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江歌母亲还有九场官司要打,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打官司的吗?

2022-01-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86
转发:0
评论:0
江歌去世后,江歌母亲为帮江歌维权找回公道,一直持续不断的打官司,历时五年,终于后了最后的结果。现代打官司除了日期比较长,其他流程相对比较清晰也比较方便。你知道古代是如何打官司的吗?古代打官司方不方便?族谱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古代,对于刑事案件,法律不限制告状的日期。对于民事案件,国家规定每月有六至九天专门受理民事诉讼,受理案件的具体日期由官员自己决定。起诉阶段【百姓若没交诉状,衙役帮忙找人写】古代告状的书面文书称诉状、呈状等。告状的老百姓如果没有诉状,衙役就带他们去找代书(官府指定并备案的书写状纸之人)帮忙写,然后将状纸呈县官过目,决定准诉日期,交刑名师爷(专门帮助州县官办案的人)办理有关审案事宜,出差票传唤原被告及相关的证人到案。【民事案受理时间由官员自己决定】对于刑事案件,法律不限制告状的日期。但是,对于民事案件,老百姓不能想哪天告状就哪天告状。国家规定每月有六至九天专门受理民事...

江歌去世后,江歌母亲为帮江歌维权找回公道,一直持续不断的打官司,历时五年,终于后了最后的结果。现代打官司除了日期比较长,其他流程相对比较清晰也比较方便。你知道古代是如何打官司的吗?古代打官司方不方便?族谱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古代,对于刑事案件,法律不限制告状的日期。对于民事案件,国家规定每月有六至九天专门受理民事诉讼,受理案件的具体日期由官员自己决定。

江歌母亲还有九场官司要打,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打官司的吗?

起诉阶段

【百姓若没交诉状,衙役帮忙找人写】

古代告状的书面文书称诉状、呈状等。告状的老百姓如果没有诉状,衙役就带他们去找代书(官府指定并备案的书写状纸之人)帮忙写,然后将状纸呈县官过目,决定准诉日期,交刑名师爷(专门帮助州县官办案的人)办理有关审案事宜,出差票传唤原被告及相关的证人到案。

江歌母亲还有九场官司要打,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打官司的吗?

【民事案受理时间由官员自己决定】

对于刑事案件,法律不限制告状的日期。但是,对于民事案件,老百姓不能想哪天告状就哪天告状。国家规定每月有六至九天专门受理民事诉讼,受理案件的具体日期由官员自己决定。

当然,农忙季节一即自四月一日到七月三十日,凡涉及户婚、田土及各类轻微之事的民事争诉也一概不受理。 这样,老百姓针对民事案件能告状的日子也就没几天了。

【是受理还是驳回,看状纸上的批词】

州县官坐堂,他首先当堂质问原告.然后决定是受理还是驳回控告。在诉状的末尾写上一个批词,或者宣布受理。或者说明不受理的理由。

写批词的方式,人各有异。一些精明能干的州县官一收到诉状就能够在原告的面前挥毫写出批词,或者与幕友(师爷)讨论后亲自写批,因而闻名遐迩。

然而,大多数州县官并不熟悉法律,也无能力写批词,因而只得求幕友代为作批。然后,如果决定受理才进入审判阶段。

江歌母亲还有九场官司要打,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打官司的吗?

【诉讼费无法定规定,“陋规”费用名目多】

我国古代审理案件历来没有法定诉讼费用的规定。在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民刑合一的体制,诉讼费用在各朝律典中没有专门规定。然而,古代老百姓打官司并非是免费的,一旦案子得到受理,告状之人需要交纳许多费用。

因为衙门职员的薪水,朝廷正式预算解决的只有书吏和衙役(书吏薪水曾被取消),但那仅仅是象征性的,比如衙役每年六七两银子,书吏每年十几两银子。于是,他们只好借助“陋规”和更出格的伎俩谋取收入。

比如仅仅诉讼过程中,衙役就可以向当事人索要“鞋袜钱”、“酒饭钱”、“车船钱”、“招结费”、“解锁费”“带堂费”等等;书吏可以向当事人索要“纸笔费”、“挂号费”、“传呈费”、“买批费”、“出票费”、“到案费”、“铺堂费”、“踏勘费”、“结案费”、“和息费”等等。

审判阶段

【关于管辖权案件牵涉多州县按“轻从重”原则。】

级别管辖的规定是:汉代县级有权判处死刑,唐以后,县级只能判决答杖罪。

地域管辖的规定是。凡有犯罪,皆山案发所在州县审判。若奉连两个以上州县的案件,则按轻从重、少从多、后从先等原则,归其中的一个州县审理。

江歌母亲还有九场官司要打,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打官司的吗?

