东长清县孝堂山东汉郭氏墓石祠壁画拓片图

 

 

第四种是双开间悬山顶后壁有龛的祠堂,此种祠堂的形制特点和大小均与三型相近但后壁正中的下方增加了一个向外突出的小龛。这种小龛由基石、左右侧壁石和顶石组成,形制、大小与一型小祠堂十分接近,唯一不同的是没有脊石,顶石前端也不刻出瓦当。


武氏祠的前石室和左右室均属此式。西汉宗庙和陵庙太室的后壁是设有龛室的,祠堂既然来源于陵庙,其后壁设石龛的作法也应取法于宗庙或陵庙太室的形制。此祠堂的内墙壁、屋顶和小龛内部刻满画像

 

汉代石结构祠堂:五种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山东嘉祥武氏祠前石室正视图(左)、剖视图(右)

 

 

第五种是石鼓形小祠堂,以徐州睢宁县双沟镇发现的一块画像石为代表。20 世纪 30年代,著名收藏家张伯英先生在睢宁县双沟镇发现一块这样的画像石,石高 0.68 米,宽0.57 米,石鼓的正面刻青龙与圆壁,侧面刻人首蛇身像和车马。


当时对此种形制的画像石用途尚不清楚。1993 年在徐州和皖北交界处又发现同类型的画像石多块,雕刻内容与形式大体相同。1997 年徐州博物馆又征集到一对完整的抱鼓石,根据现场勘查,这种抱鼓石就是摆放在墓前的小祠堂。但由于没有发现祠堂的后壁与顶盖,这种石鼓形小祠堂的宽度和顶式还不好确定。


汉代坟墓祠堂的内墙壁、屋顶和小龛内部往往刻满画像,由此类画像可看出,祠堂作为阳间与阴间的居间处所,作为生者与死者交流的地方,它是按当时人们对宇宙的理解来建构的。


汉代人把整个宇宙从形态上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从高向低排列,首先是天上世界,这是日月运行、众神星官居住的场所,在信仰中是天帝和自然神居住的世界,其次是由西王母所代表的昆仑山仙人世界,再往下则是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死者灵魂居住的地下世界。


祠堂作为祭祀祖先“上食”的地面建筑,又是沟通天、地、人、神的神圣场所,图像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服务的。因此,石祠堂画像往往将诸天世界、神人世界与鬼神世界,与举行祭祀时人的幻想世界统一在一个大的图式中。


对这些画像石图像配置的研究可以看出,汉代人是有意识地将小小的祠堂建成一个完整的宇宙空间,古往今来、天地四方、六合之内、生死两界等,都按其高低位置井然有序地配置在祠堂的图像上。


通过对诸多石祠堂的画像进行考察分析,并与汉墓壁画、画像石图像进行比较研究我们会发现,作为一种带有宗教祭祀性的艺术,汉画像的图式是相对稳定的,民俗的传承性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汉代祠堂画像整体布局上看,画像的中心就是后壁“小龛”画像,“小龛”画像的主要人物就是墓葬主人,其正襟危坐的形象,表现出作为“受祭者”的重要身份,显示出祖先被安放在最显赫的地方接受子孙的祭祀。


墓葬主人正襟危坐接受拜祭的画面,是汉代祠堂画像中最常见的一种构图形式。在武氏祠石壁画像和宋山小石祠后壁画像中,楼阁内身躯肥大而居中端坐者,皆是墓葬主人形象,而且对墓葬主人形象的刻画是画面构图的中心和重点,其肥硕的身体、正襟危坐的姿态、目光、眼神乃至面部神情,都是画面构图所着重表现的,表明整个祠堂画像都是围绕祖先为中心而展开设计的。


汉代的坟墓祠堂还有庙祠、食堂、斋祠等叫法。庙祠,是说祠堂的前身即是宗庙,不过是被搬到墓地的宗庙;食堂,是指祠主灵魂享用祭食的地方;斋祠,是从建于墓前的斋宫斋室演变而来。


汉代墓祠为特定的个人建造,系子孙的祭扫场所,当时也被用作聚集亲人的处所如齐人、谏议大夫楼护,“为谏大夫,使郡国。护假贷(官府以物假贷贫人,令楼护监之),多持币帛,过齐,上书求上先人冢,因会宗族故人,各以亲疏与束帛,一日散百金之费”。



