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书法大师王献之的临终忏悔:为娶公主抛弃青梅竹马表姐

2017-05-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6
转发:0
评论:0
书法大师王献之的临终忏悔:为娶公主抛弃青梅竹马表姐,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世说新语·德行》

  风流倜傥的翩翩佳公子王献之,一生看过了许多风景,也见过了许多美女,然而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忏悔今生得失的时候,唯一让他难以释怀的还是与前妻郗道茂的离婚。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王献之临终前的忏悔想必是真切的,那么他与郗道茂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番爱恨缠绵,让生性落拓的他如此割舍不下呢?

  王献之的前妻郗道茂是他母亲郗璇的嫡亲外甥女,因为比他略长一岁,也就是他的表姐。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渐渐日久生情,私订终身。由于琅�e王氏与高平郗氏都是甲等世族,门当户对,所以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时候,双方父母便顺水推舟,成就了两人的姻缘。

  早年,这对青梅竹马的夫妻生活幸福,感情甜蜜,互相珍惜,誓言生生死死永不分离,正如汉乐府民歌《上邪》所唱的那样: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可是,生活毕竟不是田园牧歌,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宛如晴空霹雳。在公元373年至公元375年间,晋孝武帝的妹妹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一眼看上了多才多艺,风流倜傥,又已入而立之年,更显成熟优雅的王献之,便哭着喊着闹着要哥哥孝武帝司马曜替她做主,许配给王献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新安公主此时已有过婚史,她在她的前夫桓温之子桓济被叔父桓 冲废掉后,便一脚把前夫踢了。

  可是,由于此时王献之已有了正室夫人郗道茂,作为皇帝的司马曜,是不好直接下诏代王献之休了郗道茂,然后再将妹妹许配给他的。因为这样等于皇帝直接鼓励臣子喜新厌旧,与中国传统“糟糠之妻不可弃”的伦理观念背道而驰。司马曜,他也不傻,这种既赔夫人又背黑锅的买卖,他可不做。

  然而,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也不是省油的灯,整天在皇兄面前像似的“嗡嗡嗡”折腾个不停。实在不胜其烦的晋孝武帝司马曜只好找了个机会,私下里与王献之聊聊。言谈中,司马曜先是对当时仅任五品秘书丞的王献之大加赞赏,认为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未来前途无可限量,然后便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愿意将妹妹新安公主许配给他的意思,最后司马曜又为王献之已有妻室,而为妹妹新安公主感到惋惜。

  王献之何许人也,以他的聪明捷悟,又岂会听不出孝武帝的醉翁之意?当时,如果他能态度坚决地告诉司马曜,他与夫人郗道茂感情甚笃,誓不分离,那司马曜也就不好意思再把热脸往上贴了,这件事可能就不会有下文了。例如,公元639年2月,唐太宗李世民直接对屡建奇功的心腹爱将尉迟恭(尉迟敬德,俗称右门神)说,愿意将爱女许配给他。可尉迟恭听后,就斩钉截铁地说:“臣的老婆虽然又老又丑,但已经与臣患难多年了。臣虽没什么学问,但也知道古人‘富不易妻’的道理。今天,臣实难接受陛下的美意。”唐太宗听后,更为敬重尉迟恭的品质,就再也没提嫁女儿的事了。

  可是,在这件事上,书法大师王献之反倒是没有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尉迟恭厚道。虽然,在言谈中,王献之没有明言要喜新厌旧,迎娶公主,但暧昧的态度,就足以让孝武帝司马曜十分笃定了。

  后来,王献之回到家里,没过多少日子就一纸休书,将青梅竹马的结发妻子郗道茂扫地出门。至于两人离婚的原因究竟是情感不和,性格冲突,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恐怕只有王献之自己最清楚了。

  膝下无子的郗道茂最后走出王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任何一部史书都无记载,但想必不会比秋风扫落叶温馨到哪里去?

  在秋风扫落叶般地送走郗道茂后,没多久,王献之就张灯结彩,欢天喜地地迎娶了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之后,娶得金枝玉叶、如花美眷的王献之,自然在仕途上,行情一路看涨,以直升机的速度先后升任谢安长史(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建威将军兼吴兴太守(吴兴郡最高军政长官),最后更是风光无限地出任中书令,这个虽是三品,但却掌握机要,职权相当于副宰相的高位。

  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王献之在仕途上的成功,甚至更胜父亲王羲之,更遑论他的六个哥哥了。然而,当王献之享受着权力与地位所带来的荣耀与满足感的同时,他放下的却是一段二十多年青梅竹马的感情。何况,生性多情的子敬到底不是铁石心肠,无情无义的男人,虽然他之后的感情生活除了有刁蛮可爱的公主陪伴外,还有其他女人相伴左右(如着名的桃叶、桃根俩姐妹),但子敬仍旧时时不能忘怀他对前妻的亏欠,一如他的名作《奉对帖》所书: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唯当绝气耳。

