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的酒是不是白酒?为什么古人的酒量都比较大?

2022-10-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9
转发:0
评论:0
​古代酒文化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在历史故事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酒都是不胜枚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可见,古代酒出现的时间是很早的,那就跟小谱一起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的酒文化吧。

古代酒文化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在历史故事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酒都是不胜枚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可见,古代酒出现的时间是很早的,那就跟小谱一起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的酒文化吧。


“白酒”这个词汇是近现代才出现的,古代酒的称呼非常多,最早古时候称酒为“酤”、“酝”。陈酒为“酋”,美酒为“醑”,黍酒为“酥”、“酏”等等。古代白酒最早的文献记录是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用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


古代的酒是不是白酒?为什么古人的酒量都比较大?

图源网络


现在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古代的就也基本上是以粮食发酵而来,但是也不完全是这种。从古代酒的发展历程来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白酒的种类以及其他的信息。


按照对酒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种。一、果实谷物自然发酵酿成的色酒,二、榨制酒,如黄酒,三、经过发酵后再蒸馏出来的酒,如烧酒。按照时间线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原始社会。古人偶然间发现水果成熟以后会落入自然水坑,用自身的果糖可以发酵成酒,在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就发现有醉猿的化石,所以就有了“猿猴造酒”的传说,但是这时候的酒充其量只能算带着酒味的野果汁。


古代的酒是不是白酒?为什么古人的酒量都比较大?

图源网络


第二个时期:新石器时期的文化时期。古人渐渐摸索出了用多余的谷物当酿酒原料发酵做酒,这是果糖自然发酵到人工糖化再发酵成酒的一个质的跨越过程。


第三个时期:先秦时期。人们发明了用曲来造酒,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用曲造酒可以使淀粉的糖化和酒化两步结合同步进行,这种酿酒方法称为“复式发酵法”。


第四个时期:宋、西夏时期。蒸馏法烧酒登场了,这个时候酿酒技术才有大幅提升,最主要的价值是对酒精的净化与提纯。


古代的酒是不是白酒?为什么古人的酒量都比较大?

图源网络


古人之所以看起来酒量那么大,其实是有几点原因的。第一,古代的酒度数低,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及:当时的酒度数大概在5度。第二,古代的计量单位跟现在不一样,唐代一斗6000毫升,酒仙李白喝一斗也比不上现在喝10瓶啤酒。第三,古代记载中有一定的夸张成分,这是文学的常见手法。


古代的酒跟我们现在的酒各方面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无论古今,我国人都喜欢喝酒这一点是始终不变的。酒文化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喝酒要适量而为,但是酒文化的弘扬却是可以广而为之。

