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官员遍布全国各地,官员们是如何领取工资的?

2022-12-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1
转发:0
评论:0
现代科技带给我们很多便利,像是我们日常上班等到领工资的日子,公司就会将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打到我们的银行卡里,但是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古代交通不是那么便利,而且还没有银行,那么古代官员遍布全国各地,官员们是如何领取工资的?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其实我们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古代官员领取工资是比较麻烦的,而且每个朝代,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大相同的,所以薪资待遇方面是不一样的,领取工资的方式也不同。图源自网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代官员领取工资都是采用“年薪制”,特别是汉朝的时候,汉朝官员都是一年一发,而那个时候的薪资俸禄可不是钱,主要还是粮食,那个时候的工资就相当于等价的粮食。不过后来发现,虽然有了粮食,但是还是需要其他必需品的,所以就演变成粮食和钱币各发一半,每年会固定时间地点,官员们自己到指定的地点领取一年的工资。图源自网络到了晋朝的时候,官员领工资终于不用一年一领了,而是变为一个月领一...

现代科技带给我们很多便利,像是我们日常上班等到领工资的日子,公司就会将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打到我们的银行卡里,但是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古代交通不是那么便利,而且还没有银行,那么古代官员遍布全国各地,官员们是如何领取工资的?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


其实我们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古代官员领取工资是比较麻烦的,而且每个朝代,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大相同的,所以薪资待遇方面是不一样的,领取工资的方式也不同。


古代官员遍布全国各地,官员们是如何领取工资的?


图源自网络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代官员领取工资都是采用“年薪制”,特别是汉朝的时候,汉朝官员都是一年一发,而那个时候的薪资俸禄可不是钱,主要还是粮食,那个时候的工资就相当于等价的粮食。不过后来发现,虽然有了粮食,但是还是需要其他必需品的,所以就演变成粮食和钱币各发一半,每年会固定时间地点,官员们自己到指定的地点领取一年的工资。


古代官员遍布全国各地,官员们是如何领取工资的?


图源自网络


到了晋朝的时候,官员领工资终于不用一年一领了,而是变为一个月领一次,晋朝的工资一般是采用耕田代替一部分俸禄,让官员拿到良田的使用权,可以自行耕种,这样耕种出来的粮食就是自己的了。


直到唐代的时候,才出现全部用货币来发放工资的形式,当然也有部分部门习惯发实物工资,当时还有一个说法叫做“职田年米”。唐朝的工资一般是去太仓领取的,而且那个时候还出现了“工资条”,上面详细列举了工资内容,需要凭借这个“工资条”才能领取俸禄。当然了有些官员会嫌麻烦,就会专门雇佣别人跑腿,只需要支付一些跑腿费用就可以了。


古代官员遍布全国各地,官员们是如何领取工资的?


图源自网络


宋朝经济发达,官员的俸禄形式也是比较丰富的,一般除了正常的工资外,还会有各种福利的券。福利很多,宋朝的发放制度也会相对严格,宋朝的工资是一个月领一次的,需要由三司下发财务报表“空名文历”,先由各级部门共同填写,后交与三司审查,再由“粮料院”复核,如果“粮料院”审核无误后,会给出一个详细的工资明细单,然后发放卷历,官员们就可以凭借单据领取俸禄,可以说这个领取工资的过程是非常严谨的。


到了明朝,官员们的俸禄是最低的,也没有什么福利,一般就只发货币;清朝时期,官员们的俸禄变了,又变成粮食和钱币了,而且俸禄要比明朝的高,也有额外的收入,叫做养廉银。


总得来说,古代官员领取工资的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只能自己上门领取。如果在京都当官的,就可以直接到京都专门发放官员工资的地方领取;如果是其他地区的,朝廷也会在当地设立一个领取工资的地方,官员们只要去这里领取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官员们领取工资就方便很多。(族谱网:www.zupu.cn


