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连火灾损伤严重,冬季火灾频发你知道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吗?

2022-01-0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80
转发:0
评论:0
近期,大年发生火灾损伤严重。冬季由于气候干燥,是火灾的高发期,现代有烟雾报警器等各种防火措施,你知道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吗?我国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火灾防范经验,并且各朝各代对失火都制定了详细的刑法以惩罚火灾责任人、制约火灾的发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防火的。我国古代防火先民防火意识强历史上,先民对于防火具有相当强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十分注重防火。早在商周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易下经》就载:“象日:水在上,水大相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防患于未然的论述。为防火需要,当时就开始探索防火技术。在甘肃秦安大地弯大型建筑遗址,我们看到的5000年前的火灾现场遗址中那些未烧完的木柱上保存着一层坚固的防火涂料,证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探索防火的技术。据《艺林汇考》载:我们的祖先春秋时代便“使用雄黄避火”。东汉时,“防患于未然”的论述进一步完整。《中鉴....

近期,大年发生火灾损伤严重。冬季由于气候干燥,是火灾的高发期,现代有烟雾报警器等各种防火措施,你知道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吗?

我国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火灾防范经验,并且各朝各代对失火都制定了详细的刑法以惩罚火灾责任人、制约火灾的发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防火的。

大连火灾损伤严重,冬季火灾频发你知道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吗?

我国古代防火先民防火意识强

历史上,先民对于防火具有相当强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十分注重防火。早在商周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易下经》 就载:“象日:水在上,水大相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防患于未然的论述。为防火需要,当时就开始探索防火技术。在甘肃秦安大地弯大型建筑遗址,我们看到的5000年前的火灾现场遗址中那些未烧完的木柱上保存着一层坚固的防火涂料,证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探索防火的技术。据《艺林汇考》载:我们的祖先春秋时代便“使用雄黄避火”。

东汉时,“防患于未然” 的论述进一步完整。《中鉴.杂言》载:进忠有三术,一日防,二日救,三日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是东汉史学家苟悦(公元148- 209年) 的著名论述,也是成语“防患未然”的出典。防、救、戒三术,说的是,在火未烧之前做好防范工作,不使其烧,万一烧起来了,就及时扑救,加以制止:再后就检讨,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的思想非常高明,把防火放在第一位,强调防火灾于未发之先。救火虽然也很重要,但只能是第二位的。这是中国传统哲学原始的辩证的思想方法。这一论述是消防实践规律的精辟理论概括和总结,并已成为我国消防工作具有悠久历史的优良传统。由于这一理论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因此,被广泛引申、扩展到治乱、防灾、防疾等诸多领域,其现实意义至今仍不减当年。

大连火灾损伤严重,冬季火灾频发你知道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吗?

东汉“断屋技术”发明

东汉时期,为防火,明帝建造洛阳北宫正殿德阳殿时,开河引水到殿前,以解决消防用水。西晋时,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 , 洛阳武库失火,积孥将军刘彪“建议断屋,得出诸宝器”,这是历史上救火中最早采用的断屋战术

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 907年),出于防火需要,木建筑技术走向成熟,砖瓦制陶等耐火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开发利用石材,建造石塔,凿石窟,雕石像,对防御火灾、保存佛教建筑和佛像起到了积极作用。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杜佑任岭南节度使时,下令“开火衢(音qQ),疏析廛(chan)闹(han),以息火患”。

大连火灾损伤严重,冬季火灾频发你知道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吗?

宋代,防火瓦房出现

时至宋代,防火出新。北宋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知府湛任内(公元1023- 1063年),教民用砖瓦筑屋,拆除“侵占官道”的违章建筑,以消除火灾隐患。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333年)十一月,高宗皇帝在严令火禁的诏书中,指令安府开辟火巷,要求“被火处每自方五十间、不被火处每自方一-百间各开火巷,约阔三丈”,并要求有关部门改建宫室,“盖瓦房”、“务宽阔”。绍熙间(公元1190- 1194年),袁甫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知府时,把消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建立防火的“防虞员”和救火的“潜火军卒”,并配置消防器具。理宗时,鉴于火灾危害甚烈,将“修火政”列入《训臣十二条》,训令“守而勿失”,“务必忠守”,明确作为对臣僚的职务要求。

大连火灾损伤严重,冬季火灾频发你知道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吗?

明代,避雷针发明

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何歆出任黴州知府时,提出“降灾在天,防患在人,治墙为上策”的治火主张。并组织居民修建防火山墙,从而成为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 ,明世宗下令建造一座完全不用可燃材料的皇史成,珍藏皇宫档案文书,为保存前朝的历史文献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防火新招而闻名。清朝,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 五月,吉林(今吉林省吉林市)失火后,乾隆帝谕旨,重新修盖房屋,将街道“展宽二三尺,大所草房,俱改瓦房”。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 ,天津建起3座新式火药库,为防止铁摩擦起火星,全库内外不见分寸之铁,凡有铁之处“都以木陷之”,并在库房顶安装避雷针防雷击起火。

