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咸粽子销量是甜粽子4倍,粽子最早的记载是哪个朝代?

2022-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61
转发:0
评论:0
吃粽子,已经成为了古代流传下来的端午习俗,而粽子有很多种口味,比如蛋黄粽,鲜肉粽,豆沙粽子,另外还有各种新口味的粽子,据统计新口味的粽子超过了130种,而根据销售量,发现咸粽子更受大家的欢迎,咸粽子的销量是甜粽子的4倍。而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的书法很多,不过最广为流传的是祭奠屈原一说,其中吃粽子就是百姓为了祭奠屈原开始的,那么粽子最早的记载是哪个朝代?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关于端午吃粽子最早的记载是在1600年前,在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中就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其中的“角黍”就是如今粽子最早的名称,另外到了200年后的南朝,南朝文学家吴钧就在《续齐偕记》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粽子被说成了是为了祭奠屈原而所形成的一种习俗。其实粽子并非是为了祭奠屈原之死,而它的起源说法有比较多,其中最令人信服的大概...

吃粽子,已经成为了古代流传下来的端午习俗,而粽子有很多种口味,比如蛋黄粽,鲜肉粽,豆沙粽子,另外还有各种新口味的粽子,据统计新口味的粽子超过了130种,而根据销售量,发现咸粽子更受大家的欢迎,咸粽子的销量是甜粽子的4倍。而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的书法很多,不过最广为流传的是祭奠屈原一说,其中吃粽子就是百姓为了祭奠屈原开始的,那么粽子最早的记载是哪个朝代?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


咸粽子销量是甜粽子4倍,粽子最早的记载是哪个朝代?


图源自网络


关于端午吃粽子最早的记载是在1600年前,在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中就写道:“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其中的“角黍”就是如今粽子最早的名称,另外到了200年后的南朝,南朝文学家吴钧就在《续齐偕记》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粽子被说成了是为了祭奠屈原而所形成的一种习俗。


其实粽子并非是为了祭奠屈原之死,而它的起源说法有比较多,其中最令人信服的大概是在50万年前,当时人们发明了用火熟食,而人们为了适口,就用树叶将食物包裹着,然后放在火种煨熟后剥叶而食,虽然说这个时候的不叫粽子,但是从中我们也能看到粽子的雏形了。再之后经过了40万年的更替,人们进入了石烹时代,那时候人们在地上挖坑,坑中还垫兽皮,再加入水,投入烧烫的石子使得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食物,直至成熟,而这一次更像现在的粽子。当然了要说吃粽子,是为了祭奠屈原,其实也算是一种奇幻色彩,体现出当时百姓对于忠义之士的敬重。


咸粽子销量是甜粽子4倍,粽子最早的记载是哪个朝代?


图源自网络


粽子最初被称之为“角黍”大概是在春秋时期,当时人们是用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还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这些都是属于“籺”的一种,而在春秋时期祭祀的时候,逢年过节,这个籺就是人们用来拜神祭祖的。而到了魏晋时期,这类食物才走向平民日常,甚至可以发现角黍和筒糉已经是夏至和端午的节令食品,也就是说明最晚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粽子就已经被流传开来,成为了端午时候的专属吃食。而这一大习惯真正流行起来的,还是上面说到的因为祭祀屈原,才让这一习俗大范围的沿袭下来。


咸粽子销量是甜粽子4倍,粽子最早的记载是哪个朝代?


图源自网络


粽子在晋代开始,包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还会添加一些中药、肉、板栗等,其馅料是变得丰富起来了,而且还成为了送人的礼品;等到了唐代,粽子的形状就出现了锥形的和菱形的,其米也是“白莹如玉”;宋代,粽子的外形更加美观,粽身上面还缠绕着红丝,口味也更加丰富,有“艾香粽”,也有“蜜饯粽”;到了元明两代,粽子包裹料也是逐步发展,其馅料的品种更加丰富,像是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都是跟现代差不多的;而粽子在明清时期,更是变为了吉祥的食物,相传当时只要一些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之前,都会吃家里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其目的就是为了讨个好彩头。(族谱网:www.zupu.cn


咸粽子销量是甜粽子4倍,粽子最早的记载是哪个朝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粽子是怎么来的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的时候,必吃的就是粽子。那么你知道粽子是怎么来的吗?粽子由来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历史记载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同“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
· 粽子的起源说
偶然翻读《本草纲目》,有“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故曰粽”的记载,再望书台上的台历,猛然感悟,过十天八天就要过端午节,吃粽子了。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泊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粽子的出现如本文开头所说,但一说用于祭祖;又说为了纪念屈...
· 粽子的起源传统文化中的粽子是怎么来的额?
粽子的起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意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据...
· 端午将至包粽子粽子馅料有哪些选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现在的人对于吃已经是物(sang)尽(xin)其(bing)用(kuang),关于粽子的馅料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还出了很多黑暗料理,但是实际上,即使没有后来各种恶搞的馅料,粽子本身就是一种馅料多元化的食物,根据不同的地区,粽子包的馅料也大不相同,下面就具体说说各个地方粽子的馅料。1、北京派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2、广东派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
· 请妈妈吃粽子
请妈妈吃粽子亲爱的妈妈:明天是端午节,女儿知道您平时爱吃甜食、粘食,粽子是您最喜欢吃的食品之一。所以,今天女儿为妈妈送上一份粽子,请妈妈品尝。祝福我亲爱的妈妈在天堂幸福、安康!祝福亲爱的妈妈:端午节快乐!女儿敬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