古代官员遍布全国各地,官员们是如何领取工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官员如何发工资(图)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本文摘自:《趣说古代官场生态》作者:完颜绍元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提出了古代官员职务收入及其结构的悬疑东晋义熙元年(405)冬天,大诗人陶渊明辞去了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彭泽县县令。有关这次辞职的经过,萧统的《陶渊明传》叙述最详: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这故事的缘起,很像刘备在安喜县尉任上的遭遇,不过刘备临走前痛殴督邮,泄了怨气,而陶令只擅吟诗,不会打人,便来个君子动口不动手,留下一句“岂能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名言。也正是这句话,后来成为教授们争论不休的课题。有人认为此言应当做“不能对五斗米道下腰鞠躬”解,也有人释成“不能为求一饱之故折腰”。最占上风的观点,则是将五斗米解释为陶渊明的职务收入。但也有质疑的:要说陶令的年薪或月薪仅五斗米,自然...
· 古代官员是如何教子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官员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官员们的教子之道便会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重要参考模式。诸葛亮、司马光:俭以养德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一生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远,希望自己的儿子“志存高远”。诸葛亮非常喜爱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他在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曾说道:“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曾经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此外别无积蓄,而这些也足够家人使用的了。我保证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会留有多余的财产,不辜负陛...
· 古代科举之路:古代官员是如何读书与做官的?
读书人在古代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如果在乡间,家有秀才,那么其地位就会高于别家;在官场,书香门第同样是引以为傲的事。因此,古代官员“白天做官、晚上读书”的现象十分普遍。习惯使然。历朝历代的官员大多年幼时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寒窗苦读,养成了长年读书的习惯,做了官以后大多不改其习惯,能勤于读书,即使在休假中、退休后也依然手不释卷。总之,读书是古代官场的主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价值观的推崇。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品评官员往往看其出身门第,识其谈吐风度,论其书法辞章,讲究名望口碑等,有了这些不成文的尺度,官场上读书、作文蔚然成风,不读书之辈很难在官场里立足和生存。宰相须用读书人,历代皇帝用人导向的指引,以及偃武修文、重用儒生的制度,都要求做官必须读书。汉武帝时考核提拔官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通达儒学。盛唐时期好学之风遍及朝野,官员士子对读书极为重视。唐太宗常言“以史为镜,可...
· 古代官员也是拿工资靠俸禄生活他们的收入如何
清代“官员”待遇,如果靠死工资连饭都吃不饱。清政府吸取了明朝薄俸易发的教训,增加了“公务员”的工资性补贴。顺治年间一度实行柴薪银、心红纸张银、蔬菜烛炭银、案衣什物银等,后因财政紧张方取消。比较起来,明代“官员”的工资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制定的工资标准,相当于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正一品大员,俸禄仅900石;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提高了标准,正一品为1000石。至于普通“公务员”,其俸禄就更低了,相当于副科级的从八品为65石,后加至70石。网络配图为了生活,地方政府便采取半合法的手法,增加“公务员”个人补贴,实物征税时增大消耗比率,向纳税人多征,多出的部分叫“耗羡”,截留在地方使用,实际多被官员作为补贴吞没。但考虑地方没有耗羡后,官员生活可能困难,首创“养廉银”制度,发给一笔补贴,远远高出正俸,导致官员靠补贴生活。出于公平原则,除给部分京官发放养廉银外,在京员中则实...
· 古代官员如何放假?
做官是学问,规矩繁多,责任重大。谁会想到在汉朝时候做官和现在的公务员一样,实行的是五天工作日。古人把休假叫“休沐”。《史记》中说,“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古代官员一旦进了公堂,一连五日不得擅自离开,因此,有在长安做事的官员,从家骑马出发,到长安到郊区,把马寄养在朋友家里,当班五日后,再取马回家。好像现在的郊区居住,把私家车存放在某某停车场的上班一族。到了衙门官府的五天里,不得从事私事。五天的工作完了,才能外出访客见友游玩。如果在工作日生病,不得不休息,要顶替一个休息日,有身体确实不好的,便终年不得休息,官做不成了,被迫告老还乡。这个制度,由汉到唐,历时久远,按《史记》记载,连宰相也要执行,不能享有特权。刘禹锡有诗说: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还。而孟浩然在诗里说: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辛辛苦苦做官的人,盼望连续工作五天后开怀醉酒的那一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