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五线谱18世纪才传入中国,在此之前人们是怎么记录乐谱的呢?

2022-04-0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54
转发:0
评论:0
五线谱得益于它能够清晰明确地显示音的高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国音乐界,如今也是简谱和五线谱用的最多。不过五线谱本身发源于希腊,大约18世纪时才传入我国,在此之前我国那么多音乐家又是用什么记录乐谱的呢?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古人为了将优美的乐章记录下来,让子孙后代也可以听到他们曾经听过的美妙歌声,发明了很多记谱法比如工尺谱、减字谱、俗字谱等等。接下来阿族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先人使用过哪些记谱法吧~文字谱文字谱是用文字、数字等表示每个音的音高,用其他辅助手段来表示节奏的记谱法,在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都有关于文字谱的使用记录。中国特有的文字谱是宫商谱、律吕谱、工尺谱及锣鼓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主要用于古琴曲目弹奏。古琴谱古琴谱就是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由六朝梁...

五线谱得益于它能够清晰明确地显示音的高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国音乐界,如今也是简谱和五线谱用的最多。不过五线谱本身发源于希腊,大约18世纪时才传入我国,在此之前我国那么多音乐家又是用什么记录乐谱的呢?

 

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古人为了将优美的乐章记录下来,让子孙后代也可以听到他们曾经听过的美妙歌声,发明了很多记谱法比如工尺谱减字谱、俗字谱等等。接下来阿族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先人使用过哪些记谱法吧~

 

文字谱

 

五线谱18世纪才传入中国,在此之前人们是怎么记录乐谱的呢?


文字谱是用文字、数字等表示每个音的音高,用其他辅助手段来表示节奏的记谱法,在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都有关于文字谱的使用记录。中国特有的文字谱是宫商谱、律吕谱、工尺谱及锣鼓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主要用于古琴曲目弹奏

 

古琴谱

 

五线谱18世纪才传入中国,在此之前人们是怎么记录乐谱的呢?


古琴谱就是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由六朝梁代丘明传谱,原谱是唐人手抄的卷子。后来由于文字谱过于繁复,不便于使用和传播,经唐代琴家曹柔减化,发展成为减字谱

 

工尺谱

五线谱18世纪才传入中国,在此之前人们是怎么记录乐谱的呢?

工尺谱是中国汉族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源自中国唐朝时期,后传至日本、越南朝鲜半岛、中国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属于文字谱的一种。

工尺谱在古代流传甚广,但是今天只有传统戏曲的伶人和学习者还会使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工尺谱在传统写法上由右而左直行,如同文字,但是现在亦可作横排书写。

 

减字谱

五线谱18世纪才传入中国,在此之前人们是怎么记录乐谱的呢?

减字谱又称指法谱,古代中国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减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方格谱

 

五线谱18世纪才传入中国,在此之前人们是怎么记录乐谱的呢?


方格谱是太簇律由低到高列出十二律,在音图最右边一行注律吕字样,每格代表一个半音,自左而右每格代表一个相对等长时值单位。

 

乐谱是明代记载祭祀孔子所用的音乐的曲谱形式。

 

央移谱是藏传佛教使用的曲谱,是在七条平行线上划出各种曲线组成的一种曲谱。

 

查巴谱是一种在方格中划曲线的曲谱。

 

锣鼓经是一种打击乐的曲谱。又叫锣经锣鼓谱法器谱等。

 

