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起源于什么时候?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寒风刺骨,在室外时裸露的皮肤总是会在寒风的作用下感到冰冷甚至疼痛。手套是冬天重要的保暖物品,不仅能保持手的温度,而且还能保持手的灵活度,方便工作。那古代手套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呢?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手套出现在战国时期。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发掘出土有“越王朱勾自作用剑”的鸟书铭文越王剑,同时还发现有一双皮手套。皮手套长28.5厘米,五指分开,套口稍长,这个手套跟现在的手套十分相似。
图源网络
除皮质手套外,古代还有其他材质的手套。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丝绢菱罗缝制的手套,墓中随葬的一件九子漆奁里,就装着三副手套。其中一副“朱色菱纹罗手套”,长26.5厘米,直筒露指头形,大拇指套分缝,掌面为朱红色菱纹罗,掌部上下两侧饰“千金绦”,绦上有篆书白文“千金”字样。
以上这两种手套据推测都是贵族使用的物品,无论是从陪葬品这一角度考虑,还是以手套材质考量,这都不是古代平民会拥有的。
在新疆地区也曾出土东汉至晋代的织锦手套,如民丰尼雅1号墓地3号墓出土的一副手套上还织有“世毋极锦宜二亲传子孙”字样,长35.5厘米。这种手套不是每个手指都分开的,大拇指单独一个且露出,其他四指合并在一起。这种手套式样我们现在也比较普遍。
图源网络
了解了手套大概的年代发展,我们也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关于古代手套的内容。古代的手套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称为“手衣”或者“纟尉”。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的《居延汉简》里曾多次出现“手衣”这一词汇。比如一封信件中有这样的内容:“幸甚幸甚,丈人遗初手衣已到”。“纟尉”这个词通过考古学者的推测:尉通熨,可指熨斗,也含温暖之意。“纟尉”是指能保暖的丝织物。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的手套的功能都是多样化的,冬天防风保暖,还有专门的食物用手套避免弄脏手,也提升了进食的卫生。手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很必要的,手套、围巾、帽子是冬天的必备保暖配件。
(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