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广告吗?古代是如何给商品打广告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被广告包围,手机、电视、报纸、杂志、大街等媒体,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在频繁出现的广告洗脑下,顾客的购买欲望会受到引导和刺激。比起现代广告,古代也有很多广告,不仅形式多样,而且韵味十足。
其实广告并非舶来品,古代早就出现广告了。周代,广告以叫卖为主。《楚辞》中有“师望在肆,鼓刀扬声”, 师望指的是姜太公,鼓刀是指屠猪羊的刀,诗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姜太公在市场上,敲刀卖肉的场面。
《战国策燕策》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在马市卖马, 一连三天没人光顾,于是,他找到了伯乐,希望伯乐能到马市上关注他的马,离开时再看一眼他的马,如果这样的话,伯乐能得到一天的酬劳。第二天,伯乐来到马市,按照事先约定的计划,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结果"一旦而马价十倍”。伯乐做了历史上第一位名人代言广告,也镎到了第一笔代言费。
对于普通商人来说,名人代言成本太高,且不能常用。文字广告以其成本低廉、有针对性的特点,受到商家的关注。在<韩非子》的《外储说右上》中记载:“宋人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说的是宋国有个老板,善酿好酒,他在酒店门口竖起高高的酒旗,招徕顾客。
在汉代,沿街酒家会将空的大酒坛垒成高台,称为“垆”, 挑选年轻貌美的好,站在垆上,一边吸引来往行人注意 ,一边招呼客人进店饮酒。 西汉大才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在四川临邛开了一家小酒馆,卓文君在高垆上揽客,司马相如穿着裤衩洗碗,留下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从此,卓文君的促销广告流传至今。
古代不只是商业广告,也有慈善广告。东晋时期,流传着一个”题诗赠老姥”的故事。有一天,书圣王羲之在绍兴的一座石桥上, 看到一位老妇提篮卖扇, 好久都没人光顾,于是王羲之对老妇说由他在扇上题字,扇子会好卖-些。征得老妇同意后,王羲之在每把扇子题了五个字。他告诉老妇,叫卖时就说这扇子是王右军题的字,每把扇子要价“百钱”, 老妇打出王羲之名号后,扇子很快一抢而光。如今,绍兴城内还有一座名为"题扇桥”的拱桥,据说就是当年王羲之题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文字广告占据了古代广告的主流。广告发展到唐代, 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出现了。大唐国力强盛,很多西域胡人到长安,设立酒肆。为了促进葡萄酒、三勒浆、龙膏酒等美酒的销量,胡人酒肆雇佣了胡姬,表演歌舞助兴陪客聊天解闷由于胡姬举手投足颇具异域风情,当时的文人墨客趋之若鹜。
李白、李贺、岑参、王绩、贺朝等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胡人酒肆的诗句。胡人酒肆的表演广告成为唐朝繁盛的一个缩影。
到了宋代,社会繁荣,经济富裕,百姓安定,广告的发展也进入一个高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在《清明上河图》中, 汴梁城中街头,商家摆放着多种多样的标牌挂板,有的介绍店名和商品的,有的图文并茂,有的以诗句对联推销商品,这些广告类似于今天的平面广告。实体广告是商业广告中最基本的形式。在《诗经:卫风:氓》中,就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诗句。随着时代的进步,行业得到细分,商品逐步增多,实物广告在南宋的都城临安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商家将商品摆放在门口,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如酒店、药店、木炭店、靴子店、绸庄等,店门口都会放上相应的商品,用来吸引顾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