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存100万外卖小哥准备全款买房,古代买房容易吗?
近日,据报道,一外卖小哥通过送外卖6年存了100万打算全款买房。我们在感叹外卖小哥勤俭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一句:房价真贵啊!现代房价这么高,买房这么难。你知道古代买房容易吗?今天,族谱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了解。
房屋交易起源
据考古和文献资料证明,早在西周时期就有房屋交易买卖的记录。在一个名字叫“盉”的西周青铜器上,刻有一段关于地产交易的铭文,意思大致就是在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把一千三百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一百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这也证明了最早的不动产交易发生在西周。
古代房市以二手房为主
在古代,一套住房的第一代业主,一般都是自主建房。也就是说,这套住房最开始一般都不是从市场上买来的,而是第一代业主自己盖的。房子盖好后,因为种种原因,这套房子被卖掉,卖给第二代业主,然后再卖给第三代、第四代业主。总的来说,从战国到明清,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卖来卖去的主要是二手房。
到隋唐时期,有人专门开发商铺,盖好之后,或租或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可算是开发商。
租房收房租不是“正经”营生
为什么古代没有纯粹的开发商?首先,从汉朝开始,传统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造房子赚钱,会被大伙瞧不起。
其次,做开发商最需要的是钱。买地、买建材、雇人、摆平关系,哪个环节都得花钱。尤其买地,没有银行贷款,还需要国家审批,流程相当之难。所以,对于当时的市民来说,收房租和给别人租房子的都不是什么“正经”的工作。
买地有限额违者受罚
在中国古代,最不利于职业开发商生存的,还是政策因素。
具体来说,就是古代政府一般不允许商人购置大量土地。以唐朝为例,唐玄宗在位时,土地政策里有这么一条:“应给园宅地者,良口三口以下给一亩,每三口加一亩,贱口五口给一亩,每五口加一亩……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意思就是说,政府给老百姓划拨宅基地的大小,取决于家庭等级和家庭人口,如果是平民家庭,每三口人给一亩宅基;如果是贱民家庭,每五口人给一亩宅基。另外老百姓也可以购买宅基,但是购买的面积有限,不能超过政府规定的指标。
政府规定的指标是多少呢?平民家庭买地,每三口人最多只能买一亩宅基;如果是贱民家庭买地,每五口人才能买一亩宅基。
唐朝法律规定:“诸占田过限者,一亩答十。”意思是买地超过指标的,得挨板子,每超出一亩指标,挨10大板。
卖房子还需邻居同意
除了看房价,古代人买房也要考虑位置和周边环境是否合适。古人跟我们一样重视居住环境,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古代人买房考虑因素中,最有意思的一点,还在一个叫亲邻纠纷的问题上。
现代人买房之前,一般都是调查房子的权证是否齐全,质量是否过关。而古代人买房之前,主要不是调查房子的权证和质量,而是调查卖主,搞清楚他的家人、族人和邻居是否同意他卖房。因为在古代,一所房子能不能出售,并不需要通过物价局、房管局的批准,却需要通过卖主家人、族人和邻居的批准。正规的做法是拿一个小本子,把亲戚邻居的名字都列在上面,然后从族长老太爷到隔壁大妈,让他们挨个签字。假如其中一个拒签,这房就别打算卖了。
所以说别看古代物价低,但房子依然不好买。除非你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有宅基地的。不然去任何一个别的地方生活都需要很繁琐的流程才能租房或者买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