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藏族、白族与游猎民族的建筑智慧: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2024-01-1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0
转发:0
评论:0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居室建筑,其中包括游猎民族的“仙人柱”、大理白族的石砌方楼以及西藏的碉楼。这些民居建筑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文章通过介绍这些建筑的建造特点、用途和文化意义,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魅力。同时,文章也强调了这些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

藏族、白族与游猎民族的建筑智慧: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游猎民族的“仙人柱

居住于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是典型的游猎民族,也是游动性很强的群体,部分族人目前仍保持着古老的生活传统。他们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之中,一直保留着不定期游动的习惯。所以,他们的居室也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特征。

藏族、白族与游猎民族的建筑智慧: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鄂温克族仙人柱

 

鄂温克人把古老的居室称为“仙人柱”,意为“木杆屋子”,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其搭建程序十分简单: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权、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余度约 60 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狗 (po) 子皮或树皮,一架夏可防雨冬能御寒的仙人柱就建成了。形式简单,建造方便,充满山野情趣。


仙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通风排烟和采光。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人进出的门。由于桦树皮较厚,仙人柱内部较暗,只能从仙人柱顶端的通烟口和门两处进光。仙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随时更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狗子皮覆盖,一架仙人柱大约需五六十张狗子皮。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盖桦树皮了。仙人柱冬天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风向阳处,夏天则多搭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的地方。


仙人柱内,正对门口大多供奉神位,四周按长幼、男女尊卑分布着一个个铺位。仙人柱的中间是火堆的位置。按照习惯,男人住在火位以北,女人住在火位以南,通常女人不许到火位以北。有宾客来时,仙人柱的主人按照习惯,要把客人让到神位的位置,也就是与门相对的位置就座。


仙人柱也有一些禁忌,比如不允许在仙人柱内围着火堆绕行;女人只能在仙人柱的左前扇形部位就座。通常,猎人们要在仙人柱内生火做饭,当挂壶烧火时,禁忌挂锅或挂壶不稳,前后摇动。


仙人柱结构简单,拆盖极为容易,建筑材料俯拾即是,是鄂伦春和鄂温克族人游猎生活的产物。但现代社会中,鄂伦春和鄂温克族人大多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或土木结构的房屋,这种较为原始的活动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狩猎时才偶尔搭建,用来栖身或暂避风寒。

 



大理白族的石砌方楼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都曾将它作为都城,因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使大理拥有“文献名邦”的美称。大理少数民族居多,其中以白族为主。白族是一个很讲究居饰的民族,他们的住房以整齐、庄重、精致的特点闻名中外。

藏族、白族与游猎民族的建筑智慧: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大理古城

 

因大理盛产石材,大理城也被称为“石头城”。大理的民谣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指的是用石头建房子是白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在白族民居中,各种各样的石头都能派上用场,石头不光用于墙基墙角,也用于门头窗头的横梁,甚至用圆滑溜的卵石砌起高墙,由此可见白族人高超的建筑技艺。


中国各地民居多为坐北朝南,这样才向阳背风,温暖舒适,可是大理白族的主房却都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区常年刮偏西大风有关。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多为封闭式的住宅,其布局形式主要是“三房一照壁”。“房”是指一幢坐西朝东的正房加上两侧的两幢配楼,共三幢房子;“一照壁”是指正房正对着的一堵墙壁,四部分共同围成了一个正方形的院落。


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从门楼建筑水平的高低、精致的程度、用料的讲究,可以看出主人的经济状况。白族人无论大家小户,都十分讲究门楼的建筑。整个门楼的屋脊、墙脊、屋檐、门窗、照壁无一不是精心雕刻的杰作。白族人家对美的追求、对美的享受似乎都集中在门楼上。

藏族、白族与游猎民族的建筑智慧: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龙纹”照壁

 

照壁,白族人又称“风水壁”,是白族民居中最显著的特色。白族人家建房时,首先在朝东建一堵墙壁,让晨光最先照耀在这堵墙壁上,给全家带来幸福与吉祥,于是人们将这堵墙称为“照壁”。


它作为白族民居建筑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增强空间层次感的作用,使客人不至对门内院落屋宇-览无遗。照壁上往往绘有山水风光、瑞禽祥兽等图画,或者写上大大的“福、寿、旭日东升、紫气东来”等吉祥词语,为整座宅院落增添了欢乐喜庆的气氛,也寄托了白族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藏族、白族与游猎民族的建筑智慧: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白族传统民居

