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澳门传统文化:佛教与道教的发展

2024-12-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
转发:0
评论:0
澳门佛教与广东佛教紧密相连,历经唐宋传入、明清兴衰、近代禅宗净土宗发展,现有40余庙宇。澳门道教魏晋传入,元明清发展,2001年成立澳门道教协会,现组织完善,积极参与公益。

澳门传统文化:佛教与道教的发展

澳门佛教的发展历史深远且与广东香山县(现今的中山、珠海地区)佛教紧密相连。以下是对澳门佛教发展的详细阐述:

一、早期传入与发展

  • 佛教最早在唐宋时期传入香山地区,有记载显示北宋时期已有圆明禅师在香山地区活动,并在淳化元年(990年)示寂。

  • 此后,佛教在香山地区逐渐发展,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佛教进一步发展,著名的元兴寺、翠竹庵等佛寺都相继建立。

二、明代至清代的兴衰

  • 从元末至明中,因战乱、人祸,香山、澳门地区佛教一度衰落,佛宇寺庙几乎毁灭殆尽。

  • 直到明末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年),澳门佛教才开始复兴。现存寺庙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时期和以后修建起来的。

  • 澳门著名的普济禅院便是在天启三年(1623年)由循智大师斥衣钵资购下而创建的。

  • 清初,澳门佛教继续发展,建立了观音阁、凤山古寺、宝莲寺、普觉寺、开元寺等禅宗寺院。

三、近代与现代的发展

  • 近代以来,澳门佛教的主要宗派是禅宗和净土宗。

    • 禅宗中又分为临济宗和曹洞宗两家,普济禅院是保存得很好的曹洞宗寺院之一,而竹林寺和药山寺则是临济宗寺院。

    • 净土宗的创始人是智圆法师,他于1960年将菩提园收购后加以扩建,使之成为澳门佛教净土宗的重要道场。

  • 除了禅宗和净土宗外,密教也在近代开始在澳门传播。例如,李劲唐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密法传入澳门,而后来香港以密宗秘法闻名的陈果齐也在澳门创立了国际联密佛教慈航会。

  • 澳门佛教组织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叶。1918年张玉涛居士(观本法师)仿效当时内地的居士林、讲习会等学佛组织,在澳门创立佛声社,招集佛教信众学习佛法,提倡素食。

  • 现在澳门的佛教组织以及与佛教有关的组织有很多,其中影响较大、活动较多的有澳门佛教总会、澳门佛教青年中心、地藏殿、金刚乘佛学社、澳门佛学社、澳门创价学会等。



四、佛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

  • 在澳门,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非常密切,经常处于相互混杂之中。

  • 妈祖信仰、观音信仰是民间传统信仰的两个中心,这些信仰与佛教信仰相互交涉在一起,形成了澳门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五、佛教徒与庙宇情况

  • 澳门佛教徒的人数众多,但具体数字难以统计。据1970年统计,信佛的人占居民的76.7%,这其中包括了儒、释、道三教及民间信仰者。更有澳门当地的报纸称,起码有90%以上的家庭每日烧香拜佛。

  • 澳门现有大小庙宇40多所,以及数十所土地庙神社。在这些庙宇中,多数集中在澳门本岛,且多数属于佛教系统、道教系统或融合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民间信仰。其中,属于佛教系统的庙宇如观音堂、菩提园(菩提禅院)等,供奉诸佛菩萨及其部属。

澳门传统文化:佛教与道教的发展

编辑搜图

澳门道教的发展历史悠久,其传入与发展过程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色彩。以下是对澳门道教发展的详细阐述:

一、早期传入

澳门道教大约在公元三世纪(魏晋时期)传入,当时澳门隶属于番禺县(今广东地区)。至宋代,澳门地区的道教已有了较大的发展,据《香山县志》记载,当地在宋代已建有多座道教庙观。

二、元明清时期的发展

元明清三代,澳门地区的道教进一步发展。香山县城(今澳门附近)的拱北街建有太清道观和北帝庙,这两座庙宇对道教在澳门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澳门地区还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道教宫观,如妈阁庙(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莲峰庙、莲溪庙、康公庙、谭公庙等。

三、近代以来的变迁

19世纪中叶,随着清朝官吏林则徐到澳门巡阅,道教在澳门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彰显。林则徐曾在莲峰庙天后殿前的亭台上接见澳葡官员,这一事件也为澳门道教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澳门经历了被葡萄牙侵占的历史时期,但道教在澳门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在这一时期,澳门道教界与内地道教界的联系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仍然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着交流。

四、澳门道教协会的成立与影响

长期以来,澳门道教一直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没有一个正规的组织来统领。为了加强澳门道教界的联系与交流,弘扬道教文化,2001年3月,吴庆云道院住持吴炳鋕、哪吒庙值理会会长叶达、信善二分坛坛主郑扬立等道教界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澳门道教协会,并于2002年1月正式注册成立。

澳门道教协会的成立为澳门道教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协会通过举办道教音乐欣赏会、道教音乐研讨会、道教文化展览、道教文化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入挖掘澳门地区的道教文化资源,弘扬道教文化和精神。同时,协会还积极加强与内地、香港、台湾及海外道教组织的联系与交流,为澳门道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道教在澳门的现状

