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有春运吗?古人过年放假是怎么回家的?

2021-12-1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86
转发:0
评论:0
春运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每年春节放假,五湖四海的人都抢票准备回家过年。所以,春运是每年出行量最大的时候。那你知道古代有春运吗?古人过年放假都是怎么回家的呢?其实,自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了春节回家团聚的习俗,就有了春运。古人们虽然因条件所限,不像现代人一样大规模在外工作打工,但是古代官员、在外经商的商人、在外游历的文人、外出谋生的人,也会争取赶在春节前回家。古代春节也是放假的,比如宋朝。据宋史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皇帝母亲生日那天)等也都放假,这么前后连起来,差不多这一个月都在放假。唐朝虽然没有宋朝这么多假日,但也出台了不少人性化的政策,比如∶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30天的定省假(不含旅程);父母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15天的定省假。清朝中期,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即便有这些在我们现代人眼里看上...

  春运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每年春节放假,五湖四海的人都抢票准备回家过年。所以,春运是每年出行量最大的时候。那你知道古代有春运吗?古人过年放假都是怎么回家的呢?

古代有春运吗?古人过年放假是怎么回家的?

  其实,自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了春节回家团聚的习俗,就有了春运。古人们虽然因条件所限,不像现代人一样大规模在外工作打工,但是古代官员、在外经商的商人、在外游历的文人、外出谋生的人,也会争取赶在春节前回家。

  古代春节也是放假的,比如宋朝。据宋史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皇帝母亲生日那天)等也都放假,这么前后连起来,差不多这一个月都在放假。唐朝虽然没有宋朝这么多假日,但也出台了不少人性化的政策,比如∶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30天的定省假(不含旅程);父母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15天的定省假。

  清朝中期,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

  即便有这些在我们现代人眼里看上去很宽松的假期,但是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路况又差,道路崎岖不平,碰上下雪天,更是泥泞难行,古人们千里迢迢回一次家,动辄耗费数月,实属不易。

  古代有春运吗?古人过年放假是怎么回家的?

  在陆路上,古人们主要使用的是牲畜和畜力车。但是骑马和马车在古代是一种身份象征,通常只有官员才有这个特权。一般的平民百姓只能骑驴,直至近代,驴和驴车都还是民间重要的交通工具,以至于摩托车大范围使用后,人们戏称之为“电驴”。而更穷的人们,就只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了。所以古时候,考生们进京赶考,往往要提前半年多就从家乡出发,如果有云南的考生要去京师,一路上艰难险阻,也是异常辛苦。

  水路方面,长江、黄河和京杭大运河是那时候的主要大动脉。李白乘船沿长江而下,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绝对是夸张笔法。曾有较真的技术宅根据郦道元《水经注》中对白帝城和江陵之间的距离描述,计算帆船的大致时速,得出结论:就算日夜兼程,一路上不投宿不下船吃饭,也至少得三天。

  由于回一趟老家是如此的不易,因此古人们很多都赶不上除夕那天回到家,或者干脆就不回家了,只能用饱含乡愁的诗歌,倾诉思念亲人的愁闷。

  这么一对比,如今的我们真是幸福得冒泡。高铁、飞机已经让“天涯若比邻”成了现实,网络通讯业的发展让我们可以跟亲人朋友“随时随地通信息”。不过,那份诗意的乡愁和对亲人的牵挂,却是永恒不变的。

