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获得书籍?在哪里买书?
在中国古代西汉时期最早有纸张,但是纸质粗糙,不便于广泛使用。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之后,才使得纸张用于文字的记录,便于书籍的流通。受到古代运输、印刷等条件的限制,古代的书籍传播还是很不便利。那古人是怎样获得书籍的?一般在哪里买书?小谱为你解答。
图源网络
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但是在唐朝之前,并没有印刷业,所以书籍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那时书籍的传播主要依靠于手抄。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周绍明在《书籍的社会史》一书中提到,曾有两个中国学者得出结论:在1912年前的大约一万两千部中医古籍里面,绝大部分是手抄本,并且,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已一千年之后,17世纪活跃于江南苏州的16个剧作家现存的80个剧本里,手抄本也是占了绝大部分。
可以说,无论是印刷术发明之前还是之后,手抄本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的有一个原因是,在低廉的劳动力面前,手抄本要比印刷本的成本低很多。
图源网络
古代并没有专门的书店,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才形成了专门的书店。通常是通过卖香,或是去佛寺、庙会里顺便卖卖书,中国真正主要卖书的店铺是明朝才第一次出现。当时的文人,要想买书就要到书市、书铺去逛,但货量也很有限。
在这样买书南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专门的藏书家。古代家境优渥的人家都会收藏书籍,他们四处收集,用一间专门的房间存放书籍,精心保存,世代相传。
当时的藏书家们催生出了中国一些出名的藏书阁,其中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就是明代兵部侍郎范钦创建于嘉靖年间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一家图书馆。
图源网络
古代的书籍虽然大多都是手抄本,但是因为纸张的成本,对读书人来说也是一个费钱的支出。古代有买书难、买书贵的条件限制,也就衍生出了背书这一书籍的流通方式。
古代因为科举制度的存在,古人从小就要求熟记四书五经,在这样的锻炼下,古人的记忆力也比较好。明朝流行到书院听课、讲学、讨论,因为书不容易得到,所以必须去听讲,得到一本书就要凭借超人的记忆力记下来。
古人虽然面临着看书难的窘境,但是古人凭借着机智去化解了这个难题,就好似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应对力量。
(族谱网:www.zup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