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雅称:笔墨书法绘画背后的文化密码
笔:笔作为古代广泛使用的书写工具,备受文人雅客的青睐。历史上,“笔”被赋予了许多别称,其中一些广为流传。
毫、管:毫是制作笔头用的尖毛,管是做笔杆用的竹管,故称笔为“毫”“管”
翰:翰指鸟的羽毛,古代有用羽毛制作笔的,故称笔为“翰”。
毛锥:笔的外形像锥子,因此得名“毛锥”。
聿、不律:古代楚人称笔为“聿”,吴人称笔为“不律”
宝帚:南唐时,后主李煜的弟弟李从谦爱好书法,把宣城诸葛笔称为“翘轩宝帚”,士人简称为“宝帚”。后来,“宝帚”成为笔的别称。
龙须友:晋代时,郄诜博学多才,在举贤考试中名列第一,拜谢毛笔说:“龙须友使我至此。”因把“龙须友”作为笔的代称。
毛颖、中书君:唐代诗人韩愈曾将毛笔拟人化,写了一篇《毛颖传》“毛颖”即指毛笔。《毛颖传》中说,毛颖长期担任“中书令”,被皇帝称为“中书君”。后世由此把“毛颖”“中书君”作为毛笔的代称。
管城子:《毛颖传》记载,秦始皇时,蒙恬率军攻楚,驻扎在中山捕获了大量兔子,“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於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大意是说,把免子的毛拔下来捆扎在一起,清洗干净,插入管城(竹管)里。因此称毛笔为“管城子”。
尖头奴:北魏太武帝时期,尚书令古弼因头颅上尖下圆,像毛笔的笔尖,被太武帝称为“笔头”。有一次,太武帝到河西狩猎,让古送一些良马,结果古弼送去一批劣马。太武帝震怒,骂古是尖头奴。后来人们便把“尖头奴”作为笔的戏称。
墨:墨是古代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用具。相传墨是由西周时期的邢夷发明的,他被后世尊称为“墨祖”。墨在几千年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别箤睑剪凑蹕泄夫。
古代的墨通常做成圆形,计数单位为“丸”。后人因墨色乌,形如丸所以称其为“乌丸”“烟丸”。
人们常常在墨中加入珍珠、金粉、冰片等,制成药墨。用药墨书写出来的字能够防蛀、防腐。或是因为药墨贵重如金,人们给墨取了个“乌金”的别名。
宋代以前,人们常用松烟制墨,称“煤”,故唐宋时称墨为“宝煤”“霜煤”“香煤”,也有“漆烟”“松滋侯”“黑松使者”的雅称。如果墨中有麝香,则称为“麝煤”“龙麝”。唐墨有用龙香剂制成者,故墨又叫'龙香剂”
河北易县古称易州,自唐代开始以制墨闻名于世,不仅宫廷用墨产自这里,徽墨也是从这里发源。因此,古人送给墨一个拟人化的称谓--易玄光。“玄光”指墨黑而有光。
墨雅称为“龙宾”。《云仙杂记》载:有一天,唐玄宗见御案墨上有一小道士,如蝇而行,叱之,小道士即呼“万岁”,自称是墨精“龙宾”。后世因此把“龙宾”作为墨的代称。
“墨”还有“洙泗珍”的美称。古时,洙水、泗水由山东泗水县北合流而下,到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时期,孔子居于洙水、泗水之间,聚徒讲学。所以后人就用“洙泗”称呼儒家。墨在古代是读书人的珍爱之物,因此墨被雅称为“洙泗珍”。
总的来说,书法绘画中的笔与墨,每一种称谓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这些称谓不仅是对笔与墨的赞美与描述,更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称谓,感受到古人对书法绘画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