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祭祀准备工作的传统与现代:从神主牌位和祖先画像

2023-12-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4
转发:0
评论:0
祭祀准备工作是宗族祭祀祖先的重要环节,包括制作神主牌位、祖先画像,以及确定供品等。各宗族在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规定和传统,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敬与追思。同时,这些准备工作也是宗族凝聚力的体现,有助于维系家族关系和传承历史文化。

举行宗族大祭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是祖先牌位。祠堂的通行做法,是以神主牌来显示。神主,又称木主、牌位、木牌、神牌、家神牌等。神主牌多是一种带底座的长方形木牌,有些底座有镂空雕花,制作得很精细。

 

一块神主牌代表一位祖先。神主牌一般矗立在祠堂的寝堂上,中间的最高大,两边各三座较低。中间的牌位,一般都供奉该宗族自发祥地迁居于该地之首位祖先,即始迁祖,也有的是供奉该宗族的始祖。神主牌用上等木材,木板大小、所写字样都有规矩。

 

宋朝政府规定,神板长1尺,宽4 寸5 分,厚5寸8分上写“某官某大人之神坐”。制作神主的讲究状况,要看各家族的财力,如清代广东巨富叶氏家族,木主上的字,用金铸成,木板是茄楠木质地。不少家族平常将神主牌放在布帛袋里,置于漆盒里贮存,到祭祀时再取出供奉在寝堂桌子上。

祭祀准备工作的传统与现代:从神主牌位和祖先画像

 

寝堂上的神主牌位,正中放的是本家族的始祖或始迁祖的神主,其牌位“百世不桃”。桃者,迁移也,所谓“百世不桃”,即其牌位永远供奉在神桌上,一百世也不移位其左右两边按左昭右穆次序,摆放家族现在的最长辈算起的考、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超过四世的则将神主移到配龛上去,这就是所谓“五世则迁”。

 

按“五世则迁”的规定,超过四世的神主要迁移到配龛上,在五服之内的新的神主则要按昭穆次序依次递补到神桌上。有些家族规定,凡新的神主递补到神桌上,尚要缴费:“旧规每主祠缴费五两,本非过重,而家务薄者以为难。

 

今酌减每主出费三两,为定例。其衬主以五年一次为期,不拘男女多寡,有愿衬祠受祀者,于第五年祭毕,有主之家白于族长房长择期榜示。其费先期一月缴,管年人领办祭仪祭筵等项。至有力之家,一主特入,不在此类。”

祭祀准备工作的传统与现代:从神主牌位和祖先画像

山西临潼吕氏祠堂坐次图

 

尽管神主供奉有“百世不桃”、“五世则迁”的规定,事实上各宗族也是各行其是。如江苏江阴任氏宗族一方面将始祖柏严公牌位供奉寝堂神桌正中间,另一方面“有功在宗祖德及族人者,斯其主亦在不桃之列”。

 

“百世不桃”的神主牌位大大增加。更多的宗族嫌“五世则迁”很麻烦,于是乎,有些历史悠久的大宗族,在寝堂的桌子上往往陈列着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神主牌。神主牌上一一镌刻着祖先的名讳、生卒时间、及第情况及得到过的功名、官位,供后世祭奠。

 

有些宗族的神案分若干层,最高层安置始祖以下按照世系昭穆次序分列神主牌,神主牌的供泰没有限制。

 

祖先画像。前面章节已提到,在上古没有画像技术时,用“尸”代表神主接受祭拜,绘画技术发展后,至迟在北宋家祠中已出现画像。

 

司马光在《书仪》中强调画像一定要求遇真,像原人。他说有的人家不选择好的画师造像,或者不早画,到了上人病倒在床上才画或者亡故以后追绘,哪里能够像本人呢?这不是以他人父母为父母吗?他要求画像要真像,才是对祖宗诚敬的表现,否则是不孝。

 

明清时代,很多家族早已请画家替先人画了像平时卷放起来,祭祀时取出,干净挂好。中国赣南客家一些地方的祠堂盛行挂祖宗像的做法,表示对祖先的崇敬与追思。祖宗在画像中被描绘得容光奕奕,若生前为官者则身着官袍,以显荣耀。

 