  “俯仰悲咽,实无已已,唯当绝气耳”,子敬的后半生虽然达官显宦,仕途得意,但却还是始终不能摆脱对前妻的亏欠和对自己昔日决定的懊丧。可以说,今生今世,王献之知道他欠郗道茂的,永远也补偿不了。

  公元386年,带着对前妻郗道茂永远也补偿不了的亏欠,带着对当年自己错误决定永远也无法原谅的痛恨,一位足以闪耀整个中国文化史的艺术大师,含着泪花,与世长辞。

  这个世界上,诚然,没有面包的爱情是不牢靠,甚至摇摇欲坠的,但没有爱情的婚姻,更是一潭死水。作为必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成年人,我们在做决定前,尤其是做关于感情的决定前,一定要想好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千万别像王献之那样做了决定,体会到决定所带来的得与失后,才后悔,那时已经太晚了。子敬临终的忏悔,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警策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献之临终忏悔:为娶公主抛弃青梅竹马
导读:“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是古人对青梅竹马的描写,当然也是现代人们憧憬的一种爱情模式。儿时的感情应该是最纯真的,里面多了些爱情,少了些物欲。对现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来说,这种爱情算是一个奢侈品。也不能单说现在,在古时人们也很容易因为名利而抛弃自己的青梅竹马,王献之就是一个代表。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世说新语·德行》网络配图风流倜傥的翩翩佳公子王献之,一生看过了许多风景,也见过了许多美女,然而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忏悔今生得失的时候,唯一让他难以释怀的还是与前妻郗道茂的离婚。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王献之临终前的忏悔想必是真切的,那么他与郗道茂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番爱恨缠绵,让生性落拓的他如此割舍不下呢?王献之的前妻郗道茂是他母亲郗璇的嫡亲外甥女,因为比他略长一岁,也就是他的表姐。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一...
· 自断双腿也不愿娶公主的大书法家——王献之!
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王献之生平王献之(344年-386年)魏晋一直是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文人骚客比比皆是。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献之生于有“华夏首望”的琅琊王家,父亲是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母亲是远近闻名的“女中笔仙”郗璿。王献之得王羲之亲授,且他自幼聪慧敏悟。因此年少时便负盛名,高超不凡,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后获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感情生活被迫离婚艾草炙足王献之不仅擅长书法,还擅长绘画,曾应桓温之邀将扇上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关键是王献之不仅有才,他还有颜。风度翩翩,气宇不凡。继承了王献之和郗璿的优点,而王献之迎娶了舅舅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为妻,两...
· 忏悔正慧大师灵塔
历史正慧大师姓齐,河北省永清县人。幼年时脱俗尘而出家,以燕京天王寺(现在的天宁寺)三藏为师,又拜永泰寺司徒疏主大师为师。正慧大师一生遍济穷人,为人们所尊敬。正慧大师75岁时请命放度,到张坊镇中得长方村居住,于辽天庆六年(1116年)正月二十六日去世。火化后得灵骨舍利,分为七份各建一塔供奉。忏悔正慧大师灵塔原为于一个土岗之上,后来村民在此大量挖土使塔孤立摇摇欲坠,后来文物局拨款加固塔基,才保障了塔的安全。1984年9月6日,被房山区人民政府定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塔基为一八角形须弥座,枋上每面雕有一直奔跑回望的狮子,束腰每面雕有一只“镇墓兽”,这些镇墓兽造型奇特,在一般墓塔上并不多见。须弥座上有花卉的图案。塔台为八角形的三层仰莲花瓣,中间立有塔身。塔身为八角形,正面朝南,正面刻着“奉为先师大师特建佛顶尊胜密言灵塔”,下面线雕有梵文的符号、莲花和塔门。其余各面镌刻着塔铭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 书法大师颜真卿
颜真卿是我国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频、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争座位帖唐颜真卿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善于篆隶,他的母亲殷氏,也擅长书法。但是颜真卿少时家贫:没有纸笔,他就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他最初师从褚遂良,后来又拜师张旭,学得笔法。汲取初唐四家所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初唐书风的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他遒劲郁勃的行书风格,不仅与他高尚的人格相契合,同时体现了盛唐时期的繁盛国情。颜真卿的“颜体”楷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苏轼曾经说过:“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颜真卿不仅书法被人推崇,他在政治生涯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是为人所称道的。颜真卿性情正直,非常有正义感,为官清廉,不阿于权贵,当时有义烈之名。安史之乱时,...
· 书法之乡—名家书法—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由于其书艺超群,历来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或尊称为“小圣”。王献之曾经担任过州主簿、秘书郎、秘书丞、长史、吴兴太守等官职;成为简文帝驸马后,又升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但政绩一般,远不如他的书名显赫。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