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榻”的发展变化,你知道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当中,椅子是在唐宋之后才开始流行的。唐宋以前椅子还没有普及,古人多是跪坐,在人们跪坐到椅子普及的过程中,有一个家具不得不提,那就是榻。你知道“榻”的发展历程吗?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榻的来历并没有很详细的记载,只有明代人在书中记载说:“榻是由姜太公制作的。”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记录有榻的文书出现在东汉末年。所以,即使东汉末年不是榻产生的时期,也应该是它比较风行的时期。
图源网络
榻也被一些学者归为床的门类,是一种类似于更低的床。榻按照规格,分为一人坐的小榻和比较大一些的非独坐榻。榻还有一些配套用具,比如榻登,类似于后代的脚踏。
“榻”的发展其实是与古代的礼仪息息相关的,在南朝时期,士大夫认为跪坐是端庄有礼的一种坐姿,但在民间,有百姓都推崇“垂足而坐”,也就是座位比较高,脚自然下垂。
图源网络
在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十分自由,家具兼具高矮,无论是跪坐、盘腿坐还是垂足坐,都有合适的依托。榻也就因为它的轻便和无遮无碍成为了各个阶层的宠儿。文人、贵族甚至是僧侣都喜欢它。
在唐代文学当中,不同的“榻”还具备不同的意义,“陈榻”表示对有识之士的礼遇,而“连榻”、“并榻”则代表了文人之间的友情。另外,在文人眼中,榻和茶是再好不过的搭配了,在榻上饮茶之风盛行。在僧人眼中,禅榻和茶烟、棋盘代表了清净之境界。
图源网络
到宋元时期,“垂足而坐”再也不是一种怠慢无礼的姿势,“垂足端坐”也变成了为人推崇的端方有礼的坐姿。这也就促进了椅子的发展。在宋代的一些画作当中可以看到其中的弹琴、听琴的人都是垂足端坐着。
随着高坐的推广,以前作为坐具的榻渐渐被板凳椅子之类的家具取代,其坐的职能退化,更多作为一种卧具而存在。特别是夏天,在榻上斜卧成为了一种消暑方式。也正因为这些特点的转变,榻也逐渐变得更加宽大了。
图源网络
在古代“跪”和“坐”的端坐方式的改变中,榻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一个承接的作用,它最先具有解放双腿的意义。到后来古人对于坐姿之于礼仪的观念没有那么严格之后,就逐渐发展了椅子,榻就被归为床的那一类功用上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