有些客家祠堂在重要年节及婚嫁之事时也要挂祖像。春节张挂祖像一般从腊月二十五挂到元宵节结束。

 

凡去世族人设立神主牌位安放进祠堂,都要在祠堂办理必要的手续。安徽绩溪周氏家族在《祠规》中就对去世族人进主祠堂作了具体规定:

祠堂设有进主收钱号簿,每年祠堂司值于春分冬至前一日查各进主之家,照前例收钱讫,先将钱数盘清交入公匣收贮,即挨次登号,如某号收到某分第几十世或某公或某孺人进主钱若干,某年月日司年某某手即照号查明各分昭穆,书写神主牌位。

 

祠堂于收钱号簿外,又设有源流底簿,每一页分四格,一格填一公名,目上注某分第几世,下注某年某季进主祠堂,并随用“新登”二字小戳记于上,以便对号查核。

 

凡新登神主牌位入祠,都要按“旧例输银”,分上、中、下三则,上出银一两,次五钱,又次三钱,极贫二钱,交入公匣,存积修祠。

 

如有去世族人,没有交款.则概不书写神主牌位进人祠堂。当然,也不是所有去世族人凡交款即能进主祠堂,凡同姓不宗及义子外姻人继者,以及有忤逆乱伦、犯奸为匪、卖妻女为人妾等劣行的族人,死后均不能进主祠堂。

 

供品。祠堂祭祖,要上供品。《唐开元礼》云,官员庙祭,用篱、盒、钢、、豆,其数以品为差。是私家得用祭器,自唐已然。

明朝政府对品官家庙供品的规定是:“二品以上羊一系一;五品以上,羊一;以下系一,皆分四体熟荐。

不能具牲者,设馔以享。”即二品以上,羊、猪各一只,五品以上用羊一只,五品以下用猪一头,都要肢解四体,煮熟了上祭“《大清会典》所载三品以上,每案俎二,钢二,六,豆六。七品以上,四,豆四。八品以下,二,豆二,皆俎一,、敦数同”。

 

民间祭祖,一般也是用笾、豆等器皿供奉祭品。有些家族对供品的要求也非常具体

如山西临潼吕氏家族规定:此元旦、清明、冬至三大祭陈设图也。

 

元旦四用干果,如胡桃、大枣、柿饼、栗子,或福枝、桂圆、杏仁、花生之类,称其力,随其宜,不必拘也。四豆用鲜果,如橘、柑、佛手、香元,或石榴、甜梨、栗子、愁莽之类,亦不必拘也。如乡中实无干果可供,即糖果及家造之果,亦可用也。

 

五鼎用三荤二素,中鼎用鲜鱼一尾,两边一用鸡,一用鸭,再两边一用山药三段,莲菜三节,乡中不便,或用猪羊肉各一方,鸡一只,鲜素菜二样,亦可。祭祀在诚敬,不在备物,然真能诚敬者,必能竭力备物也。余之所谓不拘者,亦存其人之心耳。

 

馔用十碗者,取全数也。且祭祀与延宾不同,延宾以多旨错杂为上,随流俗也,祭祀以整洁为先,致孝思也。然财力时地限之,故尤难拘,但余家现定之规,十碗中一鱼翅,一海参(或蹄子,或三仙底),一鱼肚(白菜底),一银鱼(肉丝底),一油鱼片,一洋粉鸽蛋,一鸡(或清蒸或红烧),一红肉(大方块),一大完子,一虾米白菜,外用二五寸,置于十馔之上,一莽菜片粉,厢腊肉,一蒜菜,厢腊羊肉(此二味余家旧规,亦吾乡年节通行者,相传以为应春气,亦古羔菲之意,今必用之,不敢忘其旧也)。

 

点心四碟,则一稍美,一肉包,一春楼,一元宵也。饼二盘。八素菜,一素会,一烧白菜,一会豆腐,一金针炒粉条,一下菜腐皮,一芹菜炒腐干,一炒藕丝、一素片粉。(素菜俱用清油作,但忌荤与蒜,不忌葱菲)汤四碗,又茶一碗,共五碗。饭与羹匙杯箸俱五事,此一定不易之规也。吾家又于元旦日,各神及祠堂俱献枣山。