总的来说,汉代五种类型的石结构祠堂是古代中国建筑设计、雕刻艺术和宗教信仰的杰出代表。它们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意义,还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和宗教的重要窗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浅析扬琴及其文化内涵
扬琴又称为洋琴,属于外国音乐文化舶来品,其自传入我国,逐渐与中华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并且经过在民间数百年的流传与繁衍,使得中国成为了当前世界扬琴体系中最有说服力的代表者。音乐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扬琴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前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扬琴应当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融合中外,和而不同,不断赋予扬琴新生命、新活力,使得中国扬琴让世界为之倾倒,能够在世界最高音乐殿堂发出。扬琴一、扬琴的传入与流派(一)扬琴的传入关于扬琴传入中国的假说,由于遗存的文献材料甚少,因此国内学者对于扬琴传入时间与地点的见解也是形色各异。对于扬琴传入时间,大约可推断为十六世纪与十七世纪之间,即我国明朝时期。关于扬琴如何传入中国,归纳起来具体可分为两种,即海路说和陆路说两种。从海上传入说角度分析,根据对《辞海》、《中国音乐辞典》等相关资料对于扬琴条目的解说,部分学者认为扬琴是在明末时期通...
· 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这里首先要界定一下关羽文化这个概念。因为概念的界定涉及对关羽文化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不单纯是表述科学与否的问题。现在出现有一种偏向,认为这一文化现象只能称关公文化,不能称关羽文化,好像唯有称关公文化才算正确。也有将关羽文化称为关帝文化,似乎关羽文化仅仅相对关帝而言,只是一种神灵文化。不同的提法反映了对这一特定文化现象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从关羽文化的形成过程看,情况虽然比较复杂,但其涵盖的主要方面是清楚的,那就是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的关羽、被神圣化的关羽这三个层面。因为关羽其人其事确有史实记载,他首先是个历史人物,由历史人物而成为艺术典型、成为关帝、武圣的,不是单凭想象生造出的艺术典型,也不是单为需要生造出的神灵。关羽文化跟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被神圣化的关羽都分不开,是三个层面共同组成的文化概念。历史上的关羽,是关羽文化之源,它是关羽文化产生的基本前提。艺术形象关羽,神圣化的关羽...
· 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历史上的关羽,在其身后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不断推崇过程中形成的关羽文化,是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如今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关羽文化正确估量、评判、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时俱进,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积极作用,这是研究关羽文化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关羽文化的概念界定这里首先要界定一下关羽文化这个概念。因为概念的界定涉及对关羽文化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不单纯是表述科学与否的问题。现在出现有一种偏向,认为这一文化现象只能称关公文化,不能称关羽文化,好像唯有称关公文化才算正确。也有将关羽文化称为关帝文化,似乎关羽文化仅仅相对关帝而言,只是一种神灵文化。不同的提法反映了对这一特定文化现象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从关羽文化的形成过程看,情况虽然比较复杂,但其涵盖的主要方面是清楚的,那就是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的关羽、被神圣化的关羽这三个层面。因为关羽其人其事确有史实记载,他首先是个...
· 中原姓氏根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要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如何发掘包括根文化在内的中原文化内涵,使华夏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成为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面前的一道战略命题。一“中原根文化”是指起源于中原地区的在中华民族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主流思想和文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原根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以姓氏文化、客家文化、炎黄文化等为核心的中原根亲文化,还包括华夏精神信仰之根、文明文字之根、华夏帝都之根、文学艺术之根、古代教育之根以及农业和商业文化之根等。华夏民族血脉之根。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帝舜,这些...
· 汉代刻石
西汉刻石西汉的石刻很少见,据宋尤袤《砚北杂记》说:“闻自新莽恶称汉德,凡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严其禁。”赵明诚《金石录》仅著录《居摄两坟坛》、《五凤刻石》两种。其他西汉石刻是清以后才陆续发现的,所以伪刻较多。近人徐森玉《西汉石刻文字初探》所收集计有十种,有《霍去病墓石刻字》、《莱子侯刻石》等十种。以上石刻仅仅是作为坟坛、宫殿的计时标志,属于“小品”性质。从以上西汉的时刻来看,隶书的波磔还不明显,严格的讲,都非正规的汉隶碑刻,其实,西汉的隶书已经成熟,具有波磔挑笔。可以从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简》、《孙膑兵法简》中看到,笔画都带有燕尾波挑。东汉刻石东汉“碑碣云起”。刻碑之风盛行的原因之一是,当时的门生故吏很多,为府主歌功颂德,或封山祭祀之用。自郦道元《水经注》便见诸于著录,有三百多件,碑刻、拓片流传至今者(包括近所发现)的约有二百余种。清代朱彝尊在《跋汉华山碑》中把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