关于审判方法

西周时期审犯人听其言观其色】

我国古代在西周时就确立了“五听”断狱的方法。一日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二日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三日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四日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感);五日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然)。这就是说要求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注意当事人的陈述是否有道理,陈述时的神情是否从容,气息是否平和,精神是否恍惚,眼睛是否有神,并据此推断其陈述是否真实,从而对案情作出判断。

【宋代妄行翻异叫冤者可被重罚】

后来,宋朝在审判过程中又创造了一种 新的方法叫“翻异别勘”制度。在诉讼过程中,人犯否认口供称“翻异”,事关重大案情的,由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重审,称为“别勘”。别勘分为别推(换法官审理)和别移(换司法机关审理)两种。翻异别勘就是犯人推翻原口供时应该重审的制度。

宋代,当犯人不服判决临刑时喊冤或者其家属代他申冤时,就改由另个司法机关重审或监司另派官员复审。按照法律规定,翻异可三至五次。妄行翻异叫冤者,别推时加重处罚。

关于回避制度

【如遇亲属师长,审判官必须回避】

《唐六典》首次规定了审判官的回避制度。诉讼回避,在古代称为“换推制”。唐朝规定,负责办案的官员与被告有亲属关系、大功以上姻亲,或者是被告授业师长的,这些情况都需要回避。

发展到宋代,诉讼回避的范围更广,规定更为细致。甚至同-案件的前后审两名法官有“亲属仇嫌”关系的,都必需回避。

江歌母亲还有九场官司要打,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打官司的吗?

关于审判期限

【唐时不超一个月,宋代最多就12天】

从唐宪宗开始,国家对司法官审断案件的期限作了专门规定:大理寺(司法机关)审理案件不超过20天,刑部复核不超过10天,由刑部发回大理寺重审为15天。后又对审案期限进行修正,区别大中小案件,分别规定在35天至20天。

宋代初期仿行唐制,后数经变动后,规定大案为12日,中案为9日、小案为4日,而且规定诉讼标的价值20缗为大案,10 缗以上为中案,10缗以下为小案。

明代规定对于缉捕期限,以事发日开始1月内破案,越过期限者,捕役笞20,越过期限愈长受刑愈重。案件事实基本搞清后,司法官必须在3天内作出判决,判决后10天内执行。违限3日者答20,每3日加1等,罪止杖60。如因拖延案件造成在押被告死亡者,被告为死罪,司法官处杖刑60;为流罪者,司法官处杖刑80;为徒罪者,司法官处杖刑100;为笞、杖罪者,司法官处徒刑1年。

清朝审案期限更为严格,规定州县案件(答、杖刑案件)20日内结案,人命案件,州县在3月内初审完结,将被告和卷宗送到府一级,政府需要在1月内送到省按察使司,按察使司1月内送到督抚,督抚1月内奏报皇帝,并将案卷移送刑部。可见,各朝各代对审判期限都有严格的规定。

执行阶段

【实行“秋冬行刑”,春夏不执行死刑】

执行是依法定程序实现判决的内容和要求。对于死刑犯的执行,自汉以后, 形成了“秋冬行刑”制,除了对谋反大逆等死刑犯“决不待时”立即处死之外,对于一般死刑犯,春天和夏天不执行死刑,因为春田和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执行死刑有违天意;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死刑,因为此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以“申严百刑”、“顺天行诛”了。这一作法也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