 

十五日献包油大蒸饼。元旦四更后,即供馔奠酒焚格然后敬神,方开大门,此亦历来规矩也。祭器除香炉烛台之长设者,其余物件,祭毕收入祠堂柜内,他事不许用,亦不借给人用,此定规也,所以昭慎重也。

 

祠堂造精铁大方炉一,高一尺二寸,围三尺二寸。烛台一对,高一尺六寸,围一尺六寸。花瓶一对,高一尺五寸,围一尺八寸,用银箔贴,漆罩,共重一百二十四斤。计共用钱六千一百六十文。其瓦狮一对,先营州公所置也,今用金涂之耳。

 

湖南宁乡鱼潭黎氏家族对祭器的质量和用途有明确要求:“祭器一曰爵,一曰盘,日盂,皆以锡为之。爵以奠酒,孟以荐食,盘以荐肴也。

 

一日盟盆,以供盟洗,盆有架。一曰,以盛果品。一日豆,以盛时蔬。锡壶四具,以酌酒。锡盆四具,以洗爵。茶壶四具以贮茶。牲用猪羊,中用前左肩,左右用方肉,盛以俎。皆附管年者收贮,轻假则罚,损坏则偿。”

 

民间祭祀,供品也大多用羊、猪等牺牲。如徽州宗族宗祠祭祖的祭品都行“少牢礼”郑玄曰:“羊、家曰“少牢’,诸侯之卿大夫祭宗庙之牲。”徽州地区俗称“猪羊祭”。此外还有许多祭盆或祭碗,内盛各种各样的菜肴和水果。

 

根据“凡事死之礼,当厚于奉生者”的准则,许多名宗右族宗祠祭祖的祭品都非常丰厚。黛县《程氏东里祠典》记载,这个宗族宗祠祭祖祭品有帛、和羹、黍、稷、枣、粟、菱、荧、鹿脯、冀(即干鱼)、饵、粉糕、韭道、菁道、芹道、笋道、羊蘸、系、鱼、鸡、五腥(羊肩、系肩、鹿肩、鸡、鱼)、三馔(鸡一只、鱼一头、腊一枚。原注:“腊即干兔”)、祝文、羊一腔、猪一口、玄酒、金银纸马纸钱、烛三斤大麦饭、新米饭、饭一、米羹等。

 

据夥县《南屏叶叙秩堂值年规则(附奎光)》记载,野县南屏叶氏宗族清明祠祭有祭盆 16 个,夏祭、中元冬祭各有祭盆 36 个。清明祠祭祭盆内祭品有:鱼翅、金针、海参、香菇、大爪、粉丝、肚皮、鲜笋、干鸡、红枣、腌鱼、干糕、蹄包、挚莽、肉元、甘蔗等。歇县东门许氏宗族春秋二祭,每次祭祀“计用豚昨五十余口,约二千余斤,鸡百只,鱼百尾,枣栗时果百斤,蜡烛百斤,焚帛百端,香堵、蔬肴、美蘸之类不及悉纪”。

 

没有经济条件的宗族,不能宰牲,根据自身条件上供品。在牺牲之外,供品还有粮食及其制品、时鲜蔬菜、果品,并上酒、茶。这里举山东即墨杨氏家族清初的祭品为例,以见一斑。

 

该族除夕祭始祖及一、二、三世祖,用大馒头、蒸倦各五个,糯米、黍米糕各二大方三牲一份;祭五至八世祖,与前四位一样享有馒头、蒸倦、米糕,另有稻米饭、粉汤、大鱼鸡、肉、时鲜蔬菜,油果、山果、茶、酒。初伏日献新,祭于祠堂,供新麦馒头、菜肴和时果。中秋节祭祠堂,唯供月饼、西瓜。

 

祭祀管理人员。品官家祭礼中定有管事人员,如读祝、赞礼、执爵等。在实际操作上宗族分工更细,主祭人、分祭人、司赞、司祝、司爵、司筵、纠仪等执事人员,分别负责祭事主持、司仪、读祝词、管祭器、管祭品、纠察纪律等事。

 

族中成年男子都可以而且必须参加祭祀。所谓成年,古人一般以 16 岁为标准,16岁男丁到祠堂祭祖是他的义务,也是他的权利。

 