(族谱网:www.zupu.cn


古代的酒是不是白酒?为什么古人的酒量都比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是古人的酒量好还是古代的酒度数低?为什么一喝就是几大坛?
是古人的酒量好还是古代的酒度数低?为什么一喝就是几大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的时候一些诗人和江湖游侠都是好酒之人,遇到知己的时候都是抱着坛子喝,每一个人的酒量都是特别大,那么古代的酒大概在多少度呢?其实一直到宋以前,古人喝的大多是米酒。米酒酒精含量不高,味道偏甜,是那时人们的主要饮用酒。因此,古人的酒量未必有现代人的大。其实,不是古人普遍酒量很大,而是他们喝的酒,不是蒸馏酒,而是发酵酒。这种酒,与如今的米酒和黄酒较为相似,酒精度数比较低,多数只有几度左右,度数高的也就是10几度。也就是现在人们的喝的啤酒的度数吧!以度数来说,应该比现在超市里卖的米酒度数要低,通常是十度以下,那感觉就跟我们今天喝啤酒差不多。除了这类“浊酒”之外,在唐宋年间还出现了一种看上去很清澈的清酒,正如李白诗里所描绘的那样: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水浒传》中的酒文化非常出名,有酒后打虎的武松...
· 古人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在读古人饮酒的文章时,最让我困惑的,是古人的酒量究竟有多大.?古人喝酒,动不动就是几升一斗,甚至以石计量.酒仙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酒篓子刘伶”一饮一斛,五斗解醒”,酒伯淳于髡”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亡国之君陈后主”日饮一石”,武松喝了碗还能过景阳刚打虎…现代人中的海量,不过能够喝一斤高度白酒,或者二十瓶啤酒而而,面对古人,岂不汗颜?难道人进化到我们这一代,喝酒能力真的退化了吗?对此事思而不解的肯定不止我一个.当然了,说法倒是也有一些的.第一,古代的酒稀.早先的酒是酿造酒.西方用酵母使葡萄发酵,我国用曲药使粮食发酵.这样的酒,最多十几度,因为到了十四度,酒精就会把酵母,曲药杀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自然现象,老爸生了儿子,儿子大了要杀老爸,因此老爸不能让儿子做大.到了宋代,发明了蒸馏,酒的度数才提了上去,而高度白酒,是很后来的事.宋代科学家沈括曾说,汉代的酒,不过”粗有酒气...
· 白酒的起源我国传统的白酒是怎么发展来的?
白酒的起源: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中国是全球酒类饮料产销大国,白酒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白酒起源于何时?何人始创?迄今说法尚不一致。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醴”字,淮南子说:“清醴之美,始于耒稆”。《尚书说命》记载:“若作酒醴,尔为麯糵”。最早的文献记录是“鞠糵”,发霉的粮食称鞠,发芽的粮食称糵,从字形看都有米字。米者,粟实也。由此得知,最早的鞠和糵,都是粟类发霉发芽而成的。《说文解字》说:“糵,芽米也”。“米,粟实也”。以后用麦芽替代了粟芽,糵与麯的生产方式分家以后,用糵生产甜酒(醴)。商、周一千多年到汉朝,糵酒还很盛行。北魏时用榖芽酿酒,所以在《齐民要术》内无糵麯的叙述。1636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内说:“古来麯造酒,糵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逐至失传”。据周朝文献记载,麯糵可作酒母解释,也可解释为“...
· 解密竹林七贤的酒量:每人大约可以喝两三瓶白酒
七个文化人,因有“竹林之交”,所以被称为“竹林七贤”。竹林在哪里?据《晋书》记载,在河内郡山阳县。河内在哪里?据《史记》所记,是在太行以东、黄河以北,就是今天济源、焦作、新乡、鹤壁这片平原。安阳以北不是,那儿离黄河太远了,不符合“内”的含义;濮阳以东也不是,那儿离太行太远了,也不符合“内”的含义。“内”的含义就是“山河怀抱”。山阳在哪里?就在今天焦作市郊。竹林具体在哪里?山阳西边二十里的博爱县城郊,今有万亩竹园,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竹园。七贤在此相聚过吗?当地人十分肯定,并以《晋史》、《魏氏春秋》为证:山涛、向秀都是“河内怀人”,怀就是今天的沁阳、博爱,博爱县1927年才从沁阳分出来;嵇康是安徽宿县人,但长期“寓居河内之山阳县”;王戎是山东临沂人,但与嵇康“居山阳二十年”。七贤中的四人为何久居焦作,因为当时的河内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早在东汉之初,河内就是刘秀的粮草基地。这里经济发达,所以河南省尉...
· 古人的酒量都这么好吗为什么总是一碗又一碗的喝呢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关于酒的那些故事。在当今的社会之中,酒桌文化仍然很是流行,一般去见客户,谈生意,就一定会吃饭,而吃饭就一定会喝酒。而且一般出门在外不会喝一点酒都不行,因为怎么都会遇到酒局。而酒其实也是人类的生活当中的主要的饮料之一,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酒还是不能当饮料的。酒在中国的历史也是很久远了的,并且种类还很多。但是有时候看电视,古代的人总是一碗又一碗的大口喝酒,难道古代的中国人酒量好一些?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小编先给大家讲一下关于酒的历史。酒和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酒的发明者就是共推仪狄、杜康。杜康据说是夏代国王的少康,并且相传最早的酒是出现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而且酒的发明也是一件偶然的事件,因为有一次杜康将剩饭放在了空桑之中,过了很久,于是剩饭就发酵了,并且散发出一种芬芳,还流出来了一种液体,于是杜康就取了液体尝了一下,味道很是甘美,于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