由此可见古代的记谱法真的有很多,古人的聪明才智即便是现在看到都会让人佩服,也多亏了这些多种多样的记谱方法才能让这么多杰出的音乐作品流传下来。你喜欢音乐吗?对音乐有什么见解呢?可以说给阿族听听哦。(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时期才出现辣椒在此之前的想吃辣怎么解决呢
还不知道:古人想吃辣没有辣椒怎么办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辣椒,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很多小伙伴平时吃起饭来,也是无辣不欢,但大家知道吗?其实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一直到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那么在此之前,中国的古人想吃辣的东西时,该怎么办呢?首先是胡椒,这种调味品起源于印度,汉朝时期就传入中国,虽然当时种植范围广,但产量非常有限,一般百姓吃不起,俗话说物以希为贵,胡椒的价值也是节节攀升。在唐朝时期,胡椒就被当成投资品来保值,存胡椒就等于存钱。而在餐桌上,胡椒更是重量级的角色,像是素火腿、牛饼子这些古代名菜都离不开胡椒的调味,北宋时期的胡椒醋羊头,就特别受当时皇帝们的欢迎,用胡椒酿成的胡椒酒,也是相当受到百姓们的喜爱。其次是花椒和姜,川菜的特点是麻辣,也就是麻要排在辣之前,因此没有辣椒的时候,四川人的餐饮主要就以花椒来作为调味品,而现在四川地区的很多小吃,没有辣椒...
· 烟草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谈起烟草,似乎古今中外,老幼皆知。其实不然,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烟草是舶来品,不是土特产,而且并非古已有之。除印第安人外,吸烟成为人们的嗜好,只不过才400多年的历史。烟草是茄科烟草属的植物,共有50多种,栽培最多的是红花草,其次是黄花种。烟草的别名很多。《粤志》称它为八角草,也叫仁草;《百花镜》称它为相思草;《和汉药考》称它为南蛮草,亦叫长命草、还魂草等。烟草的原产地在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及其附近,其范围可能北起墨西哥,南达玻利维亚,东到委内瑞拉。烟草传播得很快,1565年从法国传入德国,接着传入俄、日、英、印尼、印度及菲律宾等地。17世纪以后,吸烟之风传遍了全世界。烟草传入我国,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厦门,所以当时叫它为“吕宋烟”。种植最早的是漳州。但也有人认为是先传入台湾,再传入漳州、泉州。传入的确切时间、年份已不可考,最早的说法认为是在万历三年...
· 刘邦在48岁的时候才起兵在此之前他到底在干嘛呢
刘邦48岁起兵前都在做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刘邦是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他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他起兵的时候年龄已经达到四十八岁了,就连他的强进对手项羽这个时候才二十四岁,那么刘邦在起兵前这几十年中他都在做什么呢?史书上对刘邦起兵前的经历可以说是记载的很不客气,把他说成了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一事无成,就是这样的人还做了皇帝,想想也不可思议。可是,你要反过来想,刘邦这个熊样还能做皇帝,不是说明他的本事是真大嘛。其实说刘邦在48岁之前一事无成,还真是冤枉他了。相反,他的经历放在现在来看,我们普通人还是要相当羡慕的。刘邦出生在一个相对来讲还算富裕的家庭,最起码吃喝不愁,有房住,有衣穿,这在战国末期是相当难得了,也因为家庭的原因,刘邦还能去上学,可是这个知识水平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不过最起码是认得字的。这一点放到现...
· 筷子殷商时期才产生在此之前中国的古人如何吃饭?
大家都倾向于筷子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史记·宋微子世家》说:“纣始有象箸。”上古时人并不用筷子吃饭。《礼记·曲礼上》讲到请客吃饭时说:“共饭不泽手。”“泽手”,就是双手摩擦发热而出汗的意思。唐代经学大师孔颖达的注解是:“古之礼,饭不用箸(筷子),但(只)用手,即与人共饭,手宜絜(洁)净,不得临时始捼莎(两手相搓)手乃食,恐为人秽也。”这说明,上古时人是吃“手抓饭”的。他们也因此养成了饭前洗手的习惯。
· 茶是如何传入的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四五世纪时,吐蕃王朝军队曾攻占到中原边州,夺得了大量茶叶,却不知其用途。《藏汉史集》中记,茶在松赞干布之曾孙都松芒波杰在位时(公元676-704年)传入吐蕃,当时是作为一种保健药物而受到赞普的喜爱。他说:“在我患病期间不思饮食,只有饮用小鸟衔来的这根树枝泡的水比较奇妙。它能养身,是一种治病良药。”_公元781年唐德宗时“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诸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氵湖者。’”由此可知,早在5世纪以前,吐蕃社会还没有饮茶之习俗,只是把茶叶作为一种珍贵的保健药品而被王室所珍藏。自唐开元后,内地僧人坐禅“务于不寐,又多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辗转相效仿,遂成风俗。”随着唐蕃之间友好往来,有的汉僧到藏区传法,有的则经吐蕃去印度求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