 

白族人不仅讲究住房舒适,也很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栽上几株绿竹,种上几株山茶花、石榴等花草以及果树。花香四溢,恬静幽雅,令人赏心悦目。可以说,爱护花草是白族的专统美德。千百年来,白族工匠吸取了丰富的中原建筑艺术精华,并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逐渐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独特建筑风格。

 



独特的西藏民居--碉楼

藏族民众的石建房屋是极具代表性的居室建筑。这种房屋最基本的特征是石墙、木柱和平顶。外形上窄下宽,好像一座碉堡,因此也称为“碉楼”由于青藏高原石材丰富,因此,藏族的先民们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学会使用石头建房。


碉楼大多数为三层或三层以上的建筑。其中底层圈养牲畜及堆放杂物:最上层一般为经堂,供奉佛像;中间一层或几层住人。这种神、人、畜分层而居的格局,反映了藏族人的宗教观念。楼层之间设有木梯供人上下,屋顶要插上经幡,屋旁一般还要设置转经筒。有些碉楼的柱子和房梁还会绘有藏族风格的装饰图案,显得格外精美。

藏族、白族与游猎民族的建筑智慧: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经幡和藏族碉楼

 

碉楼四周墙壁用石头垒砌,开窗较少,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碉楼建筑注重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协调和融合。石墙高挺雄奇,直插云霄墙体明快的色彩、房顶随风飘动的经幡倒映在房屋周围流动的水中,四周是翻滚的麦浪,乡间小路上走动的牛羊.....·整个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极富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现在西藏的民居建筑在保持传统文化特点的同时,也逐步融进了现代气息这一点在拉萨、日喀则等城市民居建筑中日益明显,逐渐成为民居建筑发展的趋势。在保持传统建筑的外形、风格、色调和布局的基础上,西藏的民居建筑开始运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和装饰材料等。


其中,玻璃的运用最为广泛,一方面保证了室内的温度,另一方面具有独特的采光优势传统和现代在西藏民居建筑上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现代民居建筑的新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老子智慧:道与德的实际内涵
作者:张其成|来源:一元一国学网摘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老子[注: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一开头就将...
· 白族建筑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是什么样的
三房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栋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四合五天井由四栋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栋房屋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开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房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
· 白族的历史及传统文化
史称“滇焚”、“叟”、“爨氐”、“白蛮”、“白人”、“民家”等,纳西族称之为“那马”,傈僳族称之为“勒墨”,本族自称“焚子”、“焚儿子”、“白尼”、“白伙”,意为焚人或白人。白族80%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曾使用过“焚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
·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考察与开发策略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及分析等方法,对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价值体系进行归纳分析。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具有种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分布的地域性、文化的同质性、民俗性和娱乐性等特征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保留其基本的价值内涵,回归以人为本的宗旨,回归为民造福的本源。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资源的优先性,注重适应性、层次性,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策略。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资源;价值;开发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内涵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适应本民族的特点而形成发展的,代写论文都具有独立的民族性格和社会意识,在其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的历史渊源中,不断承接外来影响而有所变异,逐步形成并充实本民族的文化积淀。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三个层次,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是这个民族财富的历史积淀,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传统家谱的价值与弊端
传统家谱的价值与弊端通过家谱寻根问祖,可以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历史上,家谱的编撰方式分为两个时期,功能作用不一:宋以前主要官修,主要是政治功能,修谱主要为世家大族、朝廷用人服务;宋以后主要是私修,修谱主要是道德功能,凝聚家族、维护族权,为宗族睦族服务。当今时代,家谱作为历史文献,有多方面的价值。我们以前受“左”的思潮影响,往往将家谱看作“四旧”,视为糟粕,有的烧毁。即使保存在图书馆的家谱,也是堆放在角落里,听其尘封虫蛀,显然是不妥的。开发家谱资源有以下几方面价值:首先是文物价值。存世的中国家谱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属于珍本,现存最早的《仙源类谱》,系宋代内府抄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有些是钞本,都具有文物的价值。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列为该书善本的家谱就有635种,实际上远远超过此数字,这些家谱均属国家级的文物。其次是资料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