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2021-12-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15
转发:0
评论:0
饮食养生: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因此,古人的食材较为丰富,各个层面都有涉及,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同时还讲究食材之间的搭配、宜忌,避免营养失衡。

  一年有到冬日,身体的各种问题都开始逐渐显现,例如手脚冰凉、脾胃不适等等。在中医理论中素有“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说法,那么你知道哪些养生之道呢,让族谱网的小编带着你走进历史,向古人学习如何养生吧。


  一、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因此,古人的食材较为丰富,各个层面都有涉及,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同时还讲究食材之间的搭配、宜忌,避免营养失衡。

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图源网络

  二、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中记载,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人没有现代医学技术,注重中医的治疗,往往涉及到针灸、按摩等。中医的针灸可以通过刺激不同的学位来相对应地治疗不同病痛。


  三、顺时养生

  四时之气不同,对自然的影响也不同,人体亦然。人体在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也需要顺应四季的变化,千万不可以反其道而行。正如开篇所说的,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四、进补养生

  中医学注重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的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过度的进补可能反而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另外,进补的食材、功效也需要顺应季节。


  中医中药理论认为,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认为素食者应该多吃黑芝麻,脑力工作者也应该多吃黑芝麻。

  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图源网络

  五、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随着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人体会逐渐积攒毒素,而这种毒素会逐渐缓慢地对人体造成损伤。因此,古人会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等方式减少体内的毒素。


  另外,文人也有他们的养生方式,文人养生之法,除修身,还有养性。

  一、明朝文学家吕坤认为:“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

  二、苏东坡曾经认为,养生在于二安,即安心与安身。

  三、孔子曾言:君子有三戒,戒之在色,戒之在斗,戒之在得。

  四、明代医学家万密斋认为养生之术有四大准则:寡欲,慎动,法时,却疾。


  古人养生,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是从方方面面处着手的,他们依赖于中医的调理,讲求细致缓慢却具有根本性的效果。


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操是如何养生的?
前不久,曹操墓被打开了,到底是真是假,报刊上很是热闹了一番,最近好像不大谈了。我们当然只有相信考古学家的说法,希望能够看到他们比较详细的报告;单是看媒体上怎么说,不容易得一究竟。过年前后无事,我找出《曹操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来重读一过,也算是“预流”(赶上潮流并参与进去)的行动吧。真是开卷有益,读后颇有新的体会,这里不妨单就曹操的养生秘诀来略为一谈。曹操只活了65岁,比我现在的年纪还要小一点,如今看去实在不怎么样,但在当时却要算比较长寿的了——他两个宝贝儿子曹丕和曹植,都只活到四十岁左右;所谓“建安七子”有一多半死于瘟疫,可见体质都不大行;而他竟能活到六十又五。曹操有两句诗:“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龟虽寿》)可见他是讲究养生之道的。从《曹操集》中可以看到,他很注意向老寿星请教,其中一封致皇甫隆的密信就很有意思,全文不长,照抄如下:“闻卿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
· “护肝打卡群”一天吃27片营养素,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近日,一女子回家之后发现许多亲友进入了一个名为“护肝计划打卡群”的微信群,群里的人每天都会晒出自己吃的营养素片的照片,甚至有些剂量已经超过了正常的服用量。现在护理身体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药物,在医药学并不如现在发达的古代,古人是怎样养护身体的?小谱为你解答。图源网络古代并没有保健品,但是古人对身体的养护相比于我们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一部分因为物资的匮乏,古人养生的秘诀涉及多个方面,比如食物、运动、针灸等,接下来就先以食物举例。古代最基础的养生方式就是食补,因此,古代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中格外在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古籍《黄帝内经·素问》记载了养生之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主要是表达了要均衡饮食,应各种谷物、水果、肉类、蔬菜搭配食用,使体内的营养均衡。图源网络根据中医的养生之道,每个季节的食物偏向的种类...
· 古人的小名是如何取的
《后汉书·光武帝纪》有云:刘秀的父亲刘钦,是西汉末年南顿(今河南项城)县令。建平元年(前6年)十二月甲子夜,光武帝出生。光武帝诞生当夜,传说有赤光照进室内,光亮如昼。刘钦让人占卜,曰:兆吉不可言。恰好当年县内有嘉禾生,竟然一茎九穗,于是刘钦给光武帝取名曰:秀。“秀”的本义,即谷类抽穗开花也。刘秀的“秀”,其实是小名,后来才升格为大名。这个小名,源于出生时的天时地利情况。可以说,小名的本质与个人图腾有关。只是小名常限于一定范围内使用。一般来说,等大名实行之后,人们通常就不再称呼小名了。《礼记·曲礼》规定,“男子二十冠而字。”男子长到二十岁,就是戴冠取字的时候。自此之后,除非特别亲近的朋友和家中的长辈可称呼小名,旁人称呼小名,会被视为莫大的羞辱。小名既然知之者颇难,若探究小名的来由,就更难了。千万个人,就会有千奇百怪的小名。不过,古人取小名,喜欢以“阿”字开头,据说...
· 古人冬季如何养生?勤记这六个方法!
现在不管是七零、八零还是九零后,都开始养生了,不是“保温杯里泡枸杞”就是“秋衣秋裤暖宝宝”。现代人这么注意养生,那你知道古人都是怎么养生的吗?尤其冬天天气寒冷,很容易感冒的季节,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提高免疫力,防止感冒增强体质呢?族谱网小编带大家看看古人冬季的六大养生法:古人信奉“无扰乎阳",并将其视为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阳气的意思。冬季寒冷干燥,世间万物都进入了封藏冬眠的状态,中医将此称作“养藏"。而作为自然界组成部分的人类,在冬季也应以养藏为原则,而藏起来的这种热能和动力,就叫做“阳气”。一般来讲,冬季养阳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1.要动静结合:这里的“动"就是指要进行适当锻炼的意思,如散步、慢跑等,以身体微有汗出为宜。既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提高耐寒能力。而“静”就是不要运动过度,导致身体过于疲劳、大汗淋漓,这样反而会容易感冒。中医说“无泄皮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2.要早睡...
· 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核心提示: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周人取名崇尚质朴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质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时有禁忌。取名崇尚质朴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传统,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后稷的名字叫“弃”,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姜原(又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