目前,澳门道教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拥有众多的道教宫观和信徒。澳门道教协会作为澳门道教界的联合组织,在推动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澳门道教界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为澳门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道教的起源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由来和发展
道教的起源:道教是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与其它宗教最大的分别是没有真正的创始人。汉朝之后才有人尊老子为元始天尊。道教以“道”为最高信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所谓之儒,释,道并存。道教的称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百家争鸣,许多学者都曾经以“道”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甚至佛教都曾经由于各种原因自称或被称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词,将之道和孔子的理论称为“道教”。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把“菩提”翻译成“道”,因此也被称为“道教”。南北朝时道教的宗教形式得以完善。现在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奉老子、元始天尊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
·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道教的发展
二代嗣师张衡,字灵真,有长才,诏征黄门侍郎不就。张道陵羽化前,为了使其创立之教代代相传,仿效帝王传承之制,授印剑符录于衡,并戒之曰:“呈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罡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绪,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张衡继承父志后,居阳平山,以经录授弟子,彰正一之道,为人治病,临终前他告诫儿子张鲁说:“汝祖以天地为心,生灵为念,周行天下,为民除害,建立大教,嗣我教者,非诚无以得道,非敬无以立德,非忠无以事君,非孝无以事亲,尔须遵守成训,勿违背之。”嘱罢而羽化,印剑经录又传于鲁。张陵祖孙三人为五斗米道的前三代领袖,后人合称为“三张”。张陵为第一代天师,又称祖天师;张衡为嗣师,张鲁为系师。张鲁字公祺,少膺祖训,以道术教人,受益者众。益州牧刘焉任命鲁为督义司马,令他与别部司马张修率兵袭击汉中太守苏固。鲁用计暗害张修,吞并了张修的部众。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继任,因张鲁不甚听话,刘璋尽杀鲁母家室,...
· 佛教与道教有何不同?佛教如何最终成了三教之一?
在汉民族的宗教生活中,释教与道教分别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二教以完善的教义系统、丰富的神灵体系收获了众多信徒,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常言道文人相轻,宗教之间亦是如此。由于在教义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不同,释道这两大宗教之间总是会产生分歧和论争。那么,这两大宗教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呢?首先,释与道的起源不同。道教是我国的原住宗教,早在东汉时就已经出现。它以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为基础,以道家学说为理论支柱,通过糅合鬼神祭祀、神话传说、方技巫术等民间信仰发展而来。其尊老子为神明,将老子的著作作为经典传颂。而释教则是外来宗教,其传世人释迦牟尼比孔子的生活年代还要靠前,所以其比道教出现得早,后者在东汉时期才建立起教派,而这时,释教也恰从中亚各地区传入中国。虽然是外来宗教,但是释教的适应能力极强,为了发展壮大自己,它不断地吸收当时的流行思想,并且对自己进行本土化改造。传入之初,它就曾吸...
· 宝塔的由来与发展传统文化中的塔是怎么来的
宝塔的由来:塔,梵语音译“窣堵坡”,意译高显或坟,又可译作塔波、塔婆、浮屠、浮图,因常以珍奇宝物作为装饰,通称宝塔,简称为塔。公元前五世纪,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了纪念、瞻仰释迦世尊,便建宝塔来供奉佛骨舍利,宝塔最初的形状如同一个倒扣的钵盂,因此又称做“覆钵式”。佛教的礼仪,佛弟子见宝塔如见佛陀,必须恭敬、供养、赞叹、礼拜。佛弟子若前往建有宝塔的寺院,须于塔下恭敬合掌,顺时钟方向绕塔三匝,念诵佛号。佛教的高僧大德圆寂后,人们遵循佛制,建宝塔供奉高僧的舍利(即遗骨)。佛教僧团有“生住丛林死入塔”的定制。佛教寺院将年老体衰的僧尼供奉于“如意寮”养老治病,僧尼圆寂后,由寺院统一安排,将其火化后的遗骨安放于普同塔内(因许多灵骨同入一塔,亦称为海会塔),历代祖师和高僧大德则单独建塔供奉。每年清明节、中元节、腊月下旬、正月初一,寺院组织常住大众祭扫普同塔,礼拜历代祖师,缅怀追思先贤大德...
· 历史解析——宋代的道教和佛教
?唐宋时期,道教和佛教满足了社会各阶层信徒的宗教需求,市井未学之人热衷于拜佛修仙,学富五车的学者、僧侣也乐于谈佛论道。这些宗教活动进行得是如此频繁,以至于那些不信教的儒家学者,如韩愈等也为之迷乱。韩愈在8世纪时写的诗歌《华山女》中,对一位年轻的道姑十分赞赏,诗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某个道观内的气氛:观内观外挤满了人,一位满怀感情甚至是有些激动的女子,有着迷人的外表,她对道家学问的讲说显示了她的博学。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这位名震四方的道姑成了当时社会的焦点人物,连附近宫殿中的宫女和宦官都想来听她讲道。当她要布道演示的消息传开时,当真是车水马龙,万人空巷,连佛寺都没有人了。此时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发生了,她驭龙而来,从天而降,这真是一幅令人神迷的图景。这位道姑与随她而来的玉面道人进行了一番精彩的布道——后者显然在如何吸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