说是义务,因为家谱族人必须出席祭仪,不得无故迟到、早退和缺席,否则要给予处分,罚交银钱、稻谷,以及罚摆筵席,向祖宗赔罪。说出席祭礼是族人的权利,因为与祭表明是宗族成员,宗族若有救济,凡符合条件的就有权利获得;

若与他族人发生纠葛,宗祠要出面调停,予以保护。说是权利,还是相对着不许参加祭仪的人讲的。宗族成员中,若犯了严重错误,被开除出宗,不准出席祠堂祭祖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祭祀祖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祖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习俗,它不仅承载着对先人的怀念之情,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祭祀祖先究竟有何价值和意义呢?今天,祭拜网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一、寻根问祖祭祀祖先,首先是寻根问祖的过程。通过祭祀,我们能够追溯家族的历史,了解祖先的奋斗与贡献,增强家族成员对自己根源的认知,培养对家族文化的认同感。二、缅怀先人祭祀是对先人的缅怀,是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表达对先人的感激之情,缅怀他们的功德,让家族成员铭记前辈的智慧与努力,激励后人传承家族精神。三、家族团结祭祀活动常常成为家族成员相聚的契机。在共同参与祭祀的过程中,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家族的团结与和睦,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四、教化后人祭祖活动还承载着重要的教化后人的意义。通过讲述祖先的事迹,弘扬家族美德,教育子孙后代遵循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有理想、有目...
· 在祠堂内供奉祖先牌位有哪些讲究?应该遵循怎样的传统?
在我国地域上存在南方宗族意识强,北方较弱的特征,这与自古以来宗族群体的发展以及政治经济重心的分布等原因有关。在南方,家族祠堂毗邻,逢年过节,宗族文化活动热闹非凡。在祠堂内供奉祖先牌位也是长久以来的习俗,关于此,族谱网的小编有话讲讲。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在祠堂供奉祖先,逢节祭祖的习俗。这一习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图源网络其一,从周朝开始,礼乐制建立,祭祀活动受到“礼教文化”的束缚,且将祭祀活动定为皇族的特权,不允许民间祭祀。周朝末期出现了“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管理其统治区域,此时也不再允许民间私自祭祀。祭祀活动成为统治者和士人阶层眼中的一种权力象征,一种“礼制”下的精神统治,民间必须遵从。《礼记·曲礼下》说得很清楚:“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也就会说祭祀活动只能在祠堂中举行,不允许在家中私自进行。但是,周朝时期各诸侯国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还未有政治权利的触及。因此,南方的祭祀传统得以...
· 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与和谐社会
摘要: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应该怎样重新审视其文化传统,找到文化传统中的现代价值呢?传统“礼治”与现代“法治”可以互补与结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新的结合点;在传统的“人天和谐”理念中可以提炼出现代和谐社会需要的新价值来。关键词:礼治;法治;“人天和谐”;和谐社会文化传统即文化的传统,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了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的文化。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路径却拒斥自身的文化资源,视传统为腐朽,以西化为价值取向,在异常的西化路径中,使中华民族逐渐在失去文化的凝聚力。庞朴说:“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如果眼高手低,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过去的某些最...
· 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与和谐社会
摘要: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应该怎样重新审视其文化传统,找到文化传统中的现代价值呢?传统“礼治”与现代“法治”可以互补与结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新的结合点;在传统的“人天和谐”理念中可以提炼出现代和谐社会需要的新价值来。关键词:礼治;法治;“人天和谐”;和谐社会文化传统即文化的传统,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了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的文化。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路径却拒斥自身的文化资源,视传统为腐朽,以西化为价值取向,在异常的西化路径中,使中华民族逐渐在失去文化的凝聚力。庞朴说:“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如果眼高手低,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过去的某些最...
·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传统孝道以养老敬老为基本要求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⒈“奉先思孝”、善事父母,民以敬老为德。爱敬父母是孝最基本的内容。孝之爱敬,从何而来?《礼记·祭义》有云:“立爱自亲始”,这种“爱人”之情来源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亲情;是一种出自自然人性,发自子女内心的对父母的亲近、敬重。“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