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那么喜欢喝酒,他们喝醉了是怎么醒酒的?

2022-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60
转发:0
评论:0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基本上是跟人类文明一起出现的。酒不仅是一种食物,在古代更是一种精神文化价值。古代有饮酒赋诗、借酒消愁等等,在酒的作用下诞生了诸多的文学佳作,比如李白的《将进酒》是何等的豪迈奔放,李白更是因嗜爱喝而被称之为“酒仙”。那古人喝醉之后有什么解酒的办法吗?跟着小谱来看看吧。图源网络橘子皮唐朝时期,橘子成为宫廷中受欢迎的水果,古人也发现了橘子皮对解酒有一定的帮助。古人喝醉之后,会用新鲜或晒干的橘子皮泡水,再在水中放入少许盐,文火慢煮至沸腾后盛出饮用,连带橘子皮一同吃下来达到醒酒的效果。葛根葛根是一味中药材,其作用主要是解毒,也有一定解酒的功效,在《神农百草经》中就有记载葛根能解毒、解酒。除了《神农百草经》,《药性论》、《本草拾遗》、《本草纲目》、《开宝本草》、《千金方》等古代著名中医药著作,也都有相应的记载。图源网络在一些古籍中还记载了许多具有解酒功效的食物...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基本上是跟人类文明一起出现的。酒不仅是一种食物,在古代更是一种精神文化价值。古代有饮酒赋诗、借酒消愁等等,在酒的作用下诞生了诸多的文学佳作,比如李白的《将进酒》是何等的豪迈奔放,李白更是因嗜爱喝而被称之为“酒仙”。那古人喝醉之后有什么解酒的办法吗?跟着小谱来看看吧。


古人那么喜欢喝酒,他们喝醉了是怎么醒酒的?

图源网络


橘子皮

唐朝时期,橘子成为宫廷中受欢迎的水果,古人也发现了橘子皮对解酒有一定的帮助。古人喝醉之后,会用新鲜或晒干的橘子皮泡水,再在水中放入少许盐,文火慢煮至沸腾后盛出饮用,连带橘子皮一同吃下来达到醒酒的效果。


葛根

葛根是一味中药材,其作用主要是解毒,也有一定解酒的功效,在《神农百草经》中就有记载葛根能解毒、解酒。除了《神农百草经》,《药性论》、《本草拾遗》、《本草纲目》、《开宝本草》、《千金方》等古代著名中医药著作,也都有相应的记载。


古人那么喜欢喝酒,他们喝醉了是怎么醒酒的?

图源网络


在一些古籍中还记载了许多具有解酒功效的食物。《随息居饮食谱》说,苹果“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也就是直接生吃苹果就可以。枳椇子(又名拐枣)果梗嚼食;干者煎水服用(《滇南本草》);枳椇叶15克煎水服,(《陕西中草药》)。除此之外,野菱角、新鲜桑葚、雪梨、陈醋、生鸡蛋清等等都可以用来醒酒。


在很多文学作品里,古人喝酒都是以“坛”论、以“斗”论,一连喝好几坛都不会醉。杜甫写诗称,“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喝一斗酒都不会醉,还能作诗百篇。那按照唐代的容器标准,一斗大概相当于今天两升,也就是说,李白的酒量在4斤以上。这是现在的人远远比不上的,那古代酒的度数到底是多少呢?


提到古代酒的度数就不得不说一说古代酒的酿造技术了。古代的酒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发酵酒和蒸馏酒。


古人那么喜欢喝酒,他们喝醉了是怎么醒酒的?

图源网络


发酵酒是以大米、黍米、粟米等粮食作物,经过发酵酿造而成,分为浊酒和醇酒。因为发酵技术的不成熟,所以发酵酒中含有许多绿色的微生物或者在酒面上漂浮着白色物质,这种称之为浊酒,度数大概在1度左右。醇酒就是经过不断地过滤,使浊酒变得更纯正,度数大概在5度左右,就相当于现在的啤酒。


蒸馏酒是将发酵酒进行一次或多次蒸馏提纯,使得酒中的酒精含量大大增加,从而也使得酒的度数大大提高,度数普遍在40度左右,有的甚至有60度。蒸馏酒出现的时间并不能确定,但是在明清时期,蒸馏酒已经取代发酵酒,在酒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的酒虽然并不像我们现在的那么高,但是架不住古人爱喝,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古人都嗜酒且塑造了古人醉醺醺的形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解酒的办法也那么全面的原因吧。

