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中的鸟类有哪些?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支,是三大画科之一。顾名思义,花鸟画是利用笔墨和宣纸等传统工具,以“花、鸟、虫、鱼、兽”等动植物形象作为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这些意象往往也代表着作者的志向、情感、思想等精神层面。花鸟画可以很好地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那么这类绘画中的鸟类有哪些呢?
依据鸟类的生活习性,国画中的鸟可大致分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鸣禽、雉禽六类。
(一)涉禽:
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一般在浅水或岸边栖息。包括鹳形目、红鹳目、鹤形目和鸻形目的所有种类。其主要特征就是嘴长,颈长,脚长,适合涉水行走,但不适合游泳。一般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例如鹭、鹳、鹤、鹬等。
(二)游禽:
游禽是指那些喜欢在水中取食和栖息的鸟类。它们常选择有湖泊的地方休息,与涉禽不同,它们善于游泳和潜水,嘴大多宽阔而扁平,适于捕食鱼、虾等。游禽繁殖的窝成平盘状,甚至可以浮在水面上。例如海鸥、野鸭、鸳鸯、雁、信天翁等。
(三)猛禽:
猛禽为掠食性鸟类,它们个体数量较其他类群少,但处于食物链的顶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猛禽体羽多为暗色,它们的嘴和脚部很锐利,良好的视力和听力便于发现猎物,翅膀强大有力,性凶猛,用利爪捕杀动物,有尖利的钩状喙,可以把猎物撕成碎片,是凶猛的掠食性鸟类。例如鹰、雕、鹫、鹞、鹗、隼、等。
(四)攀禽:
攀禽最明显的特征是脚趾两个向前,两个向后,有利于攀缘树木;多数上嘴钩形,下嘴较短。攀禽主要活动于有树木的平原、山地、丘陵或者悬崖附近,一些物种如普通翠鸟活动于水域附近,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食性。例如专吃树皮里虫子的啄木鸟、吃毛虫的杜鹃、还有生活在水边靠捕捉水中小动物为食的翠鸟等。
(五)鸣禽:
顾名思义,鸣禽是喜欢鸣叫的鸟类,能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声。它们体型不大,但发音器官高度发达,位于气管和支气管的连接处。鸣禽的鸣叫声传达着识别身份的信息,并把个体的行踪告知其他鸟类,对于它们的觅食和群体的迁徙非常重要。例如维、莺、画眉、伯劳、黄鹂、八哥等。
(六)雉禽:
雉禽属于栖地类禽鸟,身体较大,毛色美丽,尾长,嘴形与鸡类似,多生长于山林矮木丛中。最典型的雉禽就是鸡。雉禽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遇到危险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在迫不得已时才起飞,但一般飞行不持久,常成抛物线式的飞行。雉禽杂食性鸟类,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这些国画中常出现的鸟类外观大多很漂亮,并且翼、尾及姿态的不同可以显现出其状态的不同,或喜,或惊,或怒,作画时需要仔细观察,利用适合的笔法将它们呈现于纸张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