古代有春运吗?古人过年放假是怎么回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的“春运“是怎么样的?游子们都是怎么回家过年的
2019年1月21日起,春运正式开始了,预计发送旅客29.9亿人。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每年周期性上演。与现在春节返乡的打工族不同,古代春运的客流主体是官员和商人,因此,决定了古代春运别具特色,冏事不断。古人加入春运返乡客流,第一件并不是登陆“12306”验证抢票,而是占卜吉凶。回家之前,古人必定会翻一下黄历,看一眼“每天宜忌”。据2019年黄历显示,春节前宜出行日子只有7天,全年也就107天。咳咳,买好车票的小伙伴们,你买票时看黄历了吗?!古代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春运,先得问问黄历。这仅仅是古代春运第一冏。图1清代的黄历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尔雅》中记载:“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由此可见,在周代就有过年的传统了,春运也随之产生。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道路条件比较简陋,一路颠簸,足够春运返乡客喝一壶的。回家难的关键在于行路难,这是槽点满满的第二冏。面对矛盾,古代统...
· 古代没有春晚,古人怎么过年?
民间有跳灶王的习俗。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于门庭以乞钱。一年辛苦到腊月,家家户户舂米,因为腊月的米坚实,舂时少损耗。祭灶时,给小儿买饴糖(即胶糖、麦芽糖)。家家户户买春联贴春联,祝福新的一年。年三十,放爆竹。儿孙长大又一岁,长辈给压岁钱。古代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给主人送去祝福。
· 古代也有“春运”路途遥远那么在古代古人又如何回家?
春节是中国人合家团聚的节日,每年年关将近,不管离家有多远,游子们都要尽量赶回家人身边,庞大的返乡人流也导致了春运难,现代尚且如此,在古代人们春节要回家岂不是更困难了?古代受自然、礼俗“父母在不远游”等因素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太远,古代春运的主体也并非“外出务工人员”,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虽然距离跟现在相比不太远,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回一趟家也是非常不方便的。为了解决回家过年的难题,古代官府也尽量不在过年时安排公务人员外出。而外出打工者、经商人士,则会早早动身起程上路,避免延误回家时间。古代也有“高速路”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按照记载数据折算来看,驰道宽达69米,路边还栽植松树,绿化降噪,驰道类似于“古代的高速公路”。春运坐畜力车走驰道回家已经是当时相对便捷的路了。畜力车堪称...
· 古代清明节放假吗?古代清明节怎么放假的
汉代清明节尚未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要说清明节,得先说古代中国的休假制度。在古代中国,是没有“星期天”概念的,但休息日一直存在。而且,中国古人享受休假的历史还比较早,至迟在秦汉时期已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休假制度。不同的是,古代只能休息1天,而且叫法也不一样,现在叫休假、放假,古时称为“休沐”或“洗沐”。古人为何把休假称为休沐?一个“沐”字便透露出了端倪,是因定期让现在叫公务员的公职人员回家洗头洗澡、搞个人卫生需要而产生的。最先享受休沐制度的人群,应该是给皇家当差的一批“公务员”,即所谓“中官”,也叫“内臣”。中官给皇家当差,宫内又没有为他专设洗澡的地方,所以只能定期、轮流回家“洗沐”。休沐制度推广开后,便形成了一种国家休假制度。唐人张守节撰《史记正义》中所谓“汉官五日一假洗沐也”,说的就是这么回事。除了“五天制”,汉代休沐还有“十天制”,即干10天休1天。但在汉代,好多有想法的“公务员”会主动放弃...
· 唐代春运价格全国统一?来看看古人都是如何回家过年的
春运,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三十来年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种发生在春节前后的特殊运输季,背后则是庞大的人口短期流动。因此从狭义来说古人是没有春运的,但是从广义来说,从春节出现那时起,春运现象就存在了,即所谓春节期间的出行。源头古代春运同样缘于过年回家春节,是中国人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的节日,在一年所有节日里,春节最重要,持续时间也最长,民间俗称“过年”。过年与平日最大的不同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坐到一起吃年饭,共享家庭之乐。因此,除非迫不得已,每个家庭成员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争着“过年回家”,便应该是古代春运的源头。为何过年时一定要回家?据考证,这可能和传说“年”是个恶兽有关。传说,“年”长着四只角四只足,力大无比,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便会出来作祟。当时生产力低下,个体对付“年”的能力不足,人多力量大,于是全家人守在一起,等着“年”的来到,合力把“年”赶走。试想,如果因为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