(族谱网:www.zupu.cn


古人那么喜欢喝酒,他们喝醉了是怎么醒酒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喝酒时是如何行酒令的?
酒的魅力,其实不完全在于酒本身,还在于酒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附加的娱乐功能。酒令是中国独有的游戏。它的出现与周代酒礼的产生有关。“酒食者所以合欢”,酒令是一种互动的游戏,给喝酒创造了一种合欢的气氛,酒令的令字,就有强制、约束的意思,要保证大家都按照这个秩序来进行。此外,行酒令还调节了每个人喝酒的量,让参与者喝酒机会均等。酒令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出现,到南北朝时,便发展成一种让很多人终日留恋的群体游戏。据载,王羲之曾偕同一帮亲朋好友在兰亭清溪旁用曲水流觞的方法即兴赋诗饮酒,而有了著名的《兰亭集》。当时还有一种酒令,是采用“竹制筹令”,把竹签当筹,签上面写有酒令的要求,比如作诗、作对,抽到的人要按照签上的要求去做。白居易的“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说的就是这种酒令。到宋代的时候,酒筹变成了纸,当时叫叶子,纸上画有故事,并写明要罚几杯。后来酒令的发展可谓五花八门。谜语,最初也是在酒桌上出现...
· 古时候的人都喜欢喝茶了那么古人又是怎么喝茶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喝茶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人喜欢喝茶,现在没事的时候就会泡一杯茶,看看手机或者看看报纸什么的,要知道即便是现在的英国,那也是都非常喜欢的,喝个下午茶什么的,当然他们并不是喝了咖啡而就是喝的茶叶,看来中国的茶叶,那在世界的人们生活习惯当中也是非常普遍的,说啥呢?当然要喝出点儿惬意的生活来了,在中国古代这个茶叶的饮品已经是非常的有名了,那是从南到北,一般人都喜欢来那么一碗茶喝一喝的。比如说在四川这个土地如此好用的地方,种的粮食都不说,那一家人其实也喜欢喝茶。不管是说这茶叶是不是上当了茶叶,但是就是用一个大碗泡的一壶茶在里面,没事的时候坐那喝几口,我自己周围的人说你说话这种感觉就在当地人的生活当中,那也是流传了很长的时间,可以看出在茶馆儿即便是到现在,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高级了起来,在那时候如果说是一个大排档式的茶馆,其实,也就这么回事儿,但是人们就...
· 喝酒有门道,古人与老板喝酒那都是讲策略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个组成部分不得不提,便是酒文化。自大禹时期就有了用果子酿酒的记载,一路延续几千年,成为中国特色。自古君臣皆是人,日常交往中难免要碰上宴饮酒局,历代性格迥异的帝王碰上同样不同的臣子,在酒桌上出现几则轶事也就不奇怪了,下面咱们就浅谈几条供看官欣赏。孙皓网络配图1、饮酒查人型身为皇帝,最关心的便是自己治下国家是否稳定,座下臣子是否听话,三国吴主孙皓便想出用喝酒考验大臣的主意。他时不时地邀请大臣们一同来饮酒,并立下规矩:“率以七升为限”。同时,每人身后都有监酒官,谁不喝醉就要挨打。话说“酒后吐真言”,大臣醉酒之后所言所行都由监酒官记录,孙皓以此来判断大臣是否,一旦有人牢骚满肚,隔天便有性命之忧。不仅如此,孙皓还喜欢带着宠侍取乐醉酒的大臣,一时间东吴朝堂乌烟瘴气。有个叫韦昭的臣子看不惯孙皓这般戏弄,每次都是以茶代酒,碰上孙皓这样的昏君结果可想而知。韦昭最终以“不奉诏命,意不尽...
· 喝酒有门道,古人与老板喝酒那都是讲策略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个组成部分不得不提,便是酒文化。自大禹时期就有了用果子酿酒的记载,一路延续几千年,成为中国特色。自古君臣皆是人,日常交往中难免要碰上宴饮酒局,历代性格迥异的帝王碰上同样不同的臣子,在酒桌上出现几则轶事也就不奇怪了,下面咱们就浅谈几条供看官欣赏。1、饮酒查人型身为皇帝,最关心的便是自己治下国家是否稳定,座下臣子是否听话,三国吴主孙皓便想出用喝酒考验大臣的主意。他时不时地邀请大臣们一同来饮酒,并立下规矩:“率以七升为限”。同时,每人身后都有监酒官,谁不喝醉就要挨打。话说“酒后吐真言”,大臣醉酒之后所言所行都由监酒官记录,孙皓以此来判断大臣是否忠于自己,一旦有人牢骚满肚,隔天便有性命之忧。不仅如此,孙皓还喜欢带着宠侍取乐醉酒的大臣,一时间东吴朝堂乌烟瘴气。有个叫韦昭的臣子看不惯孙皓这般戏弄,每次都是以茶代酒,碰上孙皓这样的昏君结果可想而知。韦昭最终以“不奉诏命,意不尽忠”...
· 为什么古人喝酒都要“烫”一下再喝?
咱们中国的酒文化非常悠久,从最初的记载,到现在大约有4000多年历史了。而且咱们善于酿酒,也喜欢喝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为什么古代人喝酒之前,都要先“烫”一下,温热了再喝?,最著名的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还有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而现在却很少有人这样做了,这是为什么呢?第一点:酿酒技术,古代人的酿酒技术还不完善,里面还有很多“杂质”,比如甲醇、乙醛等,影响健康。虽然也发面了“掐头去尾”的方法,却依然不能完全去除这些物质。但是如果把酒加热以后,甲醇和乙醛之类就挥发掉了,再喝的话就没事了。第二点:健康因素,古代人也很重视养生和健康,认为白酒是“表热里寒”,直接喝的话,会伤及五脏六腑,所以要温热了再喝。比如在《红楼梦》里宝钗劝诫宝玉说:“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它,岂不受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第三点:闻香识味,在南宋以前,蒸馏技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