江歌母亲还有九场官司要打,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打官司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是如何聚餐的,你知道吗?
我们现在聚餐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比如饭店、烧烤摊、火锅等等,这主要是基于现在美食的种类丰富,就餐的场所也发展的多种多样。那古代是怎样聚餐的呢,让小谱来为你解答吧。李白的一句著名的诗词“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形象的描绘了古人在酒桌上的肆意酣畅,也侧面体现了酒桌上友人间的亲密无间、放松畅快。朋友之间相聚在一起,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从大事到小事都可以享受时光。而且从历史学家的研究中来看,古人有一种特有的仪式感,那么他们这种仪式感是什么呢?图源网络根据《周礼》记载,最早的饮食讲究其实要追溯到与上天的沟通。因为当年《周礼》明确记载了太庙牺牲,我们的食物需要贡献给神明,然后神明保佑我们昌盛不息。所以早在最开始的时候,饮食就带有一种文化色彩,而且还与懵懂时代的神明相沟通。等到后来,所谓对于神明的信仰逐渐转变成了一种文明与礼仪的讲究。在古代,唐朝之前是没有椅子的,大家吃饭只能跪在地上,在一个比...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夏雨来打官司
澄海县有个名叫洪树轩的秀才,他和海阳县的夏雨来都是讼棍。有一天,他受甲某所托,乘船到潮州城,要与乙某打官司。夏雨来则受乙某所托,也乘船往潮州城,要与甲某打官司。谁料到,洪、夏同坐一船,却互不相识。途中,洪树轩同行的人知道他的对手是夏雨来,叫他不可大意。他却夸下海口说:“夏雨来算得了什么,我洪某今日一定要打败他。”夏雨来在一旁听了,默不作声。那天天气炎热,洪树轩脱下长衫,用一块大手帕包好放在一边,便打起瞌睡来。夏雨来见姓洪的睡着了,悄悄地把随手用的纸折扇塞进他的衣包里。船到东门码头,夏雨来把姓洪的衣包拿起就走。洪树轩说包袱是他的,要抢回。夏雨来大发脾气说,明明是我的东西,你竟敢冒认!两人争执不休,闹到潮州府衙。府太爷问他们衣包里有何物。洪树轩说只有一件长衫。夏雨来说有长衫和一把纸扇。府太爷叫差役打开一看,果然有长衫一件,纸扇一把,扇上还有夏雨来的题词和落款。府太爷便把长衫、纸扇判给夏雨来,还...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夏雨来打官司
澄海县有个名叫洪树轩的秀才,他和海阳县的夏雨来都是讼棍。有一天,他受甲某所托,乘船到潮州城,要与乙某打官司。夏雨来则受乙某所托,也乘船往潮州城,要与甲某打官司。谁料到,洪、夏同坐一船,却互不相识。途中,洪树轩同行的人知道他的对手是夏雨来,叫他不可大意。他却夸下海口说:“夏雨来算得了什么,我洪某今日一定要打败他。”夏雨来在一旁听了,默不作声。那天天气炎热,洪树轩脱下长衫,用一块大手帕包好放在一边,便打起瞌睡来。夏雨来见姓洪的睡着了,悄悄地把随手用的纸折扇塞进他的衣包里。船到东门码头,夏雨来把姓洪的衣包拿起就走。洪树轩说包袱是他的,要抢回。夏雨来大发脾气说,明明是我的东西,你竟敢冒认!两人争执不休,闹到潮州府衙。府太爷问他们衣包里有何物。洪树轩说只有一件长衫。夏雨来说有长衫和一把纸扇。府太爷叫差役打开一看,果然有长衫一件,纸扇一把,扇上还有夏雨来的题词和落款。府太爷便把长衫、纸扇判给夏雨来,还...
· 古人是如何防范和应对疾疫的,你知道吗?
我国自古以来,对于突发疾疫都极为重视也制定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政策。虽然科技不是很发达,经济水平也不是很高但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今天,族谱网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古代是如何防范和应对疾疫的。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周代就出现过疾疫。鲁庄公二十年(公元前674年)夏天,“齐大灾”,这次“大灾”,按《公羊传》的解释,就是大疫。此后,关于疾疫的记载不断增多,根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发生疾疫的次数分别是: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从死亡的人数看,程度最为严重的一次是金朝开兴元年(1232),汴京大疫,五十日间,“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少数”。古代疾疫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可见一斑。面对这么大的灾难,古人是不是束手无策,一点措施也没有呢?当然不是!尽管那时的生产力极为低下,但人们还是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各样的办...
· 你姓杜吗?知道“杜姓”怎么来的吗?
我国历史久远,关于姓氏文化就有千年500多个。那么各位看官知道你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吗?比如说“杜姓”,姓杜的朋友知道姓氏的来源吗?今天小编来给姓杜的朋友讲述“杜姓”的来源。一、杜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通志·氏族》载:“杜氏,亦曰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以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