古代先民的防火方法和技术,为避免和减少火灾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显示出先民的聪明、智慧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大连火灾损伤严重,冬季火灾频发你知道古代是如何防火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火灾
火灾特性成长性:火灾从开始之后到扑灭之前,具有无限度疯狂扩大之特性;而且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延烧之面积约与经过时间之平方成正比。浮动性:火灾的严重程度受气象环境、燃烧物体、建筑物结构及地形地物等各种因素影响,并呈现复杂现象进行。偶发性:火灾往往纯属突发状况,无法事先预测,由此也就无法采取灾前止损或防备措施。盲目性:火苗并不像人类一样具有思考能力明辨孰轻孰重,但凡火苗触及到的任何东西均可能完全烧毁,就像俗话说的“水火无情”。火场常识防范未然:定期检查设备使用年限、有无易燃物等,并准备灭火器、安装烟雾侦测器。另外必须记忆建筑配置以便逃出或待援,除了动线,只要既有合法规的门与可开启的窗(阳台)的水泥房间就可以当救生室,即使同楼层都是大火,火灾生存时间通常在数小时以上。小火快逃:开始有火苗时,若有机会考虑在30秒内尝试控制,避免形成小火灾。但一旦形成火灾,或如果没有灭火器就以逃生第一。分秒必争:
· 历史上最大的武器库火灾是哪次?古代火灾之最
由于我国自古以来的主要建筑,均是土木结构,因此,相比欧洲的砖石结构建筑,我们的建筑非常容易着火。《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项羽是对咸阳采取了烧、杀、抢虏的政策。《史记·项羽本纪》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里提一下,经过近年考古证实,阿房宫,项羽并没有烧毁。而是本身就是烂尾工程,秦朝亡了,阿房宫还没建好)公元190年,董卓被十八路诸侯击败后,火烧洛阳,迁都长安。朱棣迁都北京后,兴建紫禁城,刚建好不到四个月的永乐十九年阴历四月初八,就遭遇雷火,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被焚毁,在群臣纷纷上书提意见中,对于迁都的非议借机四起。午门之外,大臣们为迁都的对错分成两派掀起大辩论。这使永乐皇帝大为恼火,他接受了很多批评意见,但唯独打击反对迁都的声音。在这位刚强的皇帝的铁腕下,迁都之争又渐渐被平息下去。下面列举...
· 太原火灾偶发损失惨重,古人在防火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从古至今,天灾都是让人猝不及防且很多时候都无能为力的。火灾、洪涝、干旱等等。由于现代科技发达,救灾和预防还有一定的措施,那么对于科技落后的古代是如何进行预测和防范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在防火方面是怎么做的!历史上,先民对于防火具有相当强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十分注重防火。早在商周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易下经》就载:“象曰:水在上,水大相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防患于未然的论述。为防火需要,当时就开始探索防火技术。在甘肃秦安大地弯大型建筑遗址,我们看到的5000年前的火灾现场遗址中那些未烧完的木柱上保存着一层坚固的防火涂料,证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探索防火的技术。据《艺林汇考》载:我们的祖先春秋时代便“使用雄黄避火”。《演繁露·郡国志》曰:“后有守居之,以数失火,故涂以雄黄,遂名黄堂。”《说略》:“若郡治之黄堂,由春中君在郡涂雄黄,以厌火灾。”战国时期,便“慎火...
· 古代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生火灾?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今年夏季天气晴朗、气候干燥,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比以往更加高了,在古代也经常发生火灾,那古代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生火灾呢?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一、古代需要保存火种。古代要用火烧水做饭,用火照明。火几乎是古人全部的能源来源,起着照明、烧饭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时时保存火种。虽说古人发明了钻木取火,后来又发明了火石与火镰,可以用这个生火。但是这个方式并不方便,古人更多的是把火放在火塘里或者放在炕里保管,但是这种保存方式就容易起火。图源网络二、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结构房屋。虽然古代也在用砖石砌房子,但是这种房子比较少,大部分房屋还是用竹子或者木头搭建起来的。因此,这个材质也就更容易起火,且因为木头等会随着时间逐渐干燥,所以一有火芯就容易引发快速的严重的火灾。三、古代战争有一个很重要的打击敌人的方式就是火攻。火攻不仅能多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建筑特别是会造成大面积建筑的损坏。所以一有战争,无论是怎样豪华的宫...
· 古代起火为什么叫走水?古代火灾怎样救火?
在古代火灾现场都会有很多人边喊着“走水”边去打水灭火,为什么明明起火了,却是“走水”。这其中有两个愿意,第一是古人对火很敬畏,认为失火本来就是超自然力量造成的;第二是因为五行中水能克火,所以用水字来压制火,比较有口彩。那古代遇到火灾有哪些救火的措施呢?跟着小谱来看看吧。图源网络古代面对火灾的应对措施是比较全面的,不光有失火之后的救火,还有各种预防措施,更是在法律上严禁防火。火灾发生之后有两个机构可以及时传递消息及前往救火。汉朝时期,朝廷设置了望火楼,那时一般的楼层只有两层,但是望火楼有四层,所以望火楼有观测、通信、指挥的功能。望火楼上设有大鼓跟旗子等工具,可以通过鼓声通知老百姓逃跑及救火,通过旗子可以更好地、有条不紊地指挥老百姓参与灭火工作。唐朝有专门的消防机构,称之为“武候铺”。当时的“武候铺”主要在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才会有,他们通常分布在各个集市和坊里。“武候铺”